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
停滯了4個月的韓國對朝喊話大喇叭又出聲了。
在朝鮮宣布氫彈試驗成功后第三天,韓國重啟了分布在三八線的高音喇叭廣播,對朝高聲喊話,表示對朝鮮的抗議。
這是韓國自2015年8月“地雷事件”以后首次重啟大喇叭。據韓國媒體報道,朝鮮邊防部隊不久也啟動擴音喊話,似乎意在干擾韓方廣播內容的傳播。
喇叭喊話都喊了啥?
韓國將這些高音喇叭架設在軍事分界線一帶的11個地點,每天晝夜不定期喊話2至6小時。功率調至最大時,夜間聲音可以傳播大約24公里,白天可傳播10多公里,能覆蓋軍事分界線一帶朝方廣大地區。此外,韓國軍方還將機動部署6輛高性能的喊話車。
這種移動擴音喊話設備具有傳播距離更遠、躲避朝鮮打擊時更機動的優點。名為“自由之聲”的電臺播報內容包括k-pop歌曲、新聞、天氣預報和對朝鮮政權的批評,為朝鮮前線士兵和邊境居民提供稀缺的外界新聞和音樂。
“我們計劃每天不定期向朝鮮播放6個小時,這種方法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防止對面的攻擊,也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居民的不適感。”韓國的一名官員說。與以往相比,這次內容更新主要體現在:批判核試驗使已經艱難的經濟環境進一步惡化(與時俱進);更新歌曲庫,歌曲主要來自電臺、電視劇和流行音樂,比如《百歲人生》。還專門挑選韓國女團““a-pink””、少女時代、國民妹妹“iu”演唱的一些歌曲。
2015年8月,因為“地雷事件”導致韓國邊防士兵受傷,韓國一度啟動過對朝大喇叭廣播。韓國專門利用自己的軟實力優勢,比如流行歌曲來“打動”接觸過韓流的朝鮮年輕軍人。當時歌單上的歌曲有“少女時代”的《說出你的愿望》,還有BigBang的《Bang Bang Bang》。 除了BigBang,還有天氣預報以及最新神曲《百歲人生》。
至于為什么播放這些內容?某位韓國網友對此進行了解釋:一是控訴朝鮮任性的行為(這次是為了懲戒朝鮮的第四次核試驗)。二是播放天氣預報和生活實用小知識。朝鮮的天氣預報多半不準,如果朝鮮人民聽廣播說明天要下雨,明天果然下雨了,那么廣播的可信度就提高了(這也倒逼韓國氣象局提高預報水平)。
同理,比如如何有效去除衣物上污點的小竅門也是在給朝鮮人民發糖哦。效果還是不錯的。
有韓國軍官說,曾經在播放了要下雨的天氣預報后,對面的人開始收衣服。
三是最新韓國歌曲。這位網友非常自信地說,比如《百歲人生》、《Bang Bang Bang》,這種連我們韓國人自己聽了都會非常興奮的歌曲,朝鮮朋友一定招架不住,他們一定會羨慕死我們這些人天天都能聽到這樣的歌。
朝鮮說:聽不到
其實高音喇叭的基本目的是削減朝鮮士兵士氣、分化朝鮮民眾,從而達到讓朝鮮妥協的目的。所以播送新聞、歌曲等軟性節目也是為政治目的服務,頌揚韓國繁榮的景象、批判朝鮮落后的現狀和體制、許諾統一后的美好未來等才是核心內容。當然,朝鮮也不甘示弱,在韓國開始廣播后,朝鮮立即開啟“防御廣播”。
內容主要有,大力宣傳此次核試驗的成果,還有批判樸槿惠、對金正恩朝鮮勞動黨第一書記的贊揚等。但因為設備問題韓國這邊只能聽到“嗡嗡聲”,韓國軍方自己也承認,目前無法分辨朝鮮究竟是在“防御”還是在“進攻”。不過韓國很快就琢磨明白了。
據韓國電視媒體SBS的報道,朝鮮也許這次不再像以前一樣采取“正面迎戰”的方法,而是想出了新對策來消除影響——將對準韓國的廣播轉180度,通過向本土境內播放噪音來掩蓋韓國的聲音。韓國專家非常認真地進行模擬試驗后發現,這招雖然簡單粗暴,但是效果很好,朝鮮要跟韓國比互相喊話,廣播質量比不過,顯然處于弱勢,現在這種以退為進的方法反而讓韓國專家都無可奈何了,腦洞大得也是令人驚嘆。
朝韓心理戰:雷聲大雨點小
朝鮮半島的廣播戰始于1962年,兩邊開始在軍事區兩側架設大型揚聲器互相喊話,當時的內容主要是自我炫耀和詆毀對方。
比如韓國喊“韓國是個好地方,有美食,也有居住和言論自由,社會平和又快樂”,“大家趕快舍棄朝鮮吧,你們都被金日成、金正日父子騙了”等。到了1972年,朝韓達成協議廣播一度中止,但在1980年又由朝鮮單方重啟廣播,韓國隨后效仿。而且在10年間,韓國軍方設立了陸軍、海軍和空軍“心理戰部隊”,將此視為重要的軍事手段。2000年6月,韓國開始升級播報內容,引入了國內外新聞、天氣預報和流行歌曲電視劇,這大概就是現在廣播內容的雛形。
韓國軍方認為,這種方法客觀又實在,比心理喊話管用得多。因為“盲目批判朝鮮的刺激性內容可能起到加強朝鮮體制團結的反作用”。2004年,時任總統金大中的“陽光政策”推動朝韓關系一度向好,雙方同意在2004年6月終止廣播。自2013年樸槿惠上臺執政以來,也一直努力與朝鮮建立信任關系,提出“朝鮮半島信任進程”政策,努力促進朝鮮半島重返統一。
然而自當選以來,樸槿惠不斷遭遇挑戰,包括在總統就職演說后不過兩周,朝鮮進行了第三次核試驗。2015年8月,韓國控訴朝鮮埋設的地雷導致韓國兩名士兵殘疾,當時立即重啟了已中止11年的喊話機制,直到朝鮮表現出了一定的悔恨才停止。其實若要追溯,朝韓間的“喊話”可以歸為“廣播心理戰”的一種。它的歷史并不短暫,在二戰時期是交戰各國進行心理戰的重要武器。這些廣播心理戰大多采取無線廣播的形式,會運用一些戰術如偽裝成山寨版BBC以假亂真。
廣播心理戰的主要目標有三個:在敵對方制造混亂;瓦解敵對方軍民士氣和斗志;離間敵人和盟友間的關系。
比如,二戰時期日本啟用美籍日裔女子,又稱“東京玫瑰”,向美國海軍進行英語廣播,企圖打擊士氣。冷戰期間,美國對蘇聯在內的共產主義陣營的電臺廣播,無意中促進了“美國之音”成為80年代中國人學習英語的好工具。
不過,像朝鮮和韓國這么實在地廣播喊話,恐怕目前世界上僅此一例。除了廣播戰,朝韓也曾嘗試過其他的“心理戰”方法,比如空投傳單、推銷韓劇、贈送超市打折商品(如某品牌的避孕套)、樹立LED電子屏放“少女時代”、建造“樣板村”互相攀比等等。
朝鮮也不甘示弱,雖然自己國家民眾沒網,但是針對韓國網絡普及率高的特點,專門成立了黑客部隊和網絡水軍,還一度讓韓國政府懷疑水電和核電公司被黑與朝鮮有關。與心理戰同期的是雙方的確增加了武器部署。
2015年8月的廣播戰啟動后,朝鮮在邊界地區布置了精銳特種部隊,而這一次,韓國警告說,如果朝軍對韓國的大喇叭開火,韓國將以三四倍的火力還擊。不過從歷史來看,雙方每次都吵吵嚷嚷,擼起袖子準備開干,可都是雷聲大雨點小。說到底,在緊張與和緩和間搖擺不定已成為朝韓關系的常態,雙方都是輸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