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文軒
發展沿邊地區經濟,高鐵是一劑催化劑
文/劉文軒
長期以來,我國沿邊地區作為邊遠地區,經濟發展基礎弱、基數低,發展水平遠落后于沿海、內陸乃至全國平均水平,而且差距還在逐漸拉大。隨著國家改革與發展的不斷深化,大力發展沿邊地區的經濟,消除經濟死角,已經成為社會普遍的呼聲。與此同時,國家相關利好政策也相繼出臺。
其實,沿邊地區并不乏發展潛力。沿邊地區有著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景致以及邊境口岸等優勢,可以在旅游業、出口貿易和引進國外高新技術等方面發展地區經濟。然而,由于沿邊地區地理位置特殊,缺乏與沿海和內陸的協調互動,從很大方面阻礙了經濟的發展?!斑B通內外,優勢互補”,無疑是發展沿邊經濟的捷徑。從這個角度來看,高鐵可謂是發展沿邊經濟的一劑催化劑。
高鐵開通,給沿邊經濟帶來的催化作用也是相當強力的。首先,高鐵的開通搭建了沿邊地區與內陸腹地的快速橋梁。通過這個快速橋梁可以加強兩地經濟和文化交流,使兩地優勢互補,達到共贏。其次,高鐵加速沿邊地區與內陸聯系的同時,必然會加深沿邊地區同周邊國際環境的經濟貿易,從而帶動沿邊經濟的快速發展。這樣有利于今后引進國外高新技術產業和對本地區的產業升級,從而帶來極高的就業率。再者,高鐵本身的經濟價值也相當可觀。除了帶動旅游業、文化產業外它本身的制造和維護也會帶動當地制造業發展和升級。可以說,會對整個經濟結構的改變產生加速催化作用。
發展沿邊經濟,還應從多方面著手。對于高鐵的這種催化作用,粗俗地講姑且可以不恰當地比喻為“要致富,先修路”,而修好路之后的一系列經濟工作更是不可缺少的。例如相關部門如何更好地落實國家出臺的利好政策,沿邊地區如何做好對內陸經濟發展的客觀借鑒,以及如何根據本地區特色做好經濟與環境的統籌等。
總之,沿邊地區應該借助一切新時期涌現的優勢對自己不斷催化改善,全面統籌發展,才能從根本上扭轉當前沿邊地區與內陸經濟日益失衡的緊迫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