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海驊,李玉波,李志更,張治國,韓學杰
(1.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北京 100700;2.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研究所,北京 100700)
沈紹功應用“加減二仙湯”臨證經驗*
賈海驊1,李玉波1,李志更1,張治國1,韓學杰2△
(1.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北京 100700;2.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研究所,北京 100700)
沈紹功教授在“二仙湯”及其變化的基礎上尊重原意進行調整,靈活運用“加減二仙湯”并擴展其滋腎陰、溫腎陽、調沖任的功效。針對臨床因內分泌功能失調而出現的更年期高血壓、更年期綜合征、更年期精神分裂癥、閉經、腎炎、神經衰弱、糖尿病及多種慢性病屬腎虧陰陽兩虛、虛火上炎等一系列病癥有治療價值。方中當歸、益母草調沖任,進而協調腎陰腎陽之平衡;如此配伍可謂精妙,陰陽之藥最易格拒,此組藥物卻可促成陰陽藥物的相互融合。
加減二仙湯;調腎陰陽;沈紹功
沈紹功教授是沈氏女科第十九世傳人,在繼承中醫藥傳統理論的同時,在學術上提出了頗多的創新觀點,調腎陰陽的原則是沈氏女科注重的臨證思路,在“二仙湯”及其變化的基礎上尊重原意進行調整,靈活運用“加減二仙湯”,以蛇床子代替有小毒的仙茅,增加益母草等藥,組成調腎之陰陽的方劑“加減二仙湯”,全方由知母、黃柏、當歸、益母草、菟絲子、仙靈脾、蛇床子、補骨脂組成,擴展其滋腎陰、溫腎陽、調沖任的功效[1]。
“加減二仙湯”藥組分為滋腎陰、溫腎陽、調沖任三部分,共奏調腎陰陽的功效。知母主治消渴熱中,善補腎水之不足,黃柏苦勝濕而寒清熱?!侗静莩缭氛J為:“黃柏稟寒水之精,得中土之化,有交濟陰陽,調和水火之功,所治至廣。”知母、黃柏相配既可滋腎水清虛火,又可調濟腎中之水火。菟絲子氣味辛、甘平,補肝腎不足、益氣力;仙靈脾味辛,入手足陽明經,功專益精氣、強心力?!侗静荽橐费陨叽沧樱骸拔犊?,入少陽三焦經,功專強陰養陰。”補骨脂味辛,入足少陰、厥陰經,專治腎冷精流,得菟絲子療下元虛憊。沈紹功選擇的溫陽藥均為溫潤之品,盡量回避溫燥的仙茅、附子等,另選巴戟天、肉蓯蓉等溫腎藥物交替使用,以獲得持久療效。當歸、益母草調沖任,進而協調腎陰腎陽之平衡;如此配伍可謂精妙,陰陽之藥最易格拒,此組藥物卻可促成陰陽藥物的相互融合。
2.1 閉經
案1:李某,女,39歲,2015年5月10日初診。月經量少6余年,伴閉經3個月。平素腰酸腰涼,晨起面部浮腫,手心熱,睡眠質量欠佳,飲食、二便調。多年前因離異情緒焦慮,之后逐漸出現月經量少。再婚后,復因精神刺激而閉經,為求嗣來門診就醫?;颊唛]經3個月,腰膝酸軟,畏寒肢冷,手心熱,面色蒼白,睡眠質量欠佳。飲食尚可,二便正常。癥見舌淡紅有瘀斑苔薄,雙脈沉細。中醫診斷閉經(陰陽失調、肝郁血瘀),治宜調補陰陽、疏肝祛瘀。方藥二仙湯合調肝湯加減:知母、桑白皮、冬瓜皮、黃柏、當歸、益母草、菟絲子、巴戟天、蛇床子、仙靈脾、香附、雞血藤、白芍、山萸肉、阿膠珠各10 g,夜交藤30 g。每日1劑,水煎2次分服。服藥2周后月經來潮,月經量少,色暗有血塊。晨起面部浮腫已消失,腰酸、手心熱減輕,睡眠質量好轉。為鞏固療效隨癥加減,繼服1個月,月經按時來潮,不適癥狀基本消失。后患者電話回隨訪已懷孕。
按語:本案雖以閉經求治,但當以調經種子為目的。腎藏精,生天癸,腎氣充盛任脈通,太沖脈盛,月經來潮,具有生殖能力;若腎氣漸衰,天癸的生成亦隨之減少并逐漸耗竭,月經不再潮至,生育能力隨之下降甚至消失。所以調經的關鍵是調腎,選“加減二仙湯”調腎之陰陽,合調肝湯增加補腎疏肝的效能,體現“女子以肝為本”。夜交藤養心安神是沈紹功強調的特色治療環節,即“婦人百病,皆自心生”。桑白皮、冬瓜皮宣肺利水,治療面部浮腫。
2.2 高血壓病
案2:戚某,女,32歲,高血壓10余年,近2年加重?;颊呱L于內蒙古,長期食用牛羊肉體型虛胖,10余年前患牛皮癬經多方治療效果不佳,后定期注射激素類藥物以控制皮損。現階段血壓增高到160/100 mmHg,用降壓藥后癥狀無明顯好轉,頭暈頻作,平素身體虛弱無力,且勞累時有昏倒。癥見頭暈乏力,面白無華,腰膝酸軟,手足心熱,月經量少色暗,睡眠質量差。血壓150/100 mmHg,舌淡暗苔薄膩,舌下靜脈血瘀,脈沉。中醫診斷眩暈(陰陽兩虛、陽亢痰瘀),西醫診斷高血壓病,治宜調腎陰陽、祛痰平肝。方藥加減二仙湯合祛痰平肝湯加味:澤瀉、川芎、萊菔子、葛根、天麻、菊花、知母、黃柏、當歸、益母草、補骨脂、蛇床子、川斷、澤蘭、海藻各10 g,川牛膝、鉤藤各15 g,丹參、生龍骨、生牡蠣各30 g,每日1劑,水煎2次分服。服藥2周后頭暈消失,乏力及手足心熱、睡眠等癥均有好轉,血壓穩定在140/90 mmHg左右,惟患者情緒時有急躁,前方加夏枯草10 g以疏肝瀉火助血壓平降。
按語:患者腎精虧虛、腎陽不足、脾陽虧虛,不能溫運水谷化生,發為腰酸乏力、面白無華;腎精不足、陰血虧耗而致手足心熱,月經量少色暗,睡眠欠佳;氣虛推動無力,血行遲緩則瘀,日久痰瘀內阻,絡脈失所養而致眩暈[2]。本案因長期使用激素導致內分泌功能紊亂,故當以補腎為基礎,腎主藏精生髓,腦為髓之海,腎精虧虛、骨髓不充、髓海失養、上下俱虛則發眩暈?!端貑枴ぶ琳嬉笳摗罚骸皶r眩……病本于腎”。考慮患者長期使用激素,直接從調腎之陰陽入手,運用加減二仙湯方陽中求陰,達陰平陽秘,起到平穩控制血壓的作用。
2.3 失眠
案3:張某,女,43歲,2009年11月1日初診。失眠10余年,加重2年,伴眼瞼及面部浮腫,手足有腫脹感?;颊?4歲時因丈夫意外去世精神受到刺激,之后閉經漸致失眠。癥見患者入睡困難,每晚只能睡2~3 h,夢境繁雜,睡后易醒,多年治療無效。晨起自覺疲勞,眼瞼及面部浮腫,手足有腫脹感?;颊呔癫徽瘢磻t鈍,情緒低落,疲乏健忘,面色少華,畏寒腰酸,腿有沉重感,二便正常。癥見舌淡苔薄,雙脈沉弱。中醫診斷不寐(陰陽失調、心神失養),西醫診斷睡眠障礙,治宜調補陰陽、和血安神。方藥加減二仙湯合桂枝龍骨牡蠣湯:桂枝、白芍、川芎、知母、桑白皮、冬瓜皮、黃柏、當歸、益母草、菟絲子、巴戟天、蛇床子、仙靈脾、川斷、澤蘭各10 g,生龍牡各30 g,夜交藤60 g,每日1劑,水煎2次分服。服藥2周后睡眠時間延長、質量好轉,晨起面部浮腫已消失,手足已無脹感。效不更方,繼服2周。后患者回復睡眠較佳,體力充沛,心情愉快。
按語:患者閉經之后陰陽俱虛,精氣不足,則腎精虧虛無以充養腦髓,腎之陰陽兩虛,心神失養而致失眠、乏力。腎主開闔,腎虛水液代謝失常導致眼瞼及面部浮腫,手足有腫脹感。本案例雖以失眠求治,分析本案當從閉經入手,其發生是由情志刺激所致。《素問·六節藏象論》:“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閉經發生后會影響腎氣之開闔功能,漸致腎精虧耗、陰陽失調、心血不足、心神失養,為失眠癥的發生埋下伏筆。故從調腎之陰陽入手,運用加減二仙湯方起效。
2.4 不育
案4:劉某,男,31歲,2014年2月17日初診:婚后4年未育,平素身體無明顯自覺癥狀,偶有囊汗,飲食、睡眠、二便均可,無遺傳病史和傳染病史。患者于2年前查精液為精子密度26×106/ml,成活率30%。曾服用克羅米芬及中成藥等,為求嗣來治。主訴倦怠腰酸,囊汗,手心熱,房事正常,余飲食睡眠二便均可,無明顯不適癥狀。癥見雙脈細,舌淡暗有瘀斑,苔薄。精液檢查示精子密度5×106/ml,成活率8%。中醫診斷不育(脾腎虧虛、陰陽兩虛),西醫診斷少精癥、弱精癥,治宜補腎健脾、調腎陰陽。方藥:加減二仙湯合五子衍宗丸:知母、黃柏、益母草、仙靈脾、當歸、桑寄生、王不留行、枸杞子、五味子、菟絲子、補骨脂、川楝子、蛇床子各10 g,車前子、生黃芪、生杜仲各30 g。上方每日1劑,水煎2次分服。二診:服藥2個月后復查精液示精子密度6×106/ml,成活率20%。自覺乏力,腰酸囊汗均明顯改善。分析患者精液檢查結果,精子密度無明顯改善,成活率略有增加。究其原因可能與服用激素類藥物、久病入絡有關,調腎陰陽,祛痰化瘀。方藥:加減二仙湯合桂枝茯苓丸加味:知母、黃柏、益母草、仙靈脾、菟絲子、蛇床子、砂仁、桂枝、莪術、王不留行各10 g,炒薏苡仁、熟地各30 g,穿山甲3 g,敗醬草15 g。服藥2個月后復查精液示精子密度12×106/ml,成活率60%。效不更方,將上方隨癥加減,再服2個月精子密度26×106/ml,成活率64%。
按語:患者口服激素類藥物克伐腎精,腎精虧損,不能滋養腎府則腰膝酸軟;腎精不足,日久累及腎陽虧虛,陰陽兩虛則手心熱,脾主肌肉四肢,脾虛健運不能,濕邪內盛則倦怠囊汗,雙脈細,舌淡暗有瘀斑,為久病入絡之象。本案當以調腎方劑為基礎,但需慎辨腎之陰陽偏盛偏衰。考慮長期使用激素的問題,從腎之陰陽平衡協調入手,治療此案運用加減二仙湯為主方,使人體陰平陽秘,達陰陽互根、互用之效能以利生殖。五子衍宗丸與加減二仙湯合用可增強調腎益精之效,用桂枝茯苓丸可祛痰化瘀通絡,改善生精環境,精子成活率明顯提高。
2.5 痤瘡
案5:王某,女,28歲,2009年4月26日初診:患者長期在國外求學嗜食厚味,半年前回國,下頜部始生滿暗紅色膿瘡、結節、囊腫且連成片狀,此起彼伏,病變部位或疼或癢,經期前加重。癥見下頜部滿布暗紅色痤瘡,手足心熱,月經量少,納可便調,余無不適。癥見舌紅苔薄黃膩、脈弦,中醫診斷粉刺(相火亢盛、濕瘀化熱),西醫診斷痤瘡,治宜清熱解毒、調腎陰陽。處方加減二仙湯合升麻葛根湯加味:升麻、葛根、炙甘草、烏蛇、萊菔子、制大黃、丹皮、知母、黃柏、益母草、菟絲子、補骨脂、桑白皮各10 g,赤芍20 g,敗醬草、丹參各30 g,每日1劑,水煎2次分服。服藥2周后痤瘡基本消退,經期前偶有2~3個暗紅色結節,效不更方繼服2周。后患者電話回復痤瘡已不再復發,手足心熱除,月經量增多,情緒愉快。
按語:患者因長期過食肥甘厚味、魚腥辛辣之品,脾失健運,中焦運化失司,釀生濕濁,積久濕郁化熱,聚于毛孔,熱滯肌膚血絡,外壅肌膚而發痤瘡;陽熱內盛耗傷陰血,陰虛陽亢則現手足心熱、月經量少。升麻葛根湯為引經之方,清熱解毒,能因勢利導,并將藥力引達面部。加減二仙湯有效協調腎之陰陽平衡的關系,于陽中求陰,使人體內陰平陽秘,調和內分泌,終可收效。
加減二仙湯具有滋腎陰、瀉虛火、溫腎陽、調沖任的功效,是沈紹功常用的調腎方劑。臨床多用于腎陰虧損、陰陽失調、虛火上炎類癥,如頭痛且暈、五心煩熱、腰膝酸軟、尿頻失眠、月經不調、苔黃質紅、脈沉細數等。沈紹功更將此方用于內分泌功能紊亂者,如長期激素治療、受體功能異常、非內分泌腫瘤引起的異源性激素綜合征、繼發于非內分泌病的功能異常和原發于內分泌腺的疾病等。使用范圍包括更年期高血壓、更年期綜合征、更年期精神分裂癥、閉經、腎炎、神經衰弱、糖尿病及多種慢性病證屬腎虧陰陽兩虛、虛火上炎者,療效甚佳。
[1] 賈海驊.沈紹功教授“家傳種嗣五法”辨治不孕的臨證經驗[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6,22(1):93?95.
[2] 賈海驊.高血壓病“痰瘀互結,毒損心絡”理論思維與創新[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4,20(7):890?892.
R249
:A
:1006?3250(2016)10?1408?02
2016?02?17
北京市中醫藥科技項目(JJ2014?70)?沈紹功教授診療不孕學術經驗傳承研究;第一批全國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LPGZS2012?64);中國中醫科學院“名醫名家傳承”項目(CM20122002)?沈紹功教授單元式組合辨證論治法的理論與創新研究;中國中醫科學院“名醫名家傳承”項目(CM2014GD2002)?沈紹功教授診治月經病的學術思想與臨床經驗傳承研究;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薪火傳承“3+3”工程(2015?SZ?C?59)?沈紹功名醫工作站
△
:韓學杰,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從事中醫藥的臨床與研究,E?mail:xuejieh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