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英秀
利率市場化從根本上改變著銀行業的整體生態環境,作為中小金融機構的農商行在經營品牌、資金實力、網絡科技、金融人才方面與大型銀行比較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和沖擊,更新觀念、調整戰略勢在必行。筆者結合威遠農商銀行情況,就利率市場化下,如何正確面對壓力與挑戰,如何完善和調整組織架構,全面實施資產負債管理,建立定價機制,尋求發展機遇談點粗淺看法。
利率市場化最實質的結果是加劇了金融機構間的市場競爭、縮小了利差,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現有的經營格局形成了巨大的沖擊,考驗的是金融機構的定價能力、經營管理能力、風險管控能力和金融創新能力,它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它決定著中小銀行是否能“活下來,走出去”,是對傳統金融的顛覆。它是金融改革的必經之路,但農商行在推進利率市場化中面臨不可忽視的問題:利率定價的組織架構和定價體系不完善;資產負債管理粗放,傳統的業務結構和客戶結構不能適應市場化的發展;定價機制不健全,定價工具缺乏,面臨定價風險;創新不足,產品單一,盈利水平下降;員工隊伍素質不能迅速應對市場化的挑戰。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對策與建議:
——強化宣傳,增強客戶和員工對利率市場化的認識。一是積極引導客戶自覺接受和認可利率市場化。一般的商品市場、消費者對價格差異和自主選擇早已習以為常。但在金融市場上,多年的計劃經濟體制,客戶已習慣了定價一致的存款,差異不大的貸款定價,有種“價格”依賴,利率市場化必須得到客戶的理解與配合。二是要引導員工敢于承擔風險定價的責任與差異化價格對經營的影響結果。由于市場化后,價格獨立判斷,在此過程中定價高了就可能導制客戶流失,損失市場份額,低了可能造成經營受損,無法覆蓋經營風險;在自主定價與維系客戶之間權衡,把追求客戶數量,追求市場份額,轉向其他更為綜合的目標上,精細化的定價管理,形成市場為主體,客戶為主體的理念,改變員工過分依賴“高利潤,高收益”的傳統思維和“做了再算”的盲目價格狀態,訓練員工用市場變化面臨的定價和收益變動的思維方式思考經營。
——強化體制和機制建設,增強決策的科學性。一是完善利率定價決策機構。總行設立董事會領導下的“利率定價管理委員會”,負責確定全行利率管理的方針、政策、審議和決定利率定價的規則、流程、完善授權、內控制度及其他利率管理辦法。定期研究利率執行情況,及時調整和優化定價策略,動態進行差異化定價。二是完善利率管理的制度體系。落實牽頭、定價支持部門、完善存款、貸款和中間業務的定價辦法,嚴格有序開展合格審慎評估等工作。三是完善定價流程、按照資產、負債業務分類分別提取目標數據,確定浮度測算,與宏觀經濟和本地市場結合,提出定價依據。
——強化精細化管理,增強議價的精準性。一是強力推進凈利差管理。將銀行內部資金中心與業務經營單位按照一定規則全額有償轉移資金,達到核算業務資金成本或收益等目的。業務經營單位每筆負債業務所籌集的資金,均以該業務的FTP價格全額轉移給資金中心;每筆資產業務所需要的資金,均以該業務的FTP價格全額向資金管理部門購買,對于資產業務、FTP價格代表其資金成本,需要支付FTP利息;對于負債業務、FTP代表其資金收益,可以從中獲取FTP利息收入。二是充分發揮FTP系統的作用。要加快推進FTP系統上線,首先要依托FTP系統改善FTP管理模式,明確FTP剝離和集中利率風險的核心功能定位,弱化其他政策導向功能。在人才培養到位和省聯社系統上線的基礎上,穩步推進;其次是利用FTP系統分離利率風險,建立科學的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機制,將利率風險從日常經營中分離出去,交由專門的利率風險管理部門進行專業的監控和管理。
三是利用FTP系統引導產品價格,將利率風險從業務部門分離出來,通過這個過程形成包含市場風險的資金價格,只要再加上信用風險準備費用分攤以及預期收益,就可以為業務產品確定合理的價格。對客戶按照社區、商圈、公司類、個人類進行細分,同時將產品進行對應,分機構、分條線進行核算,由“做了再算”轉型為“算了再做”。
四是利用FTP系統優化資源配置,建立FTP系統后,可以系統地分析不同業務和不同產品的邊際收益,為農商行細分客戶市場、篩選金融產品,界定部門利潤提供依據,使經營從粗放向集約化經營轉變,從而提高經營效益,增強競爭力,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五是優選FTP的系統模式,實行多重資金池模式,針對存款、匯款、票據、不同類型的貸款制定不同的FTP價格,包括信用風險溢價、營業稅費、作業成本等,在指標設計上通過收集反饋意見和本行核算考核要求,科學論證,確定業務需要的指標口徑,提出系統意見需求,設置指標滿足定價和考核需要,從而增加定價的準確性和考核的科學性。
——強化資產負債管理,增強自我發展和抗風險能力。一是優化資產組合。在有限資本約束前提下,保持資產業務風險與收益的平衡統一,投資組合配置上,在考慮流動性的基礎上更加要注重投資的盈利能力。二是優化負債結構。當前狀態下降低融資成本和保證流動性來優化負債結構,同時加強負債的可控性,嚴禁盲目、被動負債。三是加強資產負債的組合匹配管理。優化資產負債,要以流動性、資本充足率和資產負債率等進行組合匹配,主要采取FTP(內部資金轉移定價)、資本成本、考核指標等進行調整。以經濟資本配置為基礎,提升自我發展和風控能力。
——強化業務創新,開發新產品,增強盈利能力。一是調整信貸結構。立足于原有市場定位的基礎上,按照當前刺激供給和消費兩大板塊,加大投放、創新品種;二是用好用活富裕資金,將資金業務范圍和領域擴大,在保證流動性的基礎上,配置一定量的債券和做一些短融業務。如票據、基金、理財等;三是創新負債的替代型產品。如保險、理財、債券等;四是大力拓展中間業務,改善盈利結構。抓好債券回購買賣、票據代理、分銷等各種投資、融資業務,為企業辦理代買代賣等。利用O2O惠生活平臺,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抓住一切有利機會,努力挖掘客戶資源和可能合作的業務,延伸對客戶的服務,提升服務綜合性,增強盈利能力;五是用活政策,加大對資本市場、保險市場、融資租賃等行業的滲透。由傳統的支付、融資功能,向資產管理、財務管理、保險、經紀、投資等方面綜合發展。
(作者單位:四川威遠農商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