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枝
摘要:數學學習方法指導是教育者通過一定的教育途徑對學習者進行學習方法的傳授、誘導、診治,使學習者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并靈活運用于學習之中,逐步形成較強的學習能力的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合理預習,做好課前準備;學會聽課,增加課堂的有效接受知識的時間;掌握規律,科學復習三個方面養成高效能的學習習慣,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學科規律 ? 指導 ? 學習方法 ?合理預習 ? 聽課 ? 科學復習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144
最早的學習型論著《學記》就曾經指出:“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其中的深意就是:善于學習的人,教育者非常省力,學習的效果也能事半功倍,并且能夠自覺地將學習與生產實踐相結合;不善于學習的則正好相反,不僅教育者需要花費很多的力氣,學習效果也是事倍功半,對于學習和生活的指導和幫助意義也不大。學習其實和生產勞動具有相似性,生產勞動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才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學習也是,學習方法就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工具,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學習活動才能行之有效。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讓小學生感到數學好學,把學數學當成一種樂趣,真正做學習數學的小主人,下面我就結合在教學工作中的體會,談談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思考的方法。
一、合理預習,做好課前準備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是數學教學的起始階段,預習在課堂學習中起到了很好的準備作用。充分的預習工作,能使學生在課上學習時能夠整體把握知識結構,做到有的放矢,對自己不了解的問題能夠在課上充分認識。小學生對于預習知識了解甚少,我們在具體工作中,應該做到如下幾個方面。
(一)引導學生形成預習的框架思路
在教授學生預習的過程中,需要循序漸進。開始時,需要明確布置學生預習的范圍,引導學生找出重點和難點。在學生掌握一定的預習規律時,就要引導學生列出預習提綱。這種方法主要是根據心理學研究得出的結論,曾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的研究,帶著問題讀書和不帶問題讀書,數據分析顯示前者比后者的效率要高出五倍。就如我們常說的一句古語一樣: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二)手腦并與,做好預習筆記
在掌握一定預習思路的同時,學生預習時并不能單純地讀教材,應該調動多種感官集體作用,其中一個重要的預習方法就是學做預習筆記。兒童思維是發散性的,系統概括能力不強,單純的文本閱讀,使學生很難記住預習中的難點與問題。這就需要調動學生的其他器官一起發揮作用,好頭腦不如爛筆頭,對于一些晦澀難懂的數學抽象問題,學生需要做好預習筆記,在課堂教學中才能有的放矢,有所側重。
(三)教授預習策略,提高預習能力
除了預習筆記,在預習當中,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結合不同的預習策略,全面提高自己獨立學習的能力。其中“圈、點、批、注”就是從古至今教育不斷推崇的高效預習策略。其目的就是讓學生“站在書上看書” ,這種方法也屬于學習策略中的精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這種策略的運用,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全面調動“識記”“回憶”和“再認”等多種認知方法,引導學生體會到預習的快樂,增加課堂的積極性。
同時,做記號的方法對學生預習也是幫助非常大的。如直線(—)表示比較重要的內容;曲線(~)表示特別重要的內容;重點號(.)表示關鍵的詞語;問號(?)表示對句子或觀點的質疑等等。此外,還可使用五顏六色的標記筆,這樣學生的記錄也不至于那么單調,而是令人賞心悅目了。
二、學會聽課,增加課堂的有效接受知識的時間
上課是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是檢驗教師備課和學生預習的核心步驟。也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主要途徑。指導學生學會聽課,自然也就成了打造高效能課堂的關鍵所在。
(一)合理利用學生的預習知識,集中解決預習中的難題
引導學生在聽課的過程提出自己存在的問題,結合知識結構,有所側重地指導學生解答存在共性的難題,根據學生個性特征,增進師生互動,有針對性地輔導個別學生,使“傳到授業解惑”的過程融為一體,使預習和學習融為一體,增加學生的學習觀念。
(二)跟隨教師思路,做課堂的小主人
解決問題并不是學生課上學習的主要內容,而是要做到調動學生跟隨教師思路的引導,能夠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逐步轉變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關系,由傳統的灌輸式教育逐步轉變教師啟發,學生回答,注重學生形成性思路的開發和培養。壓縮集體教學時間,積極開展小組學習,實現同伴互助,增強學生的主人公意識。
(三)科學利用學生在課堂上的隨意注意和不隨意注意
由于學生年齡階段所限,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時刻保持隨意注意是不可能的,并且權威式的課堂管理,也并非教授學生知識的最佳方式和方法。所以教師應該在講授重點知識的時候,要保持學生的隨意注意,而在課堂練習和作業布置上要科學利用學生的不隨意注意,這不但能夠使學生在整堂課中都能感受到輕松愉悅,也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
三、掌握規律,科學復習
學生復習的過程是對預習和上課的信息反饋階段,這一階段也具有自身的規律性。主要依據的就是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學生對知識的把握其實是一個識記的過程,高效能的記憶是其中的關鍵。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指出了人的遺忘速度具有先快后慢的特點。這就決定了在課下時間,學生應該階段性地、有規律地復習知識,以鞏固課上知識。這個環節也是打造高效能課堂的重要環節。
綜上而言,“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指導學生學習正確的學習方法,使學生養成高效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對打造高效能課堂,無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秉德.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吳立崗.教育的原理、模式和活動[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責編 ?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