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金要方》論治小兒咳嗽特色探析
“咳嗽第六”位于《千金要方》第五卷“少小嬰孺方”下,全篇共收錄14首藥方,包含9首有名復方(竹瀝湯、紫菀湯、五味子湯、射干湯、八味生姜煎、四物款冬丸、菖蒲丸、桂枝湯、麻黃湯),1首有名單方(杏仁丸),3首無名復方及1首無名單方,用藥(含蜜和酒)45種。其對小兒咳嗽病因病機的認識主要有:1.首重外感,強調風寒入肺。如文中多次論及“傷寒爆嗽”、“風冷入肺”、“爆冷嗽”,可看出其十分重視風寒對小兒肺臟功能的影響。但后世多盲目使用清熱解毒類藥,對風寒致病的重視程度減弱,值得深思。2.內因重視“乳食”、“膈中有癖”。《諸病源候論》首次明確提出,乳食不節可引起小兒咳嗽,《千金要方》也明確強調了“乳食不節”導致小兒咳嗽,并提出在藥物治療的同時要節制乳哺,這樣才能藥到病除。3.病位僅言“肺脾”,未提肝腎。《內經》云“五臟六腑皆令人咳”,《千金要方》則強調了肺與脾,看似其對小兒咳嗽認識不夠充實,過于片面,實則是小兒咳嗽的病機不完全與成人相同的原因。其對小兒咳嗽的治法遣方特色有:1.辛溫解表,善用麻桂。篇中多方麻黃與桂枝相須為用,反證了其重視外感風寒為致病主因的學術觀點,同時也表明《千金要方》長于運用汗法治療小兒咳嗽。2.通腑肅肺,恢復氣機。肺之宣發肅降失調是小兒咳嗽的基本病機,故根據腑以通為順,采用通降腑氣以達肅降肺氣之目的,以麻黃宣發肺氣,以大黃通降腑氣。3.溫化痰飲,慎用苦寒。“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故《千金要方》絕大多數使用了辛溫藥物。4.酌用攻逐,喜用大黃。其提出“膈中有癖”,引發咳嗽,故用大黃配芒硝消痰飲,通胸膈。其藥物煎服方法靈活多變,主要特色有:1.服藥頻次,因病制宜。根據病情輕重緩急及方劑力量大小選擇合適的服藥次數。2.服用方法,變化多樣。如藥物蜜調置乳頭喂服等。3.服用藥量,以知為度。根據年齡大小確定藥量以及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服藥。4.服用劑型,常以蜜配。如加蜜同煎,用蜜調丸等。
陳慧,朱燦,譚達全,等.新中醫,2016,48(4):259.
·醫林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