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娜
(100000 北京市京興律師事務所 北京)
淺談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法律規制
孫 娜
(100000 北京市京興律師事務所 北京)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本法所稱的不正當競爭,是指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惫P者認為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是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一種,是指發生在網絡環境中的,經營者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損害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擾亂網絡及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
不正當競爭行為;網絡環境;市場競爭秩序
第一,行為更加隱蔽,界限更加模糊。由于互聯網本身的虛擬性以及網絡用戶身份的匿名性,不正當競爭的經營者更加肆無忌憚,不通過專業的技術手段,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很難被發現,也難以繼續追查行為人,并且對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調查取證也比較困難。此外,由于法律規定的空白,發生了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時只能將《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擴大解釋加以適用,這就導致了網絡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概念的模糊性。
第二,領域更加廣闊,方法更加多樣。在互聯網領域,經營者實施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成本相對于實體市場大大下降,只需要通過虛擬的網絡技術手段達到侵害競爭對手合法權益的目的;此外,由于在互聯網環境下經營者實施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成本更加低廉,曾經一些由于擔心成本太高而不能實施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現在可以通過網絡來完成,因此適用的領域當然也就相應地擴大了。
第三,法律適用上具有特殊性。網絡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在本質上仍然是不正當競爭行為,因此對其進行監管和約束應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但是,在規制網絡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時要在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同時,處理好該法與《商標法》、《著作權法》、《專利法》、《廣告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競合問題,同時注意法律規范的不斷更新完善和體系的完整性。
執法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首先,執法機構的設置不合理。根據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我國對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監督檢查的部門主要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這種規定的弊端是十分明顯的,這是因為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缺乏獨立性,它既要受上級機關的業務指導,又要服從同級地方人民政府的行政領導,難以保證其執法過程中不受地方政府的干擾和阻撓。
其次,工商行政機關對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監管具有無序性。這主要體現在工商部門對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監管層次不強,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實施者可能是具體的經營者,可能是網絡運營商,也可能是網絡推廣的承辦商、分包商等,而我國工商部門對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監管還未形成完整的體系,監管的層次性不強,造成了很多的監管空隙,讓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人有機可乘。
最后,監管時效性不強,巡查手段落后。網站的內容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大多數企業的網站經常更新,網絡廣告的更新更是時刻都在進行著。而目前的工商網絡巡查的手段較為落后,更多的是依靠認為的“普遍撒網”式的搜索,即使一個基層工商所對轄區內的企業進行一次全方位的搜索巡查,耗費的時間和精力都是巨大的,這又造成了監管上很大的空隙的存在。
(一)立法的發展與完善
傳統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已有規定,網絡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卻常常無“法”選擇,網絡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本質上仍是不正當競爭行為,應受《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制,因此應主要補充和完善《反不正當競爭法》,輔之以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補充和完善。
1.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補充和完善
第一,完善一般條款,增加例舉條款。重點在于一般條款的構建上。種種情況表明,我們有必要對互聯網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概念作出明確的界定,并且這種界定要有可以合理的擴大適用的范圍,例如有人將其定義為“利用不正當手段獲取網絡用戶資源的行為”。并且注意《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制范圍既要針對網絡空間的特性,又要與傳統法律相協調,在基本法學理念和法律規范的指導下進行修改。
互聯網環境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具有與傳統實體市場競爭行為不同的新特點,由于相對細化的規定是為了增強法律的可操作性和針對性,畢竟執法者和司法人員還是習慣于在法律中尋找具體的明確條款,同時對經營者也是一種明確的指導。因此,法律有必要增加若干條文將一些實踐中常見的網絡不正當競爭的表現例舉出來,這樣可以方便司法機關和普通民眾加以認定、適用。
第二,完善對法律責任的規定。這部分主要是針對加重對侵權人的法律責任和增加網絡服務提供商的義務來說的。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不正當競爭行為當事人所承擔的法律責任可分為民事責任、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三種,而該法中規定的民事責任又多是一般民事責任。但是這種采用一般民事責任的做法,僅是讓當事人無利可圖,目前已明顯不足以震懾不正當競爭行為人。所以,應考慮對惡性嚴重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從法律上規定其承擔“加重民事責任”或“懲罰性民事責任”,并明確加重或懲罰賠償的幅度,以利于保護其合法權益,保護其與不正當競爭行為斗爭的積極性。
2.輔助性的立法對策
當務之急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在總結審判經驗的基礎上出臺關于網絡經濟中不正當競爭行為法律適用的司法解釋,以應付當前日益增多的糾紛與訴訟,改變法律適用混亂的局面,促進法律理解與適用的統一。
此外由于網絡的特殊性,有必要制定新的專門的法律,在制定新的法律的過程中可以借鑒外國法的相關經驗,如美國1996年通過了《經濟間諜法》,1997年通過了《電子通信隱私權保護法》,德國1996年制定了《信息和通信服務規范法》,法國的《互聯網絡憲章(草案)》,都可以為我國所借鑒,制定保護網絡競爭當事人商業秘密的《商業秘密法》,及更好地管理和服務于網絡環境的《網絡信息服務規范法》等等。
(二)執法的發展與完善
要規范行政執法機關的執法行為,完善執法機構,強化司法部門對競爭秩序的司法審查和法律引導?,F代世界各大國都有專門的反不正當競爭的執法機構,并賦予其準司法權,獨立從事反不正當競爭的執行活動,與一般的行政機關有所區別。對此我國可以加以借鑒外國的做法,賦予專門執法機關以準司法權力,可以使其能夠主動地對危害社會公共利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有效地監控和干預,并作出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的禁令和裁決。
[1]郭旭.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法律問題及其完善[J].特區經濟,2014(8):214-215.
[2]蔣杰妮.淺談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法律規制[J].經濟期刊,2015(5):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