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讀·時評
高考在即,民間機構“上大學網”最新公布了73所虛假大學。2013年以來,該機構已累計公布5批共400所虛假大學。為什么這些騙子學校,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虛假大學不同于野雞大學,它一般沒有固定場所和機構,也少有師資或教學,主要是“辦假文憑”的釣魚網站,是網絡詐騙的一種。由于犯罪成本低——據說通過代碼拷貝,幾分鐘就能建成一個網站;加上服務器往往在境外,這種游擊戰術客觀上增加了相關部門監管和打擊的難度。
但是為什么曝光虛假大學的每次都是民間機構,而鮮見教育主管部門的主動作為?教育部門理應有一個動態監督機制,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如果人手不夠,也可以引入類似“上大學網”這樣的第三方機構,并與公安部門通力合作。
網上虛假大學現象是基于國情的一種“病”。無論如何,有病就得治。根治首先需要主管部門的重視,有重視才有決心,才可能有宣傳、監管和查漏補缺的機制,以及對相關法規的反思和完善。畢竟,一般的詐騙,受害者蒙受的也許只有經濟損失;而虛假大學的詐騙,可能會影響許多家庭的命運。
——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