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柏芳
老虎際“泰寧的吊腳樓”藏深山
本刊記者 張柏芳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蓖醢彩缭?00多年前就道出了旅行的真諦:世間非同一般的景色,大都隱藏在不為人知、常人難以涉足的地方。在三明市泰寧縣的深山中,便藏著這樣一個名為老虎際的古老村落。
老虎際始建于南宋時期,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整個村子的人都姓梁。
它坐落于泰寧大金湖景區下游的大龍鄉境內,與官江村渡口隔水相望。村里的老人說,他們的祖先是南宋時贛州的一位梁姓太守。當時梁太守舉家退隱,誰知卻在回家的路上遭遇兵亂,一路輾轉到此。身后是丹霞群山,腳下是峽谷溪流,這樣山環水繞的地形,在古時是風水極佳的地方,梁太守便帶領族人定居下來。
村寨背靠龍王巖,且常有老虎出沒,故原本取名“龍虎際”。后來,村民覺得龍虎相爭是不吉利的事,相比之下,靠山老虎更厲害,于是改名為“老虎際”,沿用至今。這里的“際”其實應該是“磜”,在客家方言里,“磜”代表巨大的巖石、懸崖或瀑布。
現如今,這里最令人注目的,是那些風格獨特、錯落有致的建筑。它們被民俗專家稱為“泰寧的吊腳樓”。
這些吊腳樓的搭建充分彰顯了古人的智慧。老虎際由于地處山區,少有平坦之地,在這里建房首先需要立柱來搭平臺,故村里的主屋都用杉木建成,只建一層,格局為四室一廳。偏房則多為兩層的木板房,屋外還有石塊砌成的護坡,一層為雜物間,二層用來做臥室。
上世紀90年代,因人口增多,祖屋無法容納,村里人開始向外遷移。2004年后,村民陸續離開老虎際,搬往縣城或其他村子。原本40多戶人家的村寨,漸漸無人居住,只有在每年的年節、清明和中元節,村民們會不約而同地回來祭祖。但村中的幾十棟吊腳樓,依然保存完好。
10多年前,導演張國立拍攝電視連續劇《布衣知縣》,特意到這里選景。日本的攝制組也曾專程前來拍攝關于老虎際的人文紀錄片。
往日熱鬧紅火的老虎際,現已人去樓空。偶爾有“驢友”到此尋訪歲月的痕跡,想必他們就是王安石口中“有志與力”且“能至”之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