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軍
地處川滇黔結合部的興文縣,是四川省最大苗族聚居區、古僰人生存消亡之地、中國綠色名縣,既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資源,也有濃郁厚重的歷史人文資源,需要展示出文旅融合的獨特點、差異點、精彩點,借力國際文化旅游節、苗族花山節等活動載體,致力將興文打造為中國乃至東南亞國際文化旅游目的地之一。
堅定發展定位
立足文旅資源的唯一性和不可復制性,堅定國際文化旅游的發展定位。興文縣立足發育成熟的喀斯特地貌、濃郁厚重的僰苗文化、富氧富硒的優良生態等自然資源稟賦,打造長江上游國際地質園林生態示范縣、民族地區特色文旅示范縣。
——蘊藏了“四絕共生”的世界地質公園。興文縣是世界喀斯特地質地貌發育典型地區之一,形成了如天泉洞、大漏斗、巖溶峽谷等珍貴的巖溶地質地貌奇觀,其中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AAAA級旅游景區興文石海,薈萃了地球所有喀斯特地質景觀,“世界第一大漏斗”“中國天然游覽長度最大的溶洞——天泉洞”“大型地表石海”“天下第一石虎”等四絕共生構成了世界級喀斯特景觀資源,構成了“興文式”喀斯特獨有的特色。
——孕育了“僰苗融合”的神秘獨特文化。興文是四川省最大苗族聚居縣,也是古僰人生活和消亡之地,世代繁衍生息在興文土地上的僰、苗等少數民族,其中苗族花山節被列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曾在中國民族節慶峰會上被評為“最具國際影響力節慶”,大壩高裝被列為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著力挖掘僰苗文化內涵、歷史沿革等風俗,建立“僰·苗民族民俗民風博物館”等,有效保護和彰顯獨特僰、苗文化特色。
——保護了“富氧富硒”的立體良好生態。興文縣作為中國綠色名縣,全縣森林面積96萬余畝,森林覆蓋率達47.83%,擁有以僰王山、仙峰山、香水山、玉屏山為主的10萬畝森林生態旅游產業基地,其中僰王山風景區素有“天然氧吧”之稱,香水山被評為國家級森林公園;興文縣土壤具有富含微量元素硒的天然優勢,富硒大米、富硒獼猴桃等產品已成為生態養生食品的代名詞。
豐富多元產品
展示文旅融合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豐富國際文化旅游的多元產品。興文縣立足以不可移動的地質地形、自然風光等旅游資源,與可移動的苗族風情、節慶活動等文化旅游資源相融合,打造地質科考游、生態養生游、婚慶體驗游、民族風情游等復合型旅游產品,形成一批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精品文化旅游品牌。
——打造喀斯特地貌與地質知識相結合的科考游景點。興文縣著力將地質科普與旅游有機結合,建設興文石海地質博物館,館藏地質標本5000余件,涵蓋不同階段喀斯特發育的地文景觀、各類化石;與高校建立地質科考合作,定期組織中小學生開展地質知識學習,形成了以古今不同階段喀斯特發育的疊置、繼承和新生為主的精品地質遺跡文化游,興文世界地質公園也被評為了全國12家“優秀國土資源科普基地”之一。
——打造風情化展示與節慶活動相結合的體驗游品牌。興文縣依托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定期承辦了西南民歌邀請賽、國際攀巖賽、山地自行車競賽等重大節慶活動,打造了成屆制的苗族花山節、采山節等地方文化活動品牌;開展游客體驗參與的民俗體育競技、僰苗婚典等民族文化活動。
——打造僰王山生態與富硒產品相結合的康體游中心。興文縣推進以僰王山為核心區域的“森林養生度假”康體游,大力發展森林氧吧項目;在海拔1500多米的仙峰苗族鄉,推進了避暑度假游;圍繞僰王山水瀘壩、九絲城鎮等富硒土壤,開發富硒水稻、富硒獼猴桃等富硒產品,拉長康體養生的旅游產業鏈。
——打造歷史性古跡和特色餐飲相結合的鄉村游線路。興文縣先后打造以大壩苗族鄉洞藏酒業為代表的喀斯特水鄉游線路,新建溶洞內貯藏白酒、建設仿古酒莊、旅游資源開發、建設旅游接待中心4個子項目,品嘗苗家洞藏酒、苗家水八碗等特色餐飲,打造集旅游、休閑于一體的鄉村旅游勝地;打造仙峰苗族鄉、九絲城鎮的僰苗文化游線路等。
構建復合產業
著力旅游經濟的機遇性和不可多得性,構建國際文化旅游的復合產業。興文縣通過文化旅游的擴散效應帶動城市建設、住宿餐飲業、旅游商品制造業等產業的發展,滿足本地居民及外來旅游者特定的文化和休閑需求。
——發展特色文旅產業。興文縣著力發展文旅核心產業,每年舉辦僰人槌牛節、苗族花山節、苗族風情節等節慶活動,特別是百米長桌宴、苗族風情篝火晚會、苗家情歌對唱等特色文化活動,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的宣傳方法,吸引了大批國內外游客齊聚興文,體驗僰、苗文化風情魅力,游客人走了,興未盡,情未了,還想再來。
——帶動配套產業發展。興文縣堅持把文化旅游作為統籌一、二、三產業發展的“催化產業”,以四川·興文苗族工業園為平臺,以工業化生產標準打造獨特的石文化、苗家刺繡、竹制工藝品等特色旅游產品;建設游客集散中心、集中購物區、苗族風情一條街,讓游客耍好了之后,還能帶走旅游產品、興文特產。堅持把文化旅游作為擴大開放的“牽引產業”,大力宣傳興文良好生態、服務環境等,利用節慶活動開展招商引資,樹立興文對外開放的良好形象。
——建設文化旅游城市。興文縣強化“城市就是旅游,旅游就是城市”的發展理念,以“打造僰苗文化圣地,建設休閑旅游城市”為目標,把整個城市都作為一個大的文化“景區”來打造,建設全國首個城市溶洞公園,展示聲光互動體驗的僰苗風情;建設苗城印象、苗族一條街、僰·苗文化廣場等,不斷豐富城市文化內涵,將縣城和旅游集鎮改造成“出門是花園”“處處是景觀”的旅游城市,
暢通進入環境
注重區位條件的前沿性和不可移動性,暢通國際文化旅游的進入環境。興文縣地處四川乃至中國南向出境前沿,隨著成貴高速鐵路、宜敘高速公路、納黔高速公路等交通干道的修建,必將推進可進入條件進一步優化,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爆發式增長。
——構建南向出境的橋頭堡。隨著成貴高鐵、納黔高速興文石海至納黔高速江門互通連接線等交通線路的開工建設,興文縣逐步成為連接川滇黔,溝通成都、重慶、貴陽、昆明的交通節點。興文縣作為南向出境主要通道,將成為四川出海大通道的重要交通節點,成為宜賓市通江達海“橋頭堡”,進一步提升國內外游客的交通進入條件。
——合建國際國內的旅游線。興文縣堅持以“大點帶小點,長線引短線,寬面分窄面,大圈帶小圈”的旅游線路規劃思路,打造向家壩庫區、蜀南竹海、興文世界地質公園、珙縣僰人懸棺等旅游環線;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經地為線路,打造貴陽—畢節—敘永—興文—威信—昆明—貴陽紅色精品線路;搶抓國家南向發展戰略和加強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的機遇,打造東南亞、南亞旅游線路。
——搭建面向國際的大平臺。興文縣積極與西班牙索夫拉韋、加拿大石錘、四川自貢、云南石林、福建泰寧等世界地質公園締結為姊妹公園,在世界地質公園網站發布興文石海世界地質公園動態信息,面向國際市場,加大整體宣傳;積極爭取將興文納入四川省對外總體營銷體系,著力面向韓國、日本等東南亞國家,精心策劃促銷方案,提高興文旅游知名度和美譽度。
突破發展瓶頸
加速旅游產業的開放性和不可估量性,突破國際文化旅游的發展瓶頸。興文縣著力推進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分離的旅游產業改革,實現由“政府主導”向“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轉變,最大限度地激發旅游發展活力。
——獨立的景區管理機制。興文縣推進景區所有權、管理權和經營權分離,建立國家所有、政府監管、企業經營的旅游景區開發建設和經營管理體制,推進景區經營管理企業化、市場化、資本化,使石海旅游公司、僰王山旅游公司真正成為擁有景區保護性開發和經營決策權的實體公司;明確旅游行政部門職責;放寬審批權限,為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環境。
——開放的資金投入機制。興文縣支持民營企業或民營資本用PPP、合作、聯營、參股等多種方式,參與到興文的旅游開發和經營之中,先后推進了僰王山沙灣旅游綜合服務區、僰苗文化公園等項目;大力推進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多種方式的旅游體制改革,推進石海旅游公司在新三板上市;加快旅游資源開發,由政府統一進行PPP項目規劃設計,由投資者依法有償取得一定期限內的開發權、經營權及收益權;允許旅游企業采用項目特許權、運營權、景區門票質押擔保等方式進行融資,擴大融資規模,積極引進戰略合作者。
——互利的旅游營銷機制。興文縣強化網絡營銷,充分發揮新興媒體對旅游營銷的作用,注重興文旅游網站建設和微博、微信等平臺的運行,結合有新聞價值的事件進行網絡營銷;抓好網站介紹和網站鏈接,著力與網上游客互動,實現網友有問必答、網上訂票和購票功能,達到網上促銷的目的。推進全民營銷,組建旅游營銷中心,試行旅游營銷激勵機制,簽訂契約,明確游客輸送數量、返點獎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