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穎 王曉燦 黃岑漢 黃忠仕*
1.廣西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1; 2.成都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 四川 成都 610075;
3.廣西壯族自治州百色市右江民族醫學院,廣西 百色 533000
?
老年性癡呆的中醫病機研究進展
楊曉穎1王曉燦2黃岑漢3黃忠仕3*
1.廣西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廣西南寧530001; 2.成都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 四川成都610075;
3.廣西壯族自治州百色市右江民族醫學院,廣西百色533000
【摘要】老年性癡呆屬于多發性疑難疾病,因其臨床癥狀及病因病機的復雜性而成為世界醫學界研究的重點、難點。該病屬于慢性進行性精神衰退疾病,目前尚無確切的治療方法及手段。中醫學從整體觀念及辨證思維入手,在老年性癡呆的治療康復上有著明顯的優勢。文章通過探討老年性癡呆的實證病機、虛證病機、其它病機來闡述本病的相關發病機理。為該疾病的理論研究及臨床治療提供思路。
【關鍵詞】老年性癡呆;病機;辨證論治
老年性癡呆又名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它是一種以記憶能力減退,持續性認知能力下降并伴有一系列精神病癥狀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變疾病[1]。主要表現為認知、記憶、智力、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等的退化及改變[2]。本病在中醫文獻中并無老年癡呆證的命名,相關論述有“文癡”、“善忘”、“呆病”、“癡呆”、“郁證”、“癲狂”等病證類似于本病,但和本病又不完全相同[3]。隨著中國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老年癡呆的發病率逐漸升高,目前在老年人群中是僅次于心臟病、惡性腫瘤和腦卒中之后的第四位主要死因[4]。老年性癡呆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對本病的病因、病機及治法探討和相關性研究是目前世界醫學界極為重視的研究方向[5]。
老年性癡呆的中醫病因病機論述及相關文獻眾多,大都從虛、實兩端入手[6]。目前大多數醫家認為老年性癡呆多由年高體虛、肝腎不足、心脾兩虛、氣血不足等方面的虛證病因導致精髓空虛、腦失所養從而發病[7]。根據文獻總結及相關醫家論述,本病總體可歸納為虛、實兩端。
1老年性癡呆的虛證病機
老年性癡呆的病因以五臟虛衰為根本,尤以脾腎為要[8]。《素問·脈要精微論》中記載:“五臟者,中之守也……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此神明之亂也。”臟者,人之神氣所藏也[9]。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腎藏精。由此來看,五臟與神機密不可分。
1.1腎虛髓虧癡呆病位在腦,《醫林改錯》中記載:“靈機記性來源于腦。”腦為髓之海,《靈樞·經脈》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腎主藏精生髓,乃先天之本。髓匯聚之處而形成腦,腦為元神之府而主神明,腦和神明有賴于髓的榮養,老年人腎精虧損則髓海空虛、腦失所養,故而導致癡呆善忘。腎內涵元陰元陽,若腎精不足或腎精虧虛,元陰元陽不能充足滋養清竅,則發為癡呆[10]。
1.2脾胃虛衰脾乃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在思維及意識活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壽世保元·健忘》中記載:“脾之官亦主思,此思由思慮過度,傷心則血耗散,神不守舍傷脾則胃氣衰憊而疾愈深”。脾之運化功能為人體生命活動提供物質基礎,脾虛則運化失職,化生水谷精微受阻,不能上榮于腦,則發為頭昏腦脹、記憶衰退,久而可致老年性癡呆[11]。
1.3心血不足《素問·靈蘭秘典論》中記載:“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血脈,心血榮潤于腦。心血充足則腦清神明,人體聰慧[12]。心血虧虛,失其所養,心不藏神則有思維記憶等障礙;同時,血脈虧虛,脈道不利則易產生瘀血痰濁,蒙蔽清竅而引發癡呆[13]。
1.4肝血虧虛肝主藏血。《素問·五藏生成》曰:“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說明人體能夠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依賴于肝血充沛。若肝血不足,則不能濡養周身清竅,血不能達腦,充養腦髓則發為呆病[14]。
2老年性癡呆的實證病機
2.1痰濁痰濁是人體臟腑氣血失于調和的一種病理產物,同時又是一種致病因素,正如“怪病多痰”的觀點,老年性癡呆癥狀也是復雜多樣。痰濁既可擾亂心神,又能蒙蔽清竅,多有神識智能方面的異常,常表現為神識呆滯,視聽及語言障礙[15]。若痰濁停滯于經絡可出現偏癱、震顫之病癥;若痰濁上犯頭部,蒙蔽清陽,則會產生“痰迷心竅”之頭痛、眩暈、健忘、神昏癲狂等證。陳士鐸在《臨證錄》中記載:“痰積于胸中,盤踞于心外,使神明不清而成呆病矣”,在《石室密錄》中記載:“痰氣最盛,呆氣最盛”。故痰濁內阻,凝聚難化,則髓海渾濁,清竅閉塞,而使神識失調,是痰濁導致老年性癡呆的重要機理[16]。
2.2瘀血瘀血是人隨著年齡不斷地增長,在衰老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常見的病理產物[17]。老年人多因情志因素而致臟腑功能失調、陰陽失平,繼而出現氣滯、血瘀蒙蔽心竅,則多發為神志失常[18]。《醫林繩墨》中有記載:“血亂而神即失常也”;年老體虛,五臟虛衰也加速了瘀血的產生,若瘀滯于腦絡,阻塞清竅則腦絡不通,清靈受阻,年老腎陰不足難以上行充髓養腦,久于腦腑失養,故有老年癡呆的種種表現[19]。唐容川在《血證論》中指出:“又凡心有瘀血,亦令健忘……血在上則濁蔽而不明矣。凡失血家猝得健忘者,每有瘀血。”由此可見,瘀血是導致老年性癡呆發病的一個重要因素。
3老年性癡呆的其它相關病機
除了諸多從臟腑病變角度來論述老年性癡呆的機理外,現代醫學的發展對老年性癡呆的理論體系也有很大的補充。一些醫家從病絡、藏象、五神臟、毒邪等角度來探討老年性癡呆的病因病機[20]。常富業[21]等首次使用病絡機制來解釋本病機理,認為絡脈的主要生理功能為通滲氣血,當絡脈病變時,氣絡的病變則會影響氣機運行,血絡的病變影響血液的通滲,氣絡和血絡的病變影響氣血的流通和氣機運轉,致使神機運轉功能減退,從而出現呆傻愚笨等表現。侯小兵[22]等通過對五臟主五神等情志方面總結,認為本病是由五志太過或情志不舒,導致五神臟受損,影響氣機升降,使正常的氣血功能紊亂,腦髓失養,神機失用而發病。王永炎院士[23]提出:“濁毒損傷腦絡”的病機理論,他認為年邁之人,臟腑漸虛,髓海漸衰,虛氣流滯,痰瘀內生互結,濁毒化生而絡脈結滯,使腦絡痹阻神機失用而發腦病。通過近現代各醫家對于老年性癡呆機理的擴充,極大的豐富了它的理論體系,對于指導臨床治療也有很大的幫助[24]。
4討論
綜上所述,老年性癡呆的發病機制極為復雜,歸納總結其主要病機為本虛標實,以虛為主。且其發病與五臟關系密切,但與腎關系最為密切,腎虛髓虧,腎精不能上傳于腦至腦髓失養則發為呆病。除此之外脾失健運,無力化生水谷精微;心血虧虛,至心失所養,血脈虧虛脈道不利產生瘀血;肝失疏泄影響脾胃吸收功能造成氣血生化無源都是導致老年癡呆的重要原因所在。然而其中尤以腎虛精虧為要。除引起癡呆的諸多虛證病機以外,痰濁、瘀血、情致不暢、濁毒損傷腦絡等實證病機也是引發癡呆的原因所在。從古至今對癡呆的病因研究理論眾多,但大多數研究還是以推測及假說為基礎[25]。雖然有醫家不斷以新的理論進行闡釋,但在發病機理上也極少有突破性的進展,缺乏統一的療效和評判標準,以及缺乏專治藥物,這是老年性癡呆在治療和研究方面的重點和難點,同時也成為今后研治老年癡呆的重要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戎志斌,吳正治.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病理和治療的研究進展[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2,34(5):208-211.
[2]李潤輝.阿爾茲海默病的研究現狀[J].沈陽醫學院學報,2013,15(3):129-132.
[3]張子洋,常富業.老年性癡呆的中醫藥診斷和治療研究進展[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4,32(8):1811-1814.
[4]冀小偉.中醫對衰老的認識[J].中醫雜志,2013,54(17):1527-1529.
[5]沈來鳳.老年癡呆癥的研究進展[J].現代醫藥衛生,2010,26(4):542-543.
[6]魏翠柏,田金洲,賈建平.老年癡呆中醫病因病機理論的認識與思考[J].中華中醫藥雜志,2005,20(8):496-498.
[7]劉勝堅. 中醫對老年癡呆研究[J].光明中醫,2006,21(1):13-14.
[8]王一洲,劉宇,趙強.中醫藥治療血管性癡呆的研究進展[J].四川中醫,2013,31(1):144-146.
[9]陳燕清,張俊龍,郭蕾,等.《內經》中有關老年期癡呆的病機闡釋[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9(2):115-121.
[10]何靜.老年癡呆癥的中醫病因病機研究及治療思路[J].時珍國醫國藥,2012,23(11):2933-2934.
[11]張西慶.從脾虛血瘀探討老年癡呆的發生[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2,19(4):92-93.
[12]謝娟,瞿融.中醫老年癡呆病證與病機的古代文獻記載[J].時珍國醫國藥,2008,19(12):3073-3074.
[13]王羽儂.老年癡呆病中醫病因病機及治療[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11):160-162.
[14]杜娟,滕晶,王高峰.中醫學對老年性癡呆的病機理論探討[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3,31(1):54-56.
[15]王玉璧,郭蕾, 竇志芳,等.關于老年癡呆病的中醫病因病機探討[J]. 中華中醫藥學刊,2011,29(4):743-745.
[16]劉婧,付小梅,吳建華,等.中藥治療老年癡呆的研究進展[J].中醫藥科學,2014,4(11):43-45.
[17]巴哈爾,哈德爾,張凱.名老中醫從痰濁瘀血論治老年性癡呆的理論[J].時珍國醫國藥,2012,23(9):2302-2303.
[18]閆冬,成海燕,于建春.老年癡呆的當代辨證論治淺析[J].河北中醫,2012,34(4):623-625.
[19]陳學彬,朱妮,陳美芳,等.老年癡呆的中醫辨治思路[J].河南中醫,2014,34(5):893-894.
[20]蘇芮,韓振蘊,范吉平.阿爾茨海默病中醫病因病機探討[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0,25(5):743-744.
[21]常富業,王永炎,高穎,等.病絡機制與癡呆證治述要[J].中醫研究,2005,18(5):1-3.
[22]遆寶忠,劉惠云,陳勇,等.“治未病”思想在老年癡呆創新診治中的應用[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5(8):723-724.
[23]王永炎.關于提高腦血管疾病療效難點的思考[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7,17(2):1957.
[24]李楊,徐昉,楊建宇,等.老年癡呆癥中醫診治略述[J].光明中醫,2014,29(6):1354-1355.
[25]黃潔茹,傅雷,劉濤.中醫藥治療老年癡呆病的研究進展[J].中醫學報,2013,28(180):729-730.
(收稿日期:2015.11.17)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1-0037-02
作者簡介:楊曉穎(1990- ),女,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醫診斷學。Email:651712835@qq.com通信作者:黃忠仕,醫學博士,教授,從事抗癡呆藥物研究。Tel:0776-2851959,E-mail:hzs1004@163.com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81260495);廣西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任務書編號:2013GXNSFAA01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