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華
云南警官學院法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3
從兩起案件看防衛過當和無過當防衛的正當性
鐘華
云南警官學院法學院,云南昆明650223
摘要: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直接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一種權利。由于絕大多數防衛行為都是以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為代價,故刑法對正當防衛的成立規定了嚴格的條件。此外,刑法還規定了防衛過當和無過當防衛兩種特殊防衛行為。以兩起典型案件為例,結合刑法正當防衛理論,從防衛的起因、時間、目的、對象等方面對防衛過當和無過當防衛進行剖析,并在此基礎上肯定防衛過當和無過當防衛的正當性。
關鍵詞:防衛過當;無過當防衛;正當性;正當防衛;成立條件
我國刑法第20條是正當防衛、防衛過當、無過當防衛(或稱“無限防衛”、“特殊防衛”)的基本法律淵源。然而,防衛過當和無過當防衛是否屬于正當防衛?是否具有正當性?本文試圖通過湖北鄧某嬌案(以下簡稱“案件一”)①和廣東龍女士案(以下簡稱“案件二”)②,解答上述問題。“防衛過當”和“無過當防衛”的規定雖然被置于第20條第2款和第3款中,但筆者贊同“在實行正當防衛的過程中,違反了正當防衛的限度條件,明顯超過正當防衛的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就是刑法理論上的防衛過當”③的觀點。這意味著,防衛過當具有防衛行為正當性的特征,只是較正當防衛而言,過當行為在客觀上具有一定社會危害性,行為人在主觀上也具有一定罪過性。筆者也贊同,“刑法第20條第3款并不是像部分學者認為那樣是立法思想上的重大突破。它只是對第1款的補充說明,它要受第1款關于正當防衛的條件約束”④。因此,防衛過當和無過當防衛都具備正當防衛成立的基本條件,具體而言,兩者的正當性主要表現在幾方面:
一、防衛起因的正當性
刑法中的防衛畢竟是以損害他人權利為代價。因此,正當防衛的首要條件是存在現實的不法侵害。這也是實施正當防衛的起因,一方面是侵害的現實性。否則就是“假想防衛”。另是侵害的不法性。通說認為,不法侵害是人的違法犯罪行為。
案件一,從案發當晚的情況來看,一方面,存在鄧某、黃某二人酒后對鄧某嬌反復多次無理糾纏、拉扯推搡、言行侮辱等不法侵害行為。當時,除了當事人雙方,還有在場的其他人可以證實并非鄧某嬌防衛的“假想”。另一方面,鄧某嬌在自己人身安全、人格尊嚴遭受不法侵害之時,不得已實施的防衛行為具有防衛起因的正當性。
案件二中,龍女士首先遭受到了莫某、龐某、龐某某三人有預謀、有計劃、有分工實施的暴力搶劫行為的侵害,三人的搶劫行為導致龍女士財產權和人身權蒙受損失。在此緊急情況之下,龍女士才駕車追趕,果斷制止他人的犯罪行為,努力挽回自己的經濟損失。刑法規定無過當防衛權適用的前提就是“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本案中,龍女士所遭受的并非一般的搶劫犯罪,而是嚴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暴力搶劫犯罪⑤。可見,龍女士的行為不僅符合正當防衛的起因條件,而且也體現了無過當防衛起因的正當性。
二、防衛時間的正當性
實施正當防衛的時間是不法侵害“正在進行”,即行為人只能在不法侵害已經開始到不法侵害尚未結束的這一時間段里采取防衛措施。因此,如何正確界定“不法侵害正在進行”是確定防衛行為是否合法的關鍵之一⑥。對于不法侵害的開始時間,包括兩種情形:(1)不法侵害已經著手實行,法益正在遭受不法侵害;(2)不法侵害的實行迫在眉睫,法益將要遭受不法侵害⑦。對于不法侵害的結束時間,一般而言,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可以認為不法侵害已經結束:(1)侵害者中止了不法侵害;(2)侵害者被制服或者喪失了繼續侵害的能力;(3)侵害結果已經形成并且不可能及時挽回損失;(4)不法侵害人離開侵害現場⑧。如果沒有在恰當的時間段內實施防衛行為,則可能是“防衛不適時”。
當然,不同案件中不法侵害行為的起止時間會有所不同,可以進行正當防衛的時間也會隨之改變。
案件一中,鄧某、黃某酒后對鄧某嬌糾纏拉扯,既是二人不法侵害行為的開始,也是鄧某嬌可以進行防衛的時間起點。鄧某嬌刺傷鄧某、黃某,致使二人停止侵害,既是二人不法侵害行為的結束,也是鄧某嬌可以進行防衛的時間終點。從實際案情來看,鄧某嬌的防衛并未超出時間范圍,同時,也具有防衛時間的正當性。
案件二中,公眾關于龍女士行為爭議的一大焦點就在于龍女士是否在所受侵害結束以后才進行防衛。事實上,龍女士受到暴力搶劫犯罪的侵害,并立刻反應過來,果斷駕車追趕劫匪,可以看作是搶劫行為的一種不間斷地延續。龍女士在不法侵害行為沒有結束的情況下采取必要的防衛措施,并沒有超越正當防衛的時間終點,不存在“事后防衛”。案件審理的法官和持相同觀點的學者也都認為,“財物被盜竊、被搶劫,侵害人還沒離開現場或者雖然離開現場但是被害人持續進行追擊的,被害人有權進行正當防衛”⑨。這是龍女士無過當防衛行為時間上具有正當性的體現。
三、防衛目的的正當性
關于正當防衛的成立,法律要求防衛人在主觀上應當具有防衛的意圖。這意味著,首先行為人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有所認識;其次是行為人有制止不法侵害,保護合法權益的決意。只有符合了上述兩個層次的主觀條件,行為人的防衛行為才具有防衛目的的正當性。
案件一中,一方面,鄧某嬌對鄧某、黃某二人拉扯推搡、言行侮辱等已經對自己的人身權和名譽權形成侵害有所認識;另一方面,鄧某嬌在被逼至無退路的情況下,用水果刀刺傷二人,以停止侵害、保護自己,體現了鄧某嬌制止不法侵害的決意。本案中,鄧某嬌客觀上造成了一死一傷的后果,但從主觀上看,鄧某嬌刺傷二人的初衷不是為了加害于人,而是為了保護自己。雖然鄧某嬌的防衛行為保護的是自身合法權益,但因為刑法對正當防衛保護對象的規定寬泛,既包括國家利益、公共利益,也包括自己的人身財產權利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權利,由此看來,鄧某嬌的防衛行為并未超出法律規定。據此,筆者認為,法院的審理結果也對鄧某嬌防衛對象的正當性給予了肯定。
案件二,龍女士首先是對龐某、龐某某二人的搶劫行為已經侵害自己的財產權和人身權有所認識;其次,龍女士在被搶后,立刻反應過來并駕車追趕騎摩托車逃跑的三名嫌疑人,欲取回被搶財物,體現出龍女士制止不法侵害,保護自身合法權利的決意。因此,龍女士的行為符合防衛的主觀要求,具有防衛目的的正當性。
四、防衛對象的正當性
正當防衛起因于侵害人的不法行為,這就將不法侵害人本人置身于非法的境地。此時,防衛人有權對不法侵害人行使法律上賦予的正當防衛權。根據不法侵害人自身行為的特點和刑法條文的規定,一般情況下,正當防衛的對象主要表現為不法侵害人的人身。但在某些特定情況下,物也可能成為防衛對象。例如,該物是不法侵害人具有所有權的財產或者所使用的作案工具,甚至是不法侵害人用于侵害的自己豢養的動物等。此外,當不法侵害人為多人時,正當防衛的實施可以針對多個共同不法侵害人中的任何一人或者幾人。
案件一中,鄧某嬌所遭受的不法侵害來自于兩名侵害人,鄧某嬌的防衛行為也是直接針對兩人分別實施的,而且主要體現為針對兩人的人身實施防衛行為。可見,鄧某嬌的防衛行為并未超出法律規定的對象范圍,具有防衛對象的正當性。
案件二中,龐某等三人實施的是有預謀、有分工的暴力搶劫犯罪。基于共同犯罪原理,應將龐某、龐某某的實行行為與莫某的接應行為看作一個有機整體。龍女士作為搶劫犯罪的被害人,選擇駕車直接撞向正在逃離現場的駕駛同一輛摩托車的三名共同侵害人以制止侵害。筆者認為,龍女士的防衛行為符合防衛對象上的正當性。
五、防衛過當和無過當防衛的防衛限度問題
是否超過必要的限度是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之間的界限,同時,也是正當防衛與無過當防衛的關鍵區別。
(一)從案件一看防衛過當的限度問題
正當防衛的限度決定著行為的正當與過當、合法與違法之間的界限。“該限度條件決定了正當防衛的強度,也決定了正當防衛是一項正當的刑法制度而不是單純的報復行為。當事人正當防衛不能超過明顯的限度,否則可能要對超過的部分承擔刑事責任”⑩。法院認為鄧某嬌的行為屬于防衛過當,并判決鄧某嬌承擔故意傷害罪的刑事責任,也許正是出于這樣的考慮。
正當防衛的限度條件是防衛行為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并且造成重大損害。在具體判斷此限度要求即防衛行為是否過當時,還應注意防衛行為能否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其一,防衛行為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其二,防衛行為沒有造成重大損害。這兩者是并列關系。換言之,即使防衛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只要沒有造成重大損害,不為過當;或者即使防衛行為造成重大損害,只要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也不過當。如果上述任何一個要求不滿足就是防衛過當,應負刑事責任。但由于防衛行為具有正當性,處罰時應區別于一般犯罪,依法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本案中,“涉及一個核心問題就是被告人鄧某嬌是否屬于防衛過當,無疑她的行為符合正當防衛的其他要件”?。也就是說,鄧某嬌的防衛過當行為只在起因、時間、目的和對象上具有正當性,而缺乏限度上的正當性。
承擔刑事責任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定罪量刑,防衛過當也不例外。我國刑法沒有將防衛過當規定為一個獨立罪名,學理界和實務界也主張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和行為人的主客觀等方面,直接按照刑法分則的具體罪名定罪處罰。例如,防衛過當致人死亡的,可能構成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過失致人死亡罪等。關于本案的定罪,從犯罪客體來看,受到侵害的是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從犯罪客觀方面來看,鄧某嬌實施了持刀傷害他人身體的行為,并且其傷害行為導致了一死一傷的后果;從犯罪主體來看,鄧某嬌達到刑事責任年齡,應當負刑事責任,但屬于部分刑事責任能力人,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從犯罪主觀方面來看,鄧某嬌具有傷害他人身體的故意。據此,法院認為鄧某嬌構成故意傷害罪。關于本案的量刑,有三個重要情節對法院最后判決鄧某免予刑事處罰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一是,鄧某嬌的行為是防衛過當,屬于法定從寬情節;二是,案發后,鄧某嬌主動向公安機關投案,具有自首情節;三是,經司法精神病醫學鑒定,鄧某嬌為心境障礙(雙相),屬于部分(限定)刑事責任能力人。
(二)從案件二看無過當防衛的限度問題
無過當防衛作為一種特殊防衛權與一般防衛權一樣應當具備防衛的起因條件、時間條件、目的條件和對象條件,而兩者區別的關鍵就在于正當防衛還必須具備限度條件,而無過當防衛沒有限度條件的限制。然而,法律對這種“無限制”的無過當防衛也作出了“特殊”規定:一是防衛客體的特殊性,無過當防衛只能針對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實施。對于這些暴力犯罪行為,“只要已經著手,在當時情景下,一般可能直接緊迫地嚴重危及人身安全即可”?實施無過當防衛權。二是防衛后果的特殊性,在上述特殊而緊急的情況出現時,為了保護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采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可以說,這是一種法律責任的豁免。
審理案件的法官對外界關于龍女士行為性質的議論作出了回應。認為,面對龐某等三人嚴重危及龍女士人身財產安全的暴力搶劫行為,龍女士果斷采取防衛措施,盡管造成了一死兩傷的后果,既不屬于防衛過當,也不是犯罪,而是公民行使無過當防衛權的體現。
綜上所述,按照刑法第20條第2款和第3款的規定,比照具有非正當性的犯罪行為,法律減免了防衛過當和無過當防衛的刑事責任。可見,刑法在對于防衛過當行為和無過當防衛行為是否具有正當性的問題上,持肯定態度。在兩起案件中,鄧某嬌的防衛過當行為和龍女士的無過當防衛行為雖然在客觀上都造成了一定損害后果,但都具有防衛行為的正當性,并因此獲得了刑事責任的減免。
[注釋]
①案件來源于:<鄧某案件的判決書>[EB/OL].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189.html,2015-11-25.
②案件來源于:<佛山中院:撞死劫匪是正當防衛>[N].廣州日報,2009-3-26.
③陳興良.正當防衛論(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164.
④郭澤強.正當防衛制度研究的新視界[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68.
⑤實施搶劫行為時,龐某用鐵制鉆頭敲碎駕駛室的車窗玻璃,拉扯被害人頭發并且威脅被害人,龐某某則用鐵制鉆頭敲碎副駕駛室的車窗玻璃,搶走被害人放在副駕駛室的現金財物.
⑥郭澤強.正當防衛制度研究的新視界[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26.
⑦胡東飛.正當防衛的時間條件[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3.11.
⑧胡東飛.正當防衛的時間條件[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3.11.
⑨李懷勝.正當行為制度適用[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2:61.
⑩李懷勝.正當行為制度適用[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2:66.
?李懷勝.正當行為制度適用[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2:103.
?邱明東.特殊正當防衛與暴力犯罪關系探析[J].法制與社會,2013.9.
[參考文獻]
[1]陳興良.正當防衛論(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2]李懷勝.正當行為制度適用[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2.
[3]王劍波.正當防衛正當化的根據及其展開[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0.
[4]胡東飛.正當防衛的時間條件[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3.11.
中圖分類號:D9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8-0079-03
作者簡介:鐘華(1977-),女,漢族,江西龍南人,碩士,云南警官學院法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刑法、刑事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