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荔,吳顥昕,陳 剛
(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南京 210023)
越鞠丸抗抑郁研究進展*
任 荔,吳顥昕,陳 剛△
(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南京 210023)
抑郁癥是目前高發的精神類疾病,其部分屬于中醫郁證范疇。臨床和基礎研究均表明,針對郁證“六郁”所設的越鞠丸,對抑郁癥同樣具有較好的療效。故對近年來關于越鞠丸抗抑郁的理論探索及主要針對的臨床抑郁癥類型進行綜述,并結合越鞠丸抗抑郁作用的實驗研究成果,探討目前越鞠丸抗抑郁研究對臨床用藥劑型和治療范圍的啟示及進一步的研究方向,為越鞠丸抗抑郁的中醫臨床運用提供更多的思路,為中醫藥抗抑郁新藥的研發奠定一定的基礎。
越鞠丸;抑郁癥;郁證;綜述
越鞠丸又名芎術丸,功用行氣解郁,主治六郁證。始載于元代著名醫家朱震亨《丹溪心法》中:“越鞠丸,解諸郁?!狈接缮n術、香附、川芎、神曲、梔子組成。抑郁癥與中醫所說的“郁證”關系密切,在郁證治療方面,我國傳統醫藥具有豐富的經驗。目前在郁證相關中醫方劑中,關于越鞠丸的研究日趨活躍。各方面研究顯示,越鞠丸有明顯的抗抑郁作用。本文就近10年來越鞠丸抗抑郁的研究進行綜述,數據庫來源為中國知網,文獻納入標準為關鍵詞檢索“越鞠丸”與“抑郁癥”,文獻排除標準為表述模糊或無嚴格實驗設計的個案報道。
抑郁癥的病機復雜,證型多樣,概括起來可分為虛、實2種證型,而臨床以實證證型者為多。陳文塏在對408例抑郁癥患者資料進行聚類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后確定了6種主要證候類型。研究發現,抑郁癥的病機虛實夾雜,實多虛少。在此研究的證型分類中,抑郁癥偏實證(67.7%)多于偏虛證(32.3%)。研究顯示,6種類型中所占比例最大的2種抑郁癥證候類型分別為肝氣郁結和脾虛濕困,而抑郁癥實證的表現主要是氣郁、痰濕、火熱和血瘀[1]。張海男等通過專家問卷得出抑郁癥常見的5種中醫證型為肝郁氣滯證、肝郁脾虛證、肝郁血瘀證、肝郁痰阻證、心脾兩虛證,五證中有四證屬于實證[2]。趙建軍認為抑郁癥總的病機為氣機瘀滯,臟腑功能失調,郁久而化火,而在抑郁癥中醫治療上應以疏肝解郁貫穿始終,急則先治標,故先祛其火安其神,待火邪稍安,再結合辨證論治配合行氣、活血和化痰等治法[3]。從臨床報道的實證抑郁癥類型來看,其病機表現不外乎氣郁、血瘀、火熱、痰濕等,而越鞠丸主治的氣、血、痰、火、濕、食六郁,從病機上看,基本上涵蓋了大部分抑郁癥實證表現。越鞠丸這種組方上的特點使之能夠適用于各種不同類型的實證型抑郁癥。因此,越鞠丸作為一個基礎方加減在治療部分實證型抑郁癥中是可行的。
2.1 卒中后抑郁癥
卒中后抑郁是臨床報道最多的一類越鞠丸治療的抑郁癥類型。成金漢在中風后抑郁的臨床研究中,治療組使用越鞠丸進行治療,對照組服用百憂解,結果治療組32例,總有效率84.3%,對照組總有效率81.1%。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總有效率無差異,提示越鞠丸治療中風后抑郁效果與百憂解相當[4]。周曉卿使用越鞠丸加味合百憂解治療卒中后抑郁60例對照單獨用百憂解治療60例,結果顯示,治療組60例,總有效率95.0%,對照組60例,總有效率為83.3%,合用組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5]。結果支持越鞠丸合并百憂解治療卒中后抑郁癥。孫占衛用越鞠丸治療中風后抑郁的研究顯示,治療組54例,總有效率85.19%,對照組42例服用多塞平片治療,總有效率61.90%,結果顯示治療組改善優于對照組[6]。劉葛等用越鞠丸結合電針治療中風后抑郁治療組 30例,總有效率86.67%。對照組30例,總有效率83.33%,結果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7]。卒中后抑郁患者使用越鞠丸的適應癥為,患者口舌歪斜、語言不利甚或半身不遂,伴有情緒低落、沮喪、胸膈痞悶等胃腸道不適的軀體癥狀,且舌紅苔膩、脈弦滑。
2.2 其他類型的抑郁癥
2.2.1 老年性抑郁癥 王瑩用越鞠升降湯治療老年性抑郁癥,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6例,治療組以越鞠升降湯治療,對照組以西酞普蘭治療,以6周為1個療程,治療組總有效率 88.89%,對照組91.67%。治療組與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治療前后均有差異,說明越鞠升降湯在治療老年性抑郁癥方面療效明顯,其作用與西酞普蘭相當[8]。越鞠丸治療老年性抑郁癥的臨床適應癥為,老年患者情緒低落,無器質性改變的胸悶、嘈雜感等胃腸道不適的軀體癥狀,局部無器質性改變的疼痛或麻木,且舌紅苔膩、脈弦滑。
2.2.2 產后抑郁癥 周紅香等用越鞠丸加減治療產后抑郁癥,觀察組30例,在心理治療基礎上選擇越鞠丸加減治療,對照組30例選擇心理治療的方法,觀察組總有效率96.67%,對照組總有效率70%,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9],結果支持使用越鞠丸治療產后抑郁癥。越鞠丸治療產后抑郁癥的臨床適應癥為,產后婦女情緒低落,兼有乏力、失眠、多夢、納呆、胸悶、惡心嘔吐、惡露異常等癥狀,且舌紅或舌有瘀點瘀斑、苔膩、脈滑或弦滑。
2.2.3 焦慮抑郁共病的抑郁癥 陳明鑒用越鞠丸聯合度洛西汀治療伴有軀體焦慮的抑郁癥,2組各45例均給予度洛西汀治療,觀察組聯用越鞠丸。治療后第4周末、第6周末、第8周末觀察組的HAMD總分均低于對照組,第2周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度洛西汀聯用越鞠丸抗抑郁作用得到加強[10]。越鞠丸治療焦慮抑郁共病型抑郁癥的臨床適應癥為,患者情緒低落伴有軀體焦慮癥狀,主要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腹脹、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統癥狀以及心前區痛悶等心血管癥狀,且舌紅苔膩、脈滑或弦滑。
2.2.4 輕中度抑郁癥 李仲平用越鞠丸加味治療輕中度抑郁癥36例,治療組35例,對照組34例,以6周為1個療程治療,總有效率88.6%;對照組34例,總有效率達79.4%,結果說明越鞠丸加味治療輕中度抑郁癥效果顯著,其效果與氟西汀相當[11]。潘洪峰用越鞠保和丸治療24例輕中度抑郁癥,用百憂解作對照,其中治療組13例,總有效率69.23%;對照組11例,總有效率63.63%,結果說明越鞠丸加味治療輕中度抑郁癥效果與百憂解相當[12]。越鞠丸治療輕中度抑郁癥的臨床適應癥為,患者情緒低落,興趣或快感喪失,食欲改變(增加或減少),伴胸悶、心煩、嘈雜感、腹痛、腹脹等胸腹部軀體癥狀,且舌紅苔膩、脈滑或弦滑。
3.1 越鞠丸全方的抗抑郁實驗研究
閆東升等運用慢性不可預知應激模型發現,越鞠丸除導致腦內腦源性神經生長因子(BDNF)的升高外,還引起 5?HT的升高及血漿皮質醇的降低[13?14]。Xue W的研究發現,通過乙醇提取的越鞠丸在快速抗抑郁方面顯示出與快速抗抑郁原型西藥氯胺酮相似的效果。與氯胺酮類似,越鞠丸快速起效機制與其通過轉錄后調節機制快速上調海馬腦區的(BDNF)的表達相關[15]。
3.2 越鞠丸中藥物的抗抑郁實驗研究
一系列研究顯示,越鞠丸中大部分組成藥物也都具有抗抑郁作用。尉小慧等發現,越鞠丸醇提較之水提具有更強的抗抑郁作用[16],而越鞠丸抗抑郁的作用主要與香附、蒼術、川芎、梔子有關,與神曲無關[17]。蔣麟發現,越鞠丸5藥中僅川芎和梔子通用對小鼠行為絕望抑郁模型具有明顯的抗抑郁作用[18]。石文靜關于越鞠丸中不同工藝的梔子醇提物抗抑郁作用的研究顯示,生梔子、炒梔子與焦梔子3組與對照組比較,焦梔子對小鼠懸尾及游泳的小鼠行為絕望模型的抗抑郁作用最好,而炒梔子顯示出抗抑郁的趨勢,生梔子次之[19]。Zhang H等研究發現,梔子可能是越鞠丸發揮快速抗抑郁作用的主要組分,其快速抗抑郁機制與BDNF的表達升高相關[20]。Tao W等發現,梔子中的主要作用部位包含了梔子油[21]。郝文宇發現梔子粗提物可促進抑郁造模后小鼠海馬的神經發生,其抗抑郁作用可能與降低腦內炎性因子的表達和清除自由基有關[22]。Tian J的報道發現,梔子中的成分京尼平顯示出比氟西汀更好的抗抑郁效果,其機制可能是通過調節體內5?HT和NE的含量起作用[23]。周中流對香附醇提物的研究發現,其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及正丁醇萃取部位對小鼠抑郁樣行為有明顯的抗抑郁作用,其機制可能與調節5?HT及DA含量有關[24]。
綜上所述,越鞠丸的抗抑郁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值得注意與探討。首先,與抑郁癥的其他中醫藥治療一樣,目前鮮有關于越鞠丸治療重癥抑郁癥的研究。一般認為重癥抑郁癥多屬虛證而應以參芪類治療[25],而忽視了因強烈情志刺激造成發病時間短而癥狀重的一類重癥抑郁癥,實際上這類抑郁癥也應屬于實證或虛實夾雜范疇。而實證之郁產生的氣滯、血瘀、痰凝、火擾、濕阻、食積均可用越鞠丸治療。所以,越鞠丸應該存在以越鞠丸為主方辨證治療部分重癥抑郁癥的可能性。其次,快速抗抑郁是目前抑郁癥領域研究的熱點。傳統抗抑郁藥物存在起效慢(服藥后幾周起效)、不良反應多等局限性,不利于有自殺風險的抑郁癥患者[26]。對于越鞠丸快速抗抑郁的研究,有助于發揮中醫藥抗抑郁的優勢,造福更多的患者。此外,越鞠丸的實驗研究支持使用乙醇提取越鞠丸具有較強的抗抑郁效果,而臨床上使用越鞠丸抗抑郁的案例中多見水煎劑的報道,這可能潛在地造成越鞠丸治療抑郁癥時效應的降低。這提示臨床在使用越鞠丸治療抑郁癥時要考慮劑型的轉換。最后,關于越鞠丸的實驗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越鞠丸的抗抑郁作用及相關神經基礎,但針對臨床使用越鞠丸抗抑郁的量效及時效關系還需更多研究,特別是在快速抗抑郁方面的潛力有待進一步發掘,這也需要在之后的研究中進一步闡釋說明。
目前臨床及基礎共同的實驗證據均支持越鞠丸具有較好的抗抑郁效果,而對于越鞠丸抗抑郁進一步研究不僅能為中醫臨床上越鞠丸的使用提供更科學的指導與參考,同時也能為以后的新藥研制與開發奠定初步的基礎。相對于西藥副作用較多及快速解郁方面的不足,這一機制的闡明也有利于中醫藥在國際上的推廣,從而擴大中醫藥的世界影響力。
[1] 陳文塏,周玲,梅曉云,等.從臨床流行病學調查探討抑郁癥中醫病機規律[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21(5):273?276.
[2] 張海男,胡隨瑜,陳澤奇,等.抑郁癥常見中醫證候類型第一輪專家問卷分析[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2002,27(6):519?521.
[3] 陳鴻雁,林雙竹,趙建軍.趙建軍教授從郁、火論治抑郁癥[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29(6):995?996.
[4] 成金漢,鄧金強.越鞠丸治療中風后抑郁32例[J].藥物研究,2009,18(11):866?867.
[5] 周曉卿.越鞠丸加味合百憂解治卒中后抑郁60例[J].中國民間療法,2005,13(3):18?19.
[6] 孫占衛.越鞠丸治療中風后抑郁隨機平行對照研究[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4(2):42?44.
[7] 劉葛,呂強,王艷明,等.越鞠丸結合電針治療中風后抑郁30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65?66.
[8] 王瑩,李仲平,王陶冶,等.越鞠升降湯治療老年抑郁癥36例臨床觀察[J].新中醫,2012,44(6):50?51.
[9] 周紅香,廖維政,王滿英,等.越鞠丸合甘麥大棗湯加減治療產后抑郁癥[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6):104?105.
[10] 陳明鑒,姚冉.越鞠丸聯合度洛西汀治療伴有軀體焦慮抑郁癥的臨床觀察[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5,10(2):175?176.
[11] 李仲平,王陶冶,熊愛蓮,等.越鞠升降湯治療輕中度抑郁癥36例[J].遼寧中醫雜志,2010,37(8):1522?1523.
[12] 潘洪峰,董湘玉,劉瑤,等.越鞠保和丸治療輕中度抑郁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時珍國醫國藥,2008,19(4):887?889.
[13] 閆東升,周小琳,石和元,等.越鞠丸對抑郁癥模型小鼠行為學、5?羥色胺及血漿皮質醇的影響[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07,19(2):64?67.
[14] 蔣麟.越鞠丸對慢性應激大鼠海馬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5,9(28):138?140.
[15] Xue W,Zhou X,Yi N,et al.Yueju pill rapidly induces antidepressant?like effects and acutely enhances BDNF expression in mouse brain[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3,2013:184367.
[16] 尉小慧,陳玥,夏廣新,等.越鞠丸醇提物與水提物對抑郁模型小鼠的抗抑郁作用比較[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6,40(8):69?70.
[17] 尉小慧,徐向東,沈敬山,等.越鞠丸及各單味藥醇提物對小鼠的抗抑郁作用研究[J].中國藥房,2009,20(3):166?168.
[18] 蔣麟.以越鞠丸為基礎的抗抑郁中藥復方藥理作用及其機理研究[D].成都:成都中醫藥大學,2004:1?59.
[19] 石文靜,周步天,張海樓,等.越鞠丸中不同工藝的梔子醇提物對小鼠的抗抑郁作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16):107?108.
[20] Zhang H,Xue W,Wu R,et al.Rapid Antidepressant Activity of Ethanol Extract of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Is Associated with Upregulation of BDNF Expression in the Hippocampus[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5:761238.
[21] Tao W,Zhang H,Xue W,et al.Optimiz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of Oil from the Fruit of Gardenia jasminoides and Its Antidepressant Activity[J].Molecules,2014,19(12):19350?19360.
[22] 郝文宇,楊楠,高云周,等.梔子粗提物對抑郁模型小鼠行為學及海馬神經發生的影響[J].中國比較醫學志,2009,19(10):11?14.
[23] Tian J S,Cui Y L,Hu L M,et al.Antidepressant?like effect of genipin in mice[J].Neurosci Lett,2010,479(3):236?239.
[24] 周中流,劉永輝.香附提取物的抗抑郁活性及其作用機制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7):191?193.
[25] 楊來啟,陳玖,林昱.芪參復康膠囊治療重癥抑郁癥患者445例[J].陜西中醫,2012,33(8):1032?1035.
[26] 徐凌志,李素霞,鄧佳惠,等,快速抗抑郁機制研究進展[J],腦與神經疾病雜志,2014,22(4):317?320.
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depressant Effect of Yueju Pill
REN Li,WU Hao?xing,CHEN Gang△
(Basic Medicine college,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3,China)
Absract:Depression,a high incidence of mental health at present,shares many common features with Yu Syndrom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Yueju pill targets Six?Yu Syndromes,which are common in depressive patients.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results all support its antidepressant efficacy.Here we review the progress in the theoretic basis and the depression subtypes suitable for Yueju treatment in clinic.Additionally,we discuss further basic research that may enlighten the clinical use of Yueju in formula,dosage,and subpopulations,in the context of the latest research on antidepressant effects of Yueju.The review will offer more ideas to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CM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antidepressant of TCM.
Yueju pill;Depression;Yu Syndrome;Review
R749.4
:A
:1006?3250(2016)10?1429?03
2016?03?22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BK20151568)?PACAP介導的越鞠丸快速抗抑郁機制研究
任 荔,女,醫學博士,從事中醫藥治療腦病的臨床與研究。
△
:陳 剛,主任醫師,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Tel:025?85811160,E?mail:chengang@njutcm.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