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全 趙 江
法治在線
對癥下藥根治領導干預司法頑疾
張智全趙江
隨著司法改革的全面深入推進,危害司法權威和公信的違法干預司法頑疾必將得到有效徹底根治。
近日,甘肅省政法系統密集出臺一系列實施細則,落實領導干部干預司法和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著力排除外部和內部對司法活動的影響,防止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
領導違法干預司法一直是影響司法公正的頑疾。在以保障司法權依法獨立行使為核心內容的司法改革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甘肅省政法系統密集出臺系列實施細則,落實領導違法干預司法的責任追究,回應了沉甸甸的民意,無疑讓公眾對根治領導違法干預司法這一沉疴痼疾有了更多的期許。
領導以“打招呼”“批條子”“遞材料”等手段違法干預司法,之所以屢禁不止,拋開特權思想作祟的因素,最關鍵的是對責任追究的范圍、方法等沒有明確界定,即使有規定,也過于原則,且空間模糊,以致對領導違法干預司法的責任追究形同虛設。甘肅省委政法委出臺的《關于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通報辦法》對違法干預司法活動的領導,設置了通報的程序,并作出了必要時可以向社會公開的規定,從而將領導違法干預司法的行為置于陽光之下,必將成為有效遏制領導違法干預司法的有力利器。
領導違法干預司法屢禁不絕,除了“見不得陽光”的監管機制沒有真正落地生根外,還與問責的“高高舉起、輕輕落下”因素息息相關,尤其是少數領導借助司法機關的匯總報告和黨委政法委的分析研究,冠冕堂皇地以所謂的指示違法干預司法,更是讓其置身責任追究之外。對此,甘肅省政法系統出臺的相關細則作了明確規定,并按照分析報告報同級黨委同時抄送紀檢監察機關和黨委組織部門、將違紀線索移送紀檢監察機關調查處理,以及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等三種方式,分別追責,從而堵住了各個追責環節的監督漏洞,織密了追責之網,有利于實際操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甘肅省出臺的相關辦法,對無正當理由拖延通報或隱瞞不通報領導違法干預司法的情況,做了特別的追責規定,突出強調了黨委政法委的主體責任,并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追究相關領導責任。這對于徹底根除主管領導放任、甚至默許縱容下屬違法干預司法的弊端,必將起到倒逼作用。
相信隨著司法改革的全面深入推進,司法權的依法獨立行使得到真正保障后,輔之以具體細致的領導違法干預司法追責規定,危害司法權威和公信的違法干預司法頑疾必將得到有效徹底根治。
(轉載自《人民法院報》總第65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