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婭君
中國石油天燃氣集團銷售公司高級主管趙越到貴州駐村工作后,挨個拜訪村里的貧困戶。每到一戶人家,趙越都要先為自己的冒昧道歉,再像聊家常一樣問起:“家里為什么窮?”
得到的答案幾乎如出一轍:“因為沒錢。”
趙越追問:“怎么才能有錢呢?”
村民回答說:“給我錢,我就有錢了唄。”
這樣的回答讓趙越感到心痛。他注意到,村里的貧困戶中,除了少數幾位是有殘疾或患有疾病之外,其他大部分人都身體健壯。面對貧困的現狀,他們無意改變或無力改變,這讓趙越陷入沉思:無意者,缺乏“讓明天變更好”的斗志;無力者,苦惱于沒有資金、技術。
中國石油天燃氣集團公司(下簡稱中石油)作為大型央企,自從把扶貧扛到肩上,就意識到要承擔的重任,一是要轉變貧困人群的思維,二是要為他們提供真正需要的資源。
扶貧,自改革開放以來就成了民生工作之重。根據2014年國家統計局的統計監測公報,中國仍有超過7000多萬貧困人口。讓這些仍在貧困線以下的民眾走出貧窮的陰影,成了“十三五”期間的艱巨任務。
越來越多的學者和慈善人士開始意識到,“撒胡椒面、給錢式”的扶貧,往往不能解決更深層、更長久的問題。如今,精準扶貧成了備受公眾關注的熱詞,扶貧如何精準到位?扶貧如何更科學有效?成為學界和公益慈善人士探討的新熱點。
在定點扶貧路上走了20多年的中石油,致力于為受助地區提供更精準、細致的扶助,這樣的努力和探索或可成為一個生動的實踐樣本。而中石油也培養了一支了解基層、扎根基層的扶貧團隊,他們不但有一腔熱情,更有才智,他們親切地稱自己是“扶貧人”。
扶貧,不只是給錢
21年前,中石油開始定點幫扶全國5個貧困縣,為其提供幫扶資金和扶貧項目。2015年,中石油已經在全國8省14個縣承擔定點扶貧和對口支援任務。
以2011年新增的定點幫扶縣貴州省習水縣為例,按照協議,中石油每年給習水縣提供不低于300萬的扶貧資金。然而,在中石油習水縣掛職干部劉華江看來,300萬元對一個縣的發展不過杯水車薪。
劉華江做了一道簡單的算術題:中石油對口支援的醒民鎮正在修建鄉村公路,山里修路的成本要比平原高,每公里要50萬元。“300萬元,僅夠修6公里山路。水、電、路是貧困地區最缺的,也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但這還不夠。”
劉華江考慮到習水縣的支柱產業——習酒。在習水縣,習酒廠貢獻的稅收可占到縣財政收入的60%,但隨著近兩年白酒市場萎縮,習酒的銷量也大受影響。而習酒的釀造原料來自于習水當地農民種植的紅高粱,紅高粱是訂單式種植,酒廠收購多少,農民就種多少。
石門村村民老楊記得,自家去年種的紅高粱賣了八九千塊錢。但因與酒廠的合同到期,他今年已經不再種紅高粱了。如果老楊改種玉米,一斤糧食只能賣一塊五毛錢,而賣給酒廠的紅高粱,每斤可以賣到三塊六毛二,賣價足足高一倍。
“幫扶習酒,一方面可以直接增加縣里的財政收入,同時也能直接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劉華江想得很清楚。
于是,劉華江開始申請讓習酒進入中石油加油站便利店系統銷售,“中石油加油站是一座橋梁,能把貧困地區的優質農副產品送到全國各地。”16000多個中石油加油站便利店遍布全國各地,這可成為習酒新的銷售渠道。但一件商品要進入便利店銷售,需要經過嚴格的評審程序,中石油貴州省分公司非油商品處處長王樹軍說,當時考慮到習酒的品牌和質量與公司比較匹配,便開始著力促成此事,考慮到習水縣是公司的扶貧項目,還加快了審批流程。
2015年5月,中石油銷售公司與貴州茅臺集團習酒公司簽訂非油商品購銷協議。9月,中石油銷售公司簽下了第一批習酒訂單,目前訂貨已超過500萬元。
習酒銷量增加,可以帶動農民增收、縣里稅收增加。劉華江考慮,這一舉措可以為習水帶來長久的利益,而對公司來說,只是便利店的貨架上增加了一件商品,并不需要額外占用公司太多資源。
“其實,企業扶貧有政府所不具備的資源優勢。”中國扶貧基金會的一位理事認為。
扶貧雖然不只是“帶錢去”,但扶貧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截至2015年,中石油投入扶貧資金已達近10億元。
讓村里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中石油扶貧辦到定點扶貧縣考察時,發現當地不少學校教學樓、多媒體設備都很齊全,但老師的苦惱在于缺乏長期的培訓機會。針對教師的培訓一般只持續一周,老師們只學了點皮毛就回來了。
對此,中石油扶貧辦進行了一個新探索,邀請定點幫扶的4個貧困縣的教師到北京171教育集團接受培訓,為期一學期。
2015年9月,中石油中心醫院的醫療專家到習水縣醒民鎮為村民義診時,鎮中心小學的年輕教師王文敏剛好在現場幫忙。她從主辦方那里聽說了這次培訓機會,趕緊提交了簡歷申請。“真的特別渴望出去學習培訓。”王文敏說,“在偏遠的地方待久了,很怕眼光會變窄。”
10月15日,4個縣的12位中小學老師奔赴北京,開始他們為期3個月的“拜師”學習經歷。每位老師都有一位“師父”,他們一起工作、備課——校方為他們選的“師父”至少是區里的學科帶頭人,校方還給了這些老師到任何一間教室“推門聽課”的特權。
來自河南范縣思源實驗學校的老師白秀娟很珍惜這次培訓機會,除了平時在171中學聽課,她還抽空去北大、北師大等高校聽對外開放的講座。“真的不想走,真的很想留。”白秀娟已經做了16年老師,還是范縣當地的名師,但她還是感覺底氣不足,希望能通過培訓提升專業能力。白秀娟還擔任思源實驗學校的副校長,她在171中學聽副校長評課時,感受到專業型的校長對老師的成長十分重要,也暗暗確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接到錄取電話時,王文敏正在公交車上,她看到來電地點顯示為北京,以為是騷擾電話,打算不理會。鈴聲不斷地響了很久,王文敏按了接聽,在嘈雜的車上,她隱約聽到“培訓”兩個字時,高興得心“呯呯”直跳,“知道能到北京培訓,真的特別興奮!”
上了半個多月課,王文敏看到自己與青年湖小學老師之間在專業上的差異,“他們很有耐心、有愛心,就連學生的衣服皺了,老師都會幫學生整理好。”
白秀娟、王文敏等人的培訓將于2016年2月初結束,王文敏計劃,等學習結束回校后,要好好向學生傳授自己學到的東西。
“越看到我們當地和北京171中學之間的差異,就越感到心急,也更加感到來這里學習的機會寶貴。”王文敏說。
“我們的教育扶貧不以這一學期結束為終點,以后還可能把北京的老師請到貧困縣里去上課,希望能讓村里的孩子接受到與北京孩子同樣水平的教育。”這是中石油扶貧人下一步的新計劃。
從小賣部跨越到互聯網時代
2015年7月,中石油聯合中國扶貧基金會在杭州舉辦了為期6天的“電子商務扶貧培訓班”,邀請4個定點幫扶縣分管電商的縣長、鄉長以及當地關注電商發展的創業者參加。
“在人們印象中,好像‘傻大黑粗的石油企業與時下流行的互聯網聯系不上,但其實我們的電商扶貧就是‘互聯網+的思維模式。”中石油扶貧人介紹。
電商扶貧,是互聯網時代下中石油對精準扶貧的一次新探索。在幾天的電商培訓中,講課的專家們也親身感受到了學員們的學習熱情。
在參觀工廠時,江西橫峰縣做蓮藕制品的致富帶頭人在流水線邊上盯著機器看了好久,感嘆說:“真是開了眼界!如果我有這樣的機器,每天能多包多少個包裹,賣多少蓮藕啊!”
在電商培訓中,“遂昌模式”是學習案例之一,看到遂昌的竹炭制品、高山農產品,習水縣的人很驚嘆,說這些產品我們都有,為什么人家可以賣這么好?
習水縣副縣長茍明利聽說中石油舉辦“電商扶貧”的培訓項目后,親自選人、組團。在此之前,她就一直在關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產業。到杭州后,國內電商產業大咖云集,茍明利重新燃起學生時代的學習熱情。“以前是自學,但是找不到這么好的老師。”
2015年10月底,習水縣舉辦了全縣首屆電子商務大會。會上被引用最多的就是雷軍那句名言“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對習水縣來說,是中石油幫助開啟了這個風口。而之前茍明利一直希望能與阿里巴巴合作開展農村淘寶,但苦于沒有接觸路徑。
盡管主辦方聲明這次只是學習培訓,不是招商會,茍明利還是一直追著培訓專家聯系農村淘寶負責人。“如果不去參加這次培訓,習水縣的農村電商起碼一年之內都做不起來。”茍明利說,“這次電商培訓,是一個引爆點。”
培訓班上講課的都是行業大咖,這樣的課程在縣里、村里根本聽不到。電商培訓那幾天,班里出現了個奇怪的現象,第一天上課時學員是52人,第二天就增加到了58人,此后每天都在增加,到后來兩輛大巴車都坐不下。原來是從這幾個縣來到杭州做生意的大老板們,聽說有電商培訓紛紛趕來蹭課了。
課程結束后一個半月,習水縣政府與阿里巴巴簽下了正式合作協議,習水縣的農村淘寶10月份正式開業后便創下了村總單量全國第一的記錄。鋪好農村電商網絡之后,住在農村的民眾可以用不高的價錢買到真貨,對貧困地區的農民來說,這是生活質量的一大改善。從小賣部直接跨越到互聯網時代,這就是電子商務的魅力!
電商培訓結束后不久,中石油扶貧人又開始籌劃“旅游產業幫扶培訓班”。茍明利參加完杭州的電商培訓后,又到成都參加旅游扶貧的培訓課程,她發現班上大概有1/3的同學都是參加過杭州電商培訓的老面孔。經過兩次培訓,茍明利感覺自己發展鄉村旅游的思路慢慢梳理清楚了。“我們就是為他們打開一扇門,更是打開新的視野和思路。”中石油扶貧人一直在努力,為的是讓扶貧也能成為一份“高大上”的事業,也可以“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