文/洪潤澤
創設課堂情境,提高教學實效
——淺談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策略
文/洪潤澤
對于課堂教學的效率問題,僅僅在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是不夠的。筆者認為,課堂教學的效率應該以學生的收獲為標準。目前課堂效率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課堂教學方法存在問題。教師滿堂灌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只注重教,不注重學,久而久之便限制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本人通過教學實踐,嘗試從心聲、樂聲、笑聲、質疑聲、議論五個方面探究提高政治課堂實效,打造優質課堂的方法。
當今,中學生的心理受到社會變化發展的制約。各種價值觀、文化思潮及生活方式和傳統觀念交織在一起向他們滲透。通過社會現象感悟、理解所學的知識,用所學的知識了解更多的社會現象,分析更多的社會現象,學以致用,是學生的共同心聲,因此,全面了解學生的心聲,從學生的需要出發,以學科知識為支撐、以生活為基礎,從現實生活中廣泛搜集活生生的現實材料,能有效地增強學生對政治的興趣,增強教與學的和諧性,提高思想政治課實效,打造優質的思想政治課堂。
例如:本人在教學“我國憲法對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的規定直接體現了人民是國家的主人”這一內容時,有學生在下面小聲嘀咕:公民不分人民與敵人,怎么能體現出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呢?周圍同學聽到后也都面露贊同之聲。這說明這一疑點已誤導了學生的思維方向,需要教師予以矯正。這時我及時抓住契機。因勢利導,要求學生就這一認識展開討論,讓學生在各抒己見,觀點交鋒中暴露思維缺陷,最終使疑點得以當堂解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點撥,使學生疑團盡釋,困惑頓消,同時也使學生對教材有更深刻的理解。
有靈魂的課堂是求美的課堂。音樂,作為一種豐富的課程資源,形式多樣適用性較強,是一劑調節課堂氣氛的良藥。在思想政治課課堂上引入或演繹音樂,寓教于樂,不僅有喚起學生的興趣,而且有助于學生的樂聲的情境中進入學習角色,增強積極情感??梢?,音樂是提高思想政治課實效,打造優質的思想政治課堂的有效途徑。
例如:為了引入新課,在教學“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特點”一課時,通常的方法是先講矛盾特殊性的含義,這樣做一開始就會陷入空洞的說教。我在教學中打破常規,在優美的輕音樂中,先朗誦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日出江化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等詩句,分別描繪遼闊雄渾的北國風光和風景秀麗的江南春色。接著又朗誦了“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等詩詞分別來描繪早春、仲春、暮春的不同景色,學生在詩詞欣賞中體驗著春天的美,帶著飽滿愉快的心情進入學習狀態。此時,教師進一步說道:“春天是美麗的,詩人謳歌春天,但為什么在不同地方、不同時間,詩人對春天的描寫不盡相同呢?這就是我們這一節課所要弄懂的問題?!边@樣很自然地將學生導入新知的學習。
幽默是一種品質,一種境界,更是種智慧,因而能形成機智美。幽默的內在要求是機智,幽默的審美價值也是機智。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幽默藝術,主要是指用可笑的形式表現真理和智慧,用諧趣的手段提示事物的矛盾和本質,使語言信息的傳遞與轉換過程得到優化,直接創造出課堂教學的良好效果。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不失時機地運用幽默的話語或事例進行教學,讓整堂課在持續的笑聲中度過,可以給緊張、沉悶、呆板的課堂注入興奮劑,形成寬松、愉悅、和諧的教學氣氛。
例如:我在講授“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時,為了批判庸俗唯物主義“意識活動像膽囊分泌膽汁一樣”的錯誤觀點,講道:“如果意識活動真是像膽囊分泌膽汁一樣,那么,一個人思維越敏捷,豈不是腦漿分泌越多嗎?在座的各位都勤奮好學,思維敏捷,聰明過人?,F在,大家不妨趕快摸一下自己的鼻子,看看有沒有腦漿流出來。”這種極度夸張的語言幽默,造成了學生的哄堂大笑。在笑聲中,他們領悟了知識的真諦。
宋代著名學者陸九淵說:“為學患無疑,疑者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眰鹘y的學習方式過分突出和強調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貶低發現和探究,從而在實踐中導致了對學生認識過程的極端處理,把學生學習收本知識變成僅僅是直接傳授書本知識,學生學習成了純粹被動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窒息人的思維和智力,摧殘人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的求異,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的設想,引導學生去探索、去質疑、去創新,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實施“課堂互動,共解難點”“以政府依法行政”為例(《政治生活》第四課的重點),我抓住現代學生知識面廣,關心國家大事,對社會熱點話題感興趣的特點,嘗試運用“互動教學”法,創設教學情境,組織學生課堂討論,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促進學生客觀性地評價政府行為,總結政府依法行政的意義。本節課通過以下環節,突破教學難點:①創設情境,激發對“政府依法行政”的求知、欲望。②合作探究、交流共解“政府依法行政”難點。③升華情感,提升運用“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
在政治課課堂教學中,對教材中的一些重點和疑難問題,恰當地組織學生展開議論是十分必要的。因為,通過議論可以使學生相互啟發,相互交流,取長補短,獲取知識,提高技能,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完成教學任務。
例如:在教學《經路生活》“收入分配和社會公平”框時,創設“橄欖型”和“金字塔型”社會的情境。這兩種圖形通過課堂學生議論,再通過教師稍加解釋,學生便能理解其中的含義?!伴蠙煨汀笔且环N值的我們追求的理想社會結構。通過對兩種圖形的對比,教師先組織學生探討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現,其次分析公平的收入分配的意義,最后探究如何才能實現“橄欖型”社會。這樣的問題創設層層深入,符合學生的認識特點,更容易達到教學目的。
陽光總在風雨后。政治課教學任重而道遠。我想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路途上總有風雨,總有迷茫,但我始終堅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要腳踏實地學習、實踐,反思“五聲”,啟迪真理的鑰匙一定會掌握在我們的手中,而我們的思想政治課也一定會“聲采飛揚”,感動學生,受到學生由衷的歡迎。
(作者單位:浙江省蒼南縣橋墩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