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祖珍
(550001 貴州師范大學法學院 貴州 貴陽)
淺析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的若干問題
付祖珍
(550001 貴州師范大學法學院 貴州 貴陽)
近年來,對于跨太平洋伙伴協議(TPP)的熱議一直持高不下,TPP沖擊著當下的世界貿易格局,尤其對中國的經濟貿易產生巨大影響。從TPP的發展歷程切入,厘清TPP與自由貿易協定(FTA)的關系,揭露美國極力主導TPP的真實意圖,最后提出中國應對TPP的相關措施。
跨太平洋伙伴協議;TPP與FTA的關系;意圖;措施
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議(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簡稱“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是目前重要的國際多邊經濟談判組織。2015年10月5日,TPP歷經18輪的談判終于有實質性進展,12個跨太平洋國家就TPP達成一致,目前所有參與國加起來經濟總量占全球經濟比重40%。
在2002年APEC峰會上,新加坡、智利和新西蘭三個國家首次倡議建立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文萊于2005年6月申請加入;2009年11月,在美國宣布加入TPP后;澳大利亞、秘魯、越南也相繼加入;2010年10月,馬來西亞加入;2015年7月14日,墨西哥、加拿大、日本也先后加入TPP,最終其協議成員國增加至12個。截至2015年10月,耗時10年零4個月,12個跨太平洋國家就TPP終于達成一致而暫告一段落。
總的來說,TPP的特點主要在于其覆蓋面廣和高標準要求。覆蓋面廣是指該協議不僅約定建立自由貿易區(簡稱FTA),其協議內容還涉及關稅、非關稅壁壘、競爭政策、食品安全、政府采購、綠色增長、投資、電子商務、服務、知識產權、清潔能源等新興行業,以及勞工保護、環境保護也是其涉及的領域。而高標準要求則體現在環保、原產地、勞工和政府采購等方面的近乎嚴苛的條款。
事實上,TPP與FTA并不是決然對立的關系,相反,他們之間的關系卻是十分密切的。對于締約TPP協議的各方,他們自己國家和其他原有的FTA協議仍然不受干涉,可按照自身需要自主選擇適用哪一個原則,或者同時適用以實現自身貿易利益的最大化。目前TPP涉及的內容和條款都是高標準,并沒有自由貿易協定的普遍特征。過去的FTA協議,一般都是以促進貨物貿易、服務貿易、降低關稅的雙邊或多邊貿易的共同發展為目標,或者是為了提高相關關稅手續的高效性;但TPP則要求締約方實行零關稅,而且在TPP協議的基本框架中還增加了勞工、環境保護等內容,很明顯是希望設立全球新FTA的標準。
TPP與FTA的銜接。從TPP談判的進展和談判的內容來看,TPP初始成員的條件相對寬松,但后面加入的成員條件可能會更加嚴格。目前,新成員之前和其他國家締結的FTA中的非零關稅和加入TPP后施行零關稅之間沖突和協調以及各國的主要出口產品例外情況如何優惠處置都是爭議的焦點。他們需要各自讓出自己的一部分利益,或者尋求其他地方來平衡,才能最終讓各方利益相對守恒。但是,所謂的利益相對平衡點是比較難找的,一旦利益的沖突難以制衡,要想達成各方都滿意的結果仍然比較困難。并且,TPP形成協議文本的公布,則必然會對將來各國的FTA談判增加新的高標準,對后來的加入者的要求也肯定變高,因此對FTA的影響還是比較重大。
但就目前TPP相關談判國之間簽署的雙邊或多邊FTA協議的整合是一個難題。對此,筆者認為,該協議沖突解決辦法主要有三種:一是把現有的諸多FTA協議重新整合升級成為TPP協議;二是各成員國自由選擇適用TPP或者FTA;三是以TPP協議的適用為原則,FTA協議為例外。[1]就目前的締約國而言,為了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新加坡、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希望第一種方案,而美國則更喜歡第二種方案。用TPP協議取代現有FTA協議,這樣有助于對“意大利面條碗效應”①的減輕。目前,TPP采用的是包括雙邊和多邊談判在內的混合方式。
就筆者而言,TPP協議有如下幾個特點:①協議的具體內容有約束性;②協議的發展、開放的嚴謹程度、開放的項目及速度都不做強制性的規定,其彈性空間范圍很大;③繼續堅持開放性原則和包容性原則;一方面鼓勵亞洲、環太平洋地區各國和APEC成員的積極參與,另一方面各締約國可自主選擇自己和其他國家地區原有FTA協議的繼續適用;[2]④TPP包含的內容和條款具有高標準和全方位自由貿易協定的特點。這些內容將會讓TPP成為21世紀全新的FTA模式。
TPP在美國的加入之下其本意就開始變了,所以必須深層次的尋找美國積極推動TPP發展的目的,在筆者看來應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為開拓新的市場,并實現美國本國制定的出口倍增計劃創造良好條件。美國每年出口額也是很大的,為了繼續擴大出口,推動TPP的發展不失為良好機會,因此極力推動該協議的達成。
第二,美國想利用TPP談判進一步淡化并瓦解APEC貿易自由化進程。事實上,美國利用加入TPP之名掩人耳目,目的是想重返東亞成為主導者,并通過不斷增加TPP協議的范圍,給中國的貿易競爭制造壓力,妄想逐步淡化并瓦解APEC貿易自由協議的發展,最終提高加入TPP的砝碼并迫使中國加入該協議。其次,美國還企圖用TPP的建立打破中國在“10+1”、“10+3”與中日韓的一些協議,削弱中國在亞洲的影響力,打破原有的平衡狀態。
第三,意圖形成以美國為首的亞太自由貿易體系。美國通過推動TPP協議的訂立,首先以經貿協定為基礎,利用對中國崛起的擔憂心理,吸引部分亞太國家加入TPP,從而瓜分中國在經濟上的話語權;接著,當TPP發展到與“10+1”“10+3”等實力相當時,美國將會展開全面的制度競爭,稀釋、分化原有APEC框架下亞太或東亞區域的合作機制[1];最后,美國企圖將TPP逐漸演變為亞太地區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 of the Asia-Pacific),并形成以美國為主的亞太自由貿易體系。
由此看來,美國利用其它國家一起制定TPP新的貿易標準,實則意欲約束中國的經濟發展,傳播其自認為正確的全球價值觀,維護和鞏固美國在亞太區域政治、經濟和安全方面的決定地位,同時想讓中國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
第一,不能盲目加入TPP。對TPP本身而言,排除中國的TPP一定會是不完整的協議,也有極大可能導致亞太經濟合作的進程受到嚴重的損害。現在因為TPP的一些標準確實過高,正如本文所說利益成本過高,就目前中國的現狀來說,帶來的可能不是利益,而是損失。當然,我們也應該正視TPP在貿易標準方面確實有不少進步之處,中國也必須結合自身實際需要,穩步提升中國自身的貿易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如在勞工標準和環境標準不斷向現代化水平靠近的同時,為更深度的貿易自由化奠定基礎,深入研究國內農業發展和農產品市場競爭等問題,為今后加入TPP創造有利的條件。
第二,變TPP發展的壓力為動力,積極提升并穩固中國在亞太區域的經濟地位。尤其是東亞地區一些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關系,務必要使已有的區域合作機制更加緊密,同時加大與日韓雙邊、多邊FTA談判活動的開展。此外,大力推動和鞏固中國和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和完善,迅速有力的解決雙邊貿易的實際問題,在需要的時候對東盟國家給予更多的支持,緩解他們對中國的顧慮。
第三,堅持鞏固和發展中美之間的經貿關系。中國應該借助本國企業的跨國發展、消費者的福利和商業利益來尋找話題,找到共識,以減少中美間的戰略和經濟貿易的沖突。此外,我們還應及時關注各地區、各國家宏觀經濟的走向,以及全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以便中國對整體經濟運行的良好把握。
第四,優化經濟結構,全面提升國際競爭力。中國應通過宏觀調控等經濟手段,調整現有產業結構,升級產品質量,提高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逐步擴大內需并形成內需型經濟增長模式,同時向集約型經濟發展,[3]最終使中國國際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得到穩步提高。
總之筆者認為,TPP對中國來說,仍然是機遇大于挑戰。中國不應該太過于排斥,而應當全方位的提升自我并時刻做好準備,挑選最佳時機適時地加入談判,最終的目的是取得TPP的話語權與規則的制定權,以防止被其他國家邊緣化。在此之前,中國應當主動的和更多的國家建立雙邊或者多邊的FTA協議,促使中國的經貿往來更加頻繁,這可為我們日后加入TPP鋪平道路,并與世界及其他國家在經濟、貿易等全方位接軌,最終一切都會顯得水到渠成。
注釋:
①意大利面條碗效應:即不同雙邊協定條款間的差異和潛在沖突。
[1]劉中偉、沈家文.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研究前沿與架.[J].當代亞太2012(1):35-59.
[2]盧孔標、王守貞、丁攀.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主要分歧與前景分析.[J].東南亞研究.2012(5).
[3]李慶軍.開放經濟下的內需拉動型經濟增長模式分析.[J].經濟視野2014(4).
付祖珍(1990~),女,漢族,貴州金沙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經濟法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