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宏
綿陽,古稱“涪城”“綿州”,自古有“蜀道明珠”“富樂之鄉”的美譽。是國務院批準建設的中國唯一科技城。
健康是人類全面發展的基礎和必要條件,關系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根本。健康服務業圍繞著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提供服務,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作為中國唯一的科技城,綿陽市是如何推進健康服務業的發展?《當代縣域經濟》記者日前專訪了綿陽市衛生計生委主任何承平。
保障民生 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水平
記者:到目前為止,綿陽市醫療衛生計生的總體情況怎樣?
何承平:截至2015年10月底,綿陽全市共有醫療衛生計生機構4648個,其中三級醫院15個、二級醫院45個,全市共開放床位29971張,衛生人員總數38409人,全市重點學科??萍皩嶒炇?54個,衛生服務能力和衛生資源總量位居全省第二位、中西部地區前列。
記者:綿陽市在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水平上取得了哪些成績?
何承平:2015年,綿陽市持續加強基層服務能力建設,推進鄉村醫生簽約服務。全面落實“老幼病孕”免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強化慢病防治工作,全市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規范化管理率分別達到84%、83%。全市累計建立城鄉居民規范化電子健康檔案456萬份。愛國衛生運動扎實開展,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進一步鞏固。
有序實施“十二五”國家重大傳染病綜合防治示范區項目,2015年已完成33萬余人次免費體檢,為3萬余易感人群免費接種乙肝疫苗。全面落實“四免一關懷”政策,艾滋病檢測網絡實現全覆蓋。涪城區和江油市順利建成省級免疫規劃示范區;市三醫院正式掛牌成為四川省區域精神衛生中心,啟動了國家精神衛生綜合管理示范市項目。
綿陽市還堅持把“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和“免費婚前體檢”項目納入民生工程,規范實施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積極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母嬰傳播。兒童預防接種建證率和建卡率均達100%。
記者:綿陽市衛計委在新農合和醫療救助政策扶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何承平: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市衛計委調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逐步提高貧困人口的新農合籌資標準。加強新農合定點醫院監管,嚴格控制目錄外費用占比。2015年全市參合農民3486955人,參合率為99.98%,繼續居全省首位。新農合目前共籌資176449.64萬元,截至2015年10月底共補償10929888人次,切實減輕了貧困群眾的醫療負擔。
綿陽市加強了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資助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員和特困供養人員等重點救助對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2015年8月份,市縣兩級衛生計生部門分別與中國人壽綿陽分公司、中國人保綿陽分公司簽訂了《農村居民大病保險合同》,由新農合為每人投保22元,逐步實現大病醫療(商業)保險與新農合信息系統接口對接,參合農民全部自動納入農村居民大病保險,凡合規醫療費用超過8000元的部分,即可得到商業保險公司提供的大病保險補償,補償不設封頂線,為貧困群眾大病就醫提供可靠保障。截至10月底,已為全市1201人進行大病補償,共補償1394.55萬元。
記者:綿陽市在推進健康服務業發展上,制定的具體目標是什么?
何承平: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設國家科技城和幸福美麗綿陽的戰略部署,市衛計委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民生導向,以最大合力整合衛生計生資源,使全市衛生計生事業創新發展。明確要建立完善覆蓋全生命周期、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養老服務業體系,提升養老醫療服務能力,力爭到2017年,健康養老服務覆蓋所有居家老年人,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老年病科比例達30%以上;社區醫生簽約服務模式覆蓋100%的城鎮社區,培育2-3家提供健康體檢、心理咨詢等服務的大型專業服務機構。
深化醫改 構建醫療服務新格局
記者:綿陽市在深化醫療改革方面有哪些做法?
何承平:2015年以來,綿陽市大力推進分級診療相關政策,繼續完善和落實醫師多點執業、城鄉醫療對口支援、組建醫療服務聯合體等措施,逐步構建“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的醫療服務新格局,縣域就診率達到90%,分級診療工作穩步推進?;鶎俞t療機構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推進,全市30家縣級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計劃在2016年全面推開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
2015年,綿陽市新農合人均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380元,新農合參合率全省第一,累計補償已達10億元。全面實施農村居民大病保險,已有446名參保群眾獲得賠付。大病保險是在新農合補償之外的、給參合農民提供再保障的一種制度,不需要單獨交費。從今年1月1日起,綿陽市所有參合農民全部自動納入農村居民大病保險,今年出生的新生兒也可以隨父母自動獲得大病保險待遇。綿陽市參合農民合規醫療費用超過8000元的部分,就可以得到商業保險公司提供的大病保險補償,并且補償不設定封頂線。這個制度能有效減輕農村居民大病醫療費用負擔,緩解農村家庭“因病致貧”。
此外,市衛計委還健全完善了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置辦法,全面推行了醫療機構責任保險,建立醫療風險社會分擔機制,切實保障醫患雙方合法權益。
互聯互通 推進“互聯網+醫療”建設
記者:綿陽市衛生計生委在“互聯網+”上是如何創新發展的?
何承平:2015年以來,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互聯網+”戰略部署,加快推進“互聯網+醫療”統籌建設,并且加速推進居民健康卡發放工作。截至目前,累計發放居民健康卡362萬張,占全市總人口的66.4%,預計全年發卡總量將突破400萬張。游仙居民健康卡與新農合功能整合對接成功,實現一般診療費直接減免、門診補償即時結算、住院補償預繳及就診信息跨機構查詢。綿陽市今年還啟用了自助醫療服務終端,方便患者快速查詢、掛號、繳費,極大地改善了老百姓的就醫感受和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