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金
生產者對工商行政處罰決定的撤銷請求權
●劉萬金
【要點】
工商機關以銷售者銷售不合格產品為由對其實施行政處罰時,如果在處罰決定中作出了不合格產品系某生產者生產的認定,雖然該生產者不是處罰決定的行政相對人,但與處罰決定具有利害關系,具備對處罰決定提起撤銷訴訟的原告主體資格。
【案情】
原告:山東壯壯嘉吉肥業有限公司。
被告:新泰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第三人:安英華。
第三人:陳學亭、王功華。
2011年3月1日,第三人安英華從原告山東壯壯嘉吉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壯壯公司)購進10噸“壯壯”牌含氯復混肥后直接銷售給第三人陳學亭。2011年11月7日,第三人陳學亭、王功華(王功華系新泰市瑞豐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豐公司”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向被告投訴,稱該批化肥有質量問題,二人合伙用于種植土豆后,導致減產。同月14日,被告工作人員與被告委托的泰安天正檢測中心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未通知原告和安英華到場、只有“當事人王功華”在場的情況下,在新泰市泉溝鎮對注明“當事人”為瑞豐公司、“標稱生產者”為“山東壯壯嘉吉肥業有限公司”、“標稱商標”為“壯壯”、陳學亭、王功華所謂“使用后剩余”的18袋“復混肥料”進行抽樣取證。同月15日,泰安天正檢測中心有限公司出具注明瑞豐公司為“樣品經銷單位”的(2011)TZH111401號《檢驗報告》。同月21日,泰安天正檢測中心有限公司又出具注明瑞豐公司為“樣品使用單位”的(2011)TZGH111401號《檢驗報告》。兩份《檢驗報告》的“檢驗結論”均為“不合格”。2012年4月26日,被告在沒有告知原告事實、理由和依據,亦沒有聽取原告陳述、申辯意見的情況下,作出新工商處字[2012]2102《處罰決定》:“當事人:安英華……擅自銷售不合格的由山東壯壯嘉吉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壯壯’牌復合肥料,其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39條……的規定,屬于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的違法行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50條……的規定,決定對當事人的違法行為作如下處罰:一、責令立即停止銷售;二、罰款貳萬元……”
2012年11月23日,新泰市人民法院對由上述事件引起的瑞豐公司訴壯壯公司、安英華等人產品責任糾紛一案作出民事判決:壯壯公司賠償瑞豐公司土豆減產損失35萬元;安英華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宣判后,壯壯公司不服,向泰安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同時,以與新工商處字[2012]2102號行政處罰決定書有利害關系為由,于2012年12月27日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該行政處罰決定。二審民事案件遂中止訴訟,等待行政訴訟案件審理結果。泰安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撤銷一審行政裁定,指定由東平縣人民法院繼續審理。
【審判】
東平縣人民法院認為:工商機關以銷售者銷售不合格產品為由對其實施行政處罰時,如果在處罰決定中作出了該不合格產品系某生產者生產的認定,則該生產者與處罰決定具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具備對處罰決定提起行政訴訟的原告主體資格……故此,依照案件審理時施行的修改前的《行政訴訟法》第54條第(二)項第1、3目的規定,判決:撤銷《處罰決定》。
宣判后,第三人陳學亭、王功華不服,提起上訴。泰安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評析】
所謂行政訴訟的原告主體資格,是指能夠啟動行政訴訟程序,請求人民法院對被訴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審查,進而作出裁判的主體條件。根據案件審理時施行的修改前的《行政訴訟法》第2條、第41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2條的規定,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張的是其合法權益,且其與被訴行政行為具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則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具有對該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的原告主體資格。而工商機關以銷售者銷售不合格產品為由對其實施行政處罰時,如果在處罰決定中作出了該不合格產品系某生產者生產的認定,根據《產品質量法》第43條,《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5條第2款,《侵權責任法》第42條第2款、第43條,以及《合同法》第113條第1款的規定,銷售者即可通過民事救濟手段,將因產品質量責任而造成的所有損失,轉移給生產者承擔,而其最終將無需承擔任何損失。本案中,新泰市人民法院的民事判決中關于原告承擔賠償責任、安英華承擔連帶責任的判決結論,以及被告關于2萬元罰款系原告公司王平經理替安英華繳納的陳述已經足以證明,《處罰決定》雖然是直接對安英華所作出,但卻會導致原告的經濟損失。同時,《處罰決定》一旦發生法律效力,具有管轄權的行政機關也足以根據《處罰決定》認定的事實,依法對原告實施行政處罰。因此,原告與《處罰決定》具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具備對《處罰決定》提起撤銷訴訟的主體資格。
(作者單位:東平縣人民法院)
責任編校:張傳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