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大明
2016年1月4日,新年的首個周一,奧巴馬的白宮官網上發布了題為“現在是時候了”的控槍新政,此時距離他卸任還剩下382天。在任期的這最后一年中,奧巴馬及其團隊還意猶未盡地列出一長串的愿望清單。
對內:控槍、刑法改革、關閉關塔納摩監獄
事實上,在新年廣播講話中,奧巴馬就曾申明要將加速鑄定遺產的發令槍瞄準控槍議題。這份經過討論形成的15頁紙的文件,大致為控槍指出了四大方向:消除購買槍支背景審查的所有漏洞、特別針對私人收藏槍支的買賣,從而防止危險人物獲取槍支;禁止軍用殺傷力槍支以及超量彈藥儲備;確保學校更加安全;增加心理健康服務的介入。而面對在擁槍和控槍上勢如水火的國會兩黨,奧巴馬慣常地選擇了借助行政權力強行落實。
5日當晚,正式出臺的控槍新政在潸然淚下的奧巴馬口中被稱為是“行政舉措”,但這個詞幾乎并不是一個法律或政治方面的專業詞匯,更像是為“總統行政令”編造出來的讓人聽起來舒服些的代名詞。
與控槍一起列在清單上的內政議題至少還有刑法改革和關閉關塔納摩監獄兩項。前者目測并不會引發過多華府內耗,甚至已漸成國會兩黨部分議員的共同目標,被期待得以以立法方式呈現。此次改革的主要內容目前被預測包括:對所有罪犯的再次犯罪可能加以評估,從而對非暴力的犯罪(如吸毒等)采取減刑,甚至允許通過感化訓誡或其他勞役來取代囚禁;此外在判決時還需賦予法官更大的裁量權。有數據顯示,由于強制性最低刑期的存在,美國聯邦監獄自1980年代以來人滿為患,可以達到25萬人,現如今也大概有20萬人的規模。這就意味著,此次改革將有效縮減聯邦財政在監獄運營方面的開銷。
同樣是監獄,遠在古巴的關塔納摩的去留,卻在過去七年里始終令奧巴馬如鯁在喉。2008年,面對著小布什任內的關塔納摩虐囚丑聞,鏖戰白宮的奧巴馬誓言要在上任后將之關閉,但這個至今還關押著107個恐怖分子嫌疑人的海外監獄仍在運行當中。
奧巴馬的宣誓無疑旨在徹底改變美國因虐囚而遺留在國際舞臺上的負面觀瞻,甚至也可以減少對極端主義情緒的刺激。但這一努力卻招致了多層面的阻力,比如共和黨陣營出于國家安全考慮而主張保留、繼續關押并發揮威懾作用;再如被認為可能接受關塔納摩遷出犯人的各州紛紛強烈抵制。
2015年11月25日,奧巴馬在權衡之下還是簽署了國會兩院通過的涉及6070億美元的國防授權立法,其中夾帶了禁止總統擅自將關塔納摩的關押者遷入美國國內的條款。但也有觀點認為,依據聯邦憲法的精神,國會雖然宣戰,但并不負責打仗,實際負責軍事操作的還是作為三軍統帥的總統,因而奧巴馬完全有權運用行政令來關掉關塔納摩。
對外:TPP、美古復交、中東局勢、中美新型大國關系
比起國內議題上的一諾千金,奧巴馬在對外事務上則面臨著保護勝利果實的艱巨使命。按照預期,年初就可以簽署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即TPP將首當其沖地考驗奧巴馬的游說能力。如果最早2月4日簽署,TPP將進入為期90天的國會審議程序。雖然在“貿易促進授權”即TPA的約束下,國會無權進行修正,但卻完全可能予以否決。即便新科議長保羅·瑞安對TPP樂見其成,受制于在2月初同步開啟的黨內初選壓力,共和黨議員們還是可能在TPP上倒戈;民主黨陣營顯然也會持有一貫的反對立場,甚至連目前的三位總統參選人中也找不出一位TPP的擁護者。
面對如此之大的立法難度,奧巴馬必須學習克林頓通過“北美自由貿易區”即NATFA時的合縱連橫。有人戲言,最好的軍機并不在于其性能,而在于零件應該來自435個選區。在必要的情形下,奧巴馬要憑借手中任何可以交換的資源來謀求關鍵議員的放行。當然,也有觀點推測,奧氏或將晚些簽署TPP,以便使其國會審議程序在11月8日選舉日之后的“跛腳會期”進行,屆時兩院兩黨議員將再無選舉包袱,或許會從國家戰略考慮支持TPP。不過,這種孤注一擲的戰略,也極大地提升了TPP無法在奧巴馬任內付諸實施的風險。
如果說TPP是所謂“亞太再平衡”戰略在經濟層面的重要體現的話,美古復交則是奧巴馬政府試圖改善美國與拉美世界關系的關鍵一環。種種跡象表明,奧巴馬十有八九要在2016年的某個時間點造訪哈瓦那,從而成為繼1928年共和黨總統卡爾文·柯立芝之后首訪古巴的在任美國總統。這一宣誓美古關系向好不可逆轉的重要行程目前有兩個潛在的時間節點。一個是巴西里約夏季奧運會的8月,奧巴馬已接到了羅塞夫的邀請函;另一個是秘魯舉辦APEC領導人非正式峰會的11月,這也將是奧巴馬總統最后一次在國際舞臺上亮相。無論如何,2016年將是美國外交的拉美年。
即便奧巴馬有回望拉美之意,中東局勢也不得不令其牽腸掛肚:如何維持伊拉克戰后的穩定與重建、如何在敘利亞問題上保持平衡、如何約束伊朗執行來之不易的核協議,對美國而言都并非易事。而美俄關系特別是克里米亞問題,在2016年7月初在波蘭華沙舉行的北約峰會上也有機會再度形成焦點與交鋒。
自伊朗核協議歷史性達成以來,美伊關系始終微妙。2015年12月中旬,美國國會通過法案,要求曾經前往伊朗、敘利亞、伊拉克以及蘇丹等國的免簽國公民必須重新申請赴美簽證。伊朗官方對將其與敘利亞等國列為一類而大為惱火。2016年1月,作為兩個重要地區大國的沙特與伊朗斷交,在中東地區引發連鎖效應,直接牽動著敘利亞、黎巴嫩乃至也門的國內形勢,也加深了美俄兩國在中東事務上的嫌隙。既要親手穩住伊朗、又要對其他棘手事務袖手旁觀,這種姿勢也需要兼顧務實與價值觀的奧巴馬趕快適應起來。
在亞太戰略上苦心經營了5年,奧巴馬的最后一年也力求在亞太地區留下濃墨重彩。目前能夠確定的是,2016年5月他將前往日本、出席G7峰會;而9月4日到5日則將來到中國杭州,出席G20峰會。也有消息稱,在2015年7月會見越共總書記阮富仲時,奧巴馬曾流露出2016年再訪東南亞地區的期待。
顯而易見,奧巴馬亞太行程的重心依然偏向中國。雖說任期將盡,奧巴馬無法就“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這一構建中的共識性高度定位再做出更多實質性努力,但至少要充分夯實兩國現有的存在共同利益的務實合作。特別是在共和黨上臺后可能暫緩應對氣候變化的減排舉措的預期之下,奧巴馬充滿了達到“木已成舟”效果的緊迫感。從選舉政治的角度出發,面對目前兩黨參選人在中國議題上兇猛異常的炒作,中美兩國領導人在大選年的至少兩次會面也將成為強化中美關系發展的良好氛圍的風向標。
在這么多項目的最后,奧巴馬的最終愿望當然是在2016年選出一位民主黨總統,從而在未來至少四年中接棒其未完成的事業。而要完成這個終極任務,奧巴馬必須把握好實現從內政到外交的其他愿望的途徑與節奏,至少做到不為選舉平添額外議題,甚至要在自己的遺產之旅與候選人的白宮沖刺之間保持好安全距離。這應該是在臨近卸任還雄心勃勃的總統最好的輔選方式了。
摘編自騰訊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