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婷
(453007 河南師范大學 河南 新鄉)
淺析我國憲法監督體制的完善策略
鄧文婷
(453007 河南師范大學 河南 新鄉)
憲法作為我國的根本法,是現當代中國法律體系的核心,是社會主義人民民主專政制度的法律化具體體現,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憲法保障憲法的貫徹執行的意義不亞于該憲法的制定,然而目前憲法監督制度是我國憲法運行中最為薄弱的一個環節,情況不容樂觀,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并盡全力去完善和健全。
憲法監督;制度完善;措施方法
憲法監督,即國家采取各種措施保證憲法得以真正實施而進行的監督法律制度和活動的總稱。
1.1 從廣義上看
一部分學者認為是國家通過制定相應的制度,采用有效的措施監督憲法的實施,并將憲法實施的行為作為憲法監督的對象,同時在監督方式上也沒有任何的限制,而也有一部分學者認為,憲法監督是有權實施、修改和解釋憲法的特定主體在依據一定的制度和程序實施、修改和解釋憲法的過程和結果,其目的在于讓憲法中的規定能夠得到正確的實施,并使憲法制定者的立法目的能夠得到完全實現。筆者認為,廣義上的憲法監督是為了更好的監控憲法和法律的正確實施,由國家和社會各個方面的力量對憲法實施的一種督促,是普遍性的憲法監督。
1.2 從狹義上看
有的學者認為是國家的特定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對涉嫌違憲的行為進行合憲性審查,并且對上述行為是否存在違反憲法的情形進行裁決并作出相應處理的制度,也有學者認為是國家的專門機關對國家機關、其他組織或個人涉嫌違反憲法的行為或者在實施憲法中存在的爭議依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進行審查,對確定違反憲法的行為予以糾正和處理的制度。筆者認為, 憲法監督指由憲法明文規定的或由國家認可的特定機關實行的憲法監督,在監督對象上一般針對立法機關以及行政機關的活動,其主體應是由憲法授權或認可的國家機關,依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對相關行為進行合憲性審查,糾正違反憲法的行為,同時對相關責任人和組織追究法律責任,以保障憲法實施的制度。
在1982年憲法基礎上經過多次修改后的2004年憲法是我國的現行憲法,基于建國以來相關經驗和教訓,認真審視在新常態下全面依法治國的需要,對我國的憲法監督制度作了適應時代潮流的新規定。
2.1 從宏觀上看
新中國成立后先后頒布了1954年憲法、1975年憲法、1978年憲法與現行憲法。2004年憲法確定了憲法的根本法地位,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規定“本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除1975年憲法外,其他憲法都對憲法監督制度作了相關規定,現行的憲法監督模式是在中國具體憲政實踐中,依據憲法和行政訴訟法以及國家賠償法確定下來的,規定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常務委員會負責監督憲法的實施,享有憲法監督權。這樣以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合憲審查實現了制度化和規范化。同時,行政訴訟法和國家賠償法確定了司法機關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為的合憲性、合法性問題進行監督,從此就建立了國家權力機關和司法機關相結合,事先審查和事后審查相統一的憲法監督模式。
2.2 從微觀上看
2004年憲法在規定了對國務院行政法規、規定及地方性法規、決議等進行事后審查以及各級國家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具有監督憲法實施的權力。同時,也對事先審查做了明確的規定。比如:省級地方性法規必須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后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方能生效,這種備案和批準后生效便是憲法對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做的一種事前審;明確了全國人大對全國人大常委會不適當決定進行改變或者撤銷的權力;全國人大常委會對省級國家權力機關制訂的地方性法規和決議的違憲審查權,同時對與憲法和法律相抵觸的省級地方性法規和決議具有撤銷權。由此可以看出,2004年憲法從根本上樹立了憲法的至高地位,同時明確了違憲審查的可行性和規范性。
憲法監督制度是樹立憲法尊嚴,維護和保障憲法實施的重要部分,是保證相關規范性法律文件順利實施,使相關機關、組織、個人嚴格依法、依憲行事的法律及法律程序的總稱。因此健全憲法監督體制,充分維護和保障憲法權利的實現,是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經之路。
3.1 加強和改善黨對憲法監督工作的領導
黨在監督工作中起領導作用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要求黨必須依法行政,尤其是要依憲行政,這就要求中國共產黨中央和地方各級組織以及全體黨員必須遵守憲法、法律,發揮黨模范帶頭作用,按照憲法和法律進行各種行為,實現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特別是依憲治國的統一。下一步,應立足于現有的法律制度,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下設立與全人大各專門委員會平行的憲法委員會,履行專門的憲法監督職能;完善憲法監督的實體和程序規則,建立違憲審查程序;繼續發揮公民、政黨、社會團體和組織等社會監督主體在憲法監督中的建設性作用。
3.2 建立違憲審查程序制度
違憲審查制度是指由相關的國家機關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以及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和國家機關及國家領導人的行為的合憲性進行審查,并對違法憲法的法律、法規和行為提出糾正或者要求撤銷的制度。下一步,應當盡快制定憲法監督的相關法律法規,確定憲法監督的主體和對象:憲法監督的主體應當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企事業單位、全體公民;憲法監督的對象應當是規范性法律文件,以及違憲主體的行為。
[1]胡錦光.違憲審查比較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2]陳力銘.違憲審查與權力制衡.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
[3]劉茂林.中國憲法導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4]許崇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史.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鄧文婷(1990~ ),女,漢族,山西高平人,河南師范大學法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憲法學與行政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