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老年人口及養老機構現狀
苗苗張鵬俊石柳瓊1于玲玲曾光2
(北京醫院科研處,北京100730)
〔關鍵詞〕老年產業政策;養老機構
1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人事處2北京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
第一作者:苗苗(1987-),女,碩士,實習研究員,主要從事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研究。
北京老年人口特點、養老機構的數量和分布反映了我國養老機構的現狀,北京市高密度的人口分布已導致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本文從老齡產業政策、北京老年人口的數量和特點、北京市養老機構現狀等方面做探討。
1北京市老年人口現狀
1.1北京人口老齡化程度高,增速快據北京市統計局數據,2006~2011年老年人口比例在持續上升〔1~6〕。2011年北京市常住人口2 018.6萬人,暫住人口總數為825.8萬人,全市戶籍總人口為1 277.9萬人,其中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247.9萬人(19.4%);8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38.6萬人(3%)〔7〕。
1.2高齡化明顯根據六次人口普查結果,2010年底,北京常住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由2005年的80.09歲提高到2010年的80.81歲,北京市8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32.7萬人,占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14.4%〔8,9〕。
1.3家庭小型化,空巢老人增多2010年底,北京市純老年家庭人口數為41.5萬,占老年人口總數的18.3%,“空巢”老人超過50%。而且農村老齡化和老年撫養比分別為9.71%和11.96%,均高于城鎮。
2北京市養老機構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2.1數量激增,分布不勻北京市的養老機構數量呈不斷上升的趨勢,2000~2009年初不到10年的時間里,北京市新增養老機構177所,新增床位數20 203張。2011年底,北京有養老機構數401所,其中政府辦215所,社會辦186所,投入運營的養老服務機構床位總數69 746張〔7〕。
從分布地區上來看,截止到2009年初,北京市的養老機構中城八區共約121所,占所有養老機構的41.3%;共有床位數約18 362張,占總床位數的42.7%,平均入住率為63.6%(11 670人)。北京其他區縣養老機構172所,占所有養老機構的58.7%;共有床位約24 651張,占總床位數的57.3%,平均入住率為45.4%(11 197人)〔10〕。由此可見,北京市養老機構約有40%分布在城八區,但是城區與郊區的入住率有很大的差別,城八區養老機構的入住率比其他區縣高出近20%。
2.2資金來源渠道少,管理水平較低
2.3服務項目簡單,功能單一對于北京而言,除照料需求、醫療需求、精神需求外,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了養老更多考慮精神慰藉,其老年人養老需求將從以往的重點追求經濟供養向精神慰藉、個性有發展的全方位需求轉變。
2.4養老床位數太少,供需矛盾突出雖然近年來民辦養老機構有了相當大的發展,但是北京老年人口數量眾多,患病比例呈不斷上升趨勢,而且家庭結構小型化,老年人家庭照料人口不足,養老需求將會持續擴大,但是政府的供給非常有限。因此,養老服務設施的床位數與需求相差甚遠,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3討論
養老機構的形成與發展受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方面,政策環境和經濟環境是養老機構生存和發展的土壤,是決定其發展壯大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老年人人口數量、自理能力、家庭照料情況及需求意愿等,直接決定對養老機構的需求數量和種類。受就業和經濟狀況的影響,許多子女在外工作、求學等,難以留在父母身邊,傳統觀念的“養兒防老”的家庭養老格局面臨解體,亟需推進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越來越快,各級政府部門和社會力量對老齡事業投入在不斷增加,但是人口老齡化發展的速度和老年人不斷增長的需求比例要遠高于老齡產業資金投入增長的比例,這就造成了養老機構資金上存在嚴重的缺口和不足。民辦養老機構雖然近年來有了較大的發展,但是,大多數民辦養老機構都面臨資金、貸款的困境,阻礙了部分養老機構的可持續發展,如硬件設施較差、工作人員的流動性大、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學歷較低,專業知識缺乏〔11〕,進而影響到養老機構的入住率,導致政府和社會投入的有效回報率降低,投入效益得不到實現。但是目前大多數養老機構服務項目單一,設備簡陋,服務水平低,僅能滿足老年人的吃、住、洗、醫等基本生活需求〔12〕。大部分老年人的娛樂活動主要集中在看電視、打麻將、下棋,精神生活比較單一,服務模式雷同,缺乏特色和個性服務,難以滿足老年人心理慰藉、精神贍養、文化娛樂、身體康復等更高層次的需求。
4建議
創造終身學習的社會環境。政府倡導開設老年大學及教育機構,培養老年人的學習熱情;在城市設立老年人俱樂部,負責組織老年人的文化、體育活動,同時,可以鼓勵老年人憑借其豐富的知識和經驗,積極參與社會活動中。
民辦養老機構作為我國養老服務業的新生力量,目前尚處于萌芽狀態,在養老機構中所占比例較小,但民間資本的投資能力不容忽視。因此,政府應該加強對民辦養老機構的管理和指導工作,通過“公辦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買位”等形式,落實相關優惠政策,規范實施細則,以吸引更多社會力量投資參與養老產業,推進社會福利。
任何一個產業的形成和發展,都離不開規模經營的帶動和影響。養老機構也是如此。因此,國家、政府應該支持、引導和鼓勵連鎖養老企業規模經營,創造條件促使部分養老企業朝這個方向發展,增強品牌意識,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建立大型養老企業,不僅有利于解決政府投資不足的難題,可以使老年人從中受益安享晚年,養老服務業也可以獲得有力的推動和發展。
提高養老服務水平,提倡社會化養老。針對目前部分養老機構服務項目單一,服務水平較低等現象,需要整個社會重視老年護理,提高老年護理人才的素質和技能,提倡社會化居家養老,融入醫療保健、學習教育、健身娛樂、法律咨詢、生活援助、參與社會等職能,豐富和完善社會化居家養老。
5參考文獻
1北京市統計局.北京市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30-3.
2北京市統計局.北京市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7:35-9.
3北京市統計局.北京市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8:20-3.
4北京市統計局.北京市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15-7.
5北京市統計局.北京市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12-5.
6北京市統計局.北京市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25-9.
7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國家統計局人口統計司.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31-4.
8楚文杰.北京人口規模變動趨勢及對策研究〔C〕.北京市第十五次統計科學討論會獲獎論文集,2009:425-30.
9北京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北京市2011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齡事業發展狀況報告〔R〕.2012:10.
10陶文瑩.北京市養老機構發展數量與功能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0.
11張雪霞,朱丹.北京地區養老院服務和管理現狀〔J〕.護理研究,2006;20(8):1985-6.
12王莉莉,陶立群,麻鳳利.北京市社區敬老院服務狀況分析〔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5;S1:56-61.
〔2015-02-22修回〕
(編輯安冉冉/杜娟)
通訊作者:曾光(1961-),女,副教授,主要從事社會醫學、流行病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R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4-0984-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