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愛新
明月話中秋
□ 梅愛新
看到市場上擺放的各色各樣的月餅,啊……又快過中秋節了!想起月亮悄悄爬上柳梢,透過窗欞,灑下滿屋子清輝,心里是那個美呀!又是到了中秋之夜,月光如水流淌,清風暗送秋波,遙望蒼穹,星疏月明,油然而生“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愁緒,也自然生出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惆悵。
透過窗,看一輪明月如盤似玉,傾灑著柔美的銀輝,似母親溫柔的目光,撫慰著一個思鄉的孩子,這樣的夜晚又會勾起多少人的思鄉之情?久別故鄉,總會在明月當空時,思念故鄉的藍天、白云、夕陽、濃霧、天山、泉水地,土坯房,還有那暖過心窩的濃濃鄉情。
兒時,八月十五的晚上,吃完晚飯,一排平房內,大人小孩一起喜歡坐在院子里的小木凳上納涼看月亮,鄰居的孩子們來了,伴著天上的繁星,月亮,晚風,我們聽著母親講述一個個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媧補天……這些帶有神話色彩的故事,凄美,感人,我聽得如癡如醉。看時間還早,母親說:“我講一個迷語大家猜,猜出有獎,麻屋子,紅帳子,里面睡個白胖子,猜猜出是什么東西。”我們幾個小孩兒歪頭開始猜起來,可是說了幾個母親說都不對,看我們猜不出,母親從口袋中拿出一把帶殼的花生,暗示我說,看見花生,我豁然一亮,哇,是花生。“對,是花生。”接著母親剝開一粒帶殼的花生,剝掉麻屋子,去掉紅皮,里面的白胖子花生仁露了出來,都明白了。孩子們高興地剝著花生吃起來。上世紀七十年代兵團人家,只有過年才能分上一斤兩斤的,平時是根本見不到的美食。
如詩的夜晚,看流星劃過天際,瞬間即逝的璀璨,可否帶走我的夙愿?看月宮寒冷凄清,是否有嫦娥在“起舞弄清影”?我哼著小曲昏昏欲睡,母親的臉上掛著微笑,父親疲憊早已蕩然無存,一把蒲扇伴我享受著多少童年的甜蜜,兩雙大手牽著我走在成長的路上。祥和的夜,織著暖暖的幸福。
風清露白,秋高氣爽,記憶的閘門被洶涌澎湃的情思沖開。那年六口之家僅能購買半公斤月餅,僅有兩個品種——豆沙和五仁的,但是有半塊月餅吃,也是幸福的。那一排排土塊平房,與山水相依,冬暖夏涼,紅磚紅瓦,錯落有致,年年歲歲,經歷了多少風雨的洗禮,飽嘗了多少辛酸和滄桑,卻初衷不改,永不枯竭的暖暖氣息,牽動了多少游子的心?那一方熱土,養育了多少樸實無華的好兵團兒女,憨憨的笑容,真誠的言語,純樸的情懷,都是每一位游子對故鄉的留戀和牽掛。故鄉的人啊,男兒似大山,偉岸忠實,粗狂豪邁,女兒似清泉,清澈純美,柔情萬千。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遙寄一曲訴相思。看煙雨斜陽、沙丘,胡楊林,心中蕩起絲絲溫婉,為誰染指流年,訴一曲魂夢牽。幾許悵然,幾許留戀,任時光流轉,情深依然,夢醉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