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京
湘潭大學法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5
酒后代駕合同法律問題探究
郭京
湘潭大學法學院,湖南湘潭411105
摘要:新法規定醉駕入刑,不僅維護了社會穩定,更使酒后代駕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崛地而起。但由于酒后代駕畢竟出現時間不長,仍有許多法律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尤其是酒后代駕合同的效力問題和責任承擔問題,在學界引起了很大爭議,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關鍵詞:酒后代駕;代駕合同;效力;民事責任
從2011年5月1日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和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施行。新法實施后加大了對酒后駕駛等一系列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這就導致了酒后代駕服務的社會需求不斷增長,也讓酒后代駕作為一個新的行業扎根于社會。但是,酒后代駕服務畢竟出現不久,正處于萌芽發展階段,有些問題在法律上還沒有明確,值得我們深入探究。
一、酒后代駕概述
(一)酒后代駕的概念
酒后代駕是指機動車駕駛人因為飲酒導致無法親自駕駛機動車,由符合駕駛條件的他人提供駕駛服務的行為。酒后代駕作為一個新興行業產生是十分有必要的,因為如果沒有酒后代駕,一旦車主酒后駕駛就極有可能會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侵害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自從新法規定醉駕入刑后,對大部分車主都有一定的威懾力,促使他們在酒后不駕駛機動車,以防交通事故的發生。同時,這也促進了酒后代駕服務的產生。
(二)酒后代駕的類型
在實踐中,根據代駕服務提供的主體不同,可以將酒后代駕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1.代駕公司提供的酒后代駕服務
隨著代駕服務的出現,在全國各地都不同程度的創辦了代駕公司,代駕公司只為提供專業的代駕服務,受到了社會大眾的認可。代駕公司提供的酒后代駕服務是指飲酒者與代駕公司簽訂酒后代駕合同。在代駕過程中,依據雙方簽訂的代駕合同,代駕公司負責將車主及車輛安全送達目的地,送達后由車主支付報酬。這將是未來代駕服務發展的主要類型。
2.個體司機提供的酒后代駕服務
除了代駕公司提供的代駕服務,社會上還有一些兼職從事代駕服務的個人,如個體司機等。個體司機提供的酒后代駕服務是指一些個人代駕人員,在酒店、餐廳或娛樂場所外等候客人,與飲酒者達成口頭的代駕協議,要求個體代駕人把飲酒者及其車輛安全的送至目的地,個體代駕人收取一定的費用。
3.酒店、餐廳或娛樂場所提供的酒后代駕服務
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酒店、餐廳或娛樂場所對在這些地方消費的客戶提供酒后代駕服務,這也不斷成為一種競爭手段。實質上,他們所提供的代駕服務其實是消費行為的一種擴展,也隸屬于消費合同。實際上,他們的酒后代駕服務大部分是由專門的代駕公司所提供,其代駕費用已間接地包含在其他的消費中。
4.親戚朋友之間的無償代駕
親戚朋友之間的無償代駕是好意施惠關系。好意施惠關系,是指當事人之間并無設定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之意思,而是一方基于良好的道德風俗而實施的,另一方無需支付相應對價而獲得某種利益的關系。由上可知,親戚朋友之間的代駕應從兩個方面理解:首先,雙方并沒有成立代駕合同,也沒有成立合同的意思,只是單純出于情誼;其次,親戚朋友所實施的代駕行為是無償的,不需要車主支付報酬。
二、酒后代駕合同的效力問題
(一)醉酒前簽訂的代駕合同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簽訂的合同,其效力應該按照合同的生效條件進行判斷,合同一旦生效,就對雙方當事人產生約束力。而機動車駕駛人在醉酒前作為一個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判斷其簽訂的合同生效與否應按照以下三個條件:首先,主體條件。代駕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都須具有相應的締約行為能力;其次,意思真實。代駕合同的雙方當事人所表達出來的意思是他們內心的真實意思;最后,代駕合同的內容不能違反法律規定或者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若違反法律規定或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可以依據《合同法》第52條認定該合同無效。因此,機動車駕駛人在醉酒前簽訂的酒后代駕合同是合法有效的合同。
(二)醉酒后簽訂的代駕合同
機動車駕駛人在喝醉酒后基本上處于一種意識極不清醒的狀態,對于這種狀態下機動車駕駛人簽訂的酒后代駕合同的效力問題,學界上存在爭議。其中有一種觀點認為,醉酒者簽訂的合同是效力待定的合同。效力待定合同是指已經成立,但尚未生效的合同。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機動車駕駛人在醉酒后簽訂的代駕合同若想生效必須需得到醉酒者的事后追認,否則合同就不能生效,為無效合同。這種觀點在學界上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如果將此類合同視為效力待定的合同,將會擾亂社會秩序,破壞法律穩定。在我國,通說認為醉酒者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其簽訂的酒后代駕合同是有效的。但也有一種例外情況,即飲酒者處于嚴重醉酒的情況下,根本無法判斷自己行為的性質與后果,但其應該提供證據證明在簽訂合同時存在上述情況,只有這樣才可以申請撤銷或變更合同,否則就必須受到法律的約束。這樣的做法并不利于保護醉酒人的合法權益。因此,為了更好地保護雙方的合法權益,機動車駕駛人應盡量在意志清醒的狀態下簽訂酒后代駕合同。
(三)他人代簽的酒后代駕合同
在現實中,還存在著他人代簽酒后代駕合同這種情況,即與醉酒者同行的清醒的他人代簽的合同。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把代簽行為看作是一種表見代理。表見代理是代理行為中的一種,會對被代理人產生有權代理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因機動車駕駛人處于醉酒狀態,已經無法自己簽訂代駕合同,而代簽人在簽訂合同時雖然沒有得到醉酒者的授權,但代簽人與醉酒者之間實際上存在著某種特殊的關系,此時代駕人有理由相信代簽人有代簽合同的權利。代駕合同一旦簽訂,醉酒者就應受代駕合同的約束,享受合同帶來的權利,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可見,由代簽人簽訂的不損害醉酒者利益的代駕合同是有效的。
三、酒后代駕合同的民事責任承擔
酒后代駕的類型多種多樣,在發生交通事故時,不同的當事人所承擔的責任也不盡相同。同時,探討酒后代駕合同民事責任的承擔也需要區分利益受損人的情況。一般而言,酒后代駕合同的民事責任承擔主要分為兩種情況:其一是合同中對民事責任承擔有約定的情況;其二是代駕合同中當事人對民事責任承擔沒有約定的情況。對于第一種情況按合同約定處理即可,本文將重點論述第二種情況下發生交通事故時民事責任的承擔問題。
(一)第三人利益遭受損失的情況
1.專業代駕公司提供的酒后代駕服務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9條的規定可知,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時致人損害的,雇主承擔賠償責任。唯一的例外是雇員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雇員與雇主承擔連帶責任,雇主事后可以向雇員追償。可見,若專業代駕公司提供代駕服務時發生交通事故致使第三人利益遭受損失時,應由機動車車主對利益受損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但是如果交通事故是因為代駕司機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的,則由機動車車主與代駕公司對利益受損第三人承擔連帶民事責任,機動車車主在承擔連帶民事責任后可以向代駕公司進行追償。
2.酒店、餐廳或娛樂場所提供的酒后代駕服務
對于酒店、餐廳或娛樂場所在其所提供的酒后代駕服務的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致使第三人利益遭受損失時,上文已經明確了由酒店、餐廳或娛樂場所所提供的代駕服務是消費合同的一部分,也是他們應該履行的合同義務,在這種情況下應由代駕服務提供者承擔對利益受損第三人的民事責任。
3.私人提供的酒后代駕服務
私人提供代駕時的責任承擔問題,應有所區分。第一,親戚朋友提供的無償代駕的情形。有上文可知,親戚朋友提供的無償代駕行為是好意施惠行為。好意施惠行為并非法律行為,而是一種友好互助行為,應由社會風俗習慣、道德規范來調整。這種情況下若第三人利益遭受損失是因為親戚朋友的故意或重大過失導致的,親戚朋友應對利益受損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第二,他人提供的代駕行為。對于他人提供的代駕行為應區別對待,分為無償代駕和有償代駕。當他人提供無償代駕行為時,代駕人是沒有法定或約定的義務,而僅僅是為了避免醉酒者利益受損,主動提供的代駕行為。因此,可以看出代駕人與醉酒者之間是典型的無因管理關系。無因管理要求管理人在進行管理行為時,要盡到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在這種情況下,只有代駕人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使第三人利益遭受損失時才需要承擔民事責任。而對于他人提供的代駕行為是有償的情形該如何處理,則需要借鑒專業代駕公司提供代駕行為時的責任承擔情形。由上文可知,在有償的情形下發生交通事故致使第三人利益遭受損失的,原則上由機動車車主獨立承擔民事責任,代駕人只有在故意或重大過失的情形下才需要承擔連帶責任。
(二)車主利益遭受損失的情況
1.專業代駕公司提供的酒后代駕服務
專業代駕公司提供代駕服務是以代駕合同為前提的,代駕合同對于代駕公司和醉酒者均具有法律效力,合同當事人在享受合同帶來的權益時,也需要承擔合同約定的義務。因此,代駕公司應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將醉酒者連人帶車安全的送至指定地點。在代駕過程中,如果代駕公司因提供錯誤的代駕服務而致使機動車車主遭受損失時,應承擔違約責任。但如果機動車車主的損害是因為車主有意為之,代駕公司則不需要承擔民事責任。
2.酒店、餐廳或娛樂場所提供的酒后代駕服務
上文已經明確該情形下提供的酒后代駕服務是消費合同的一部分,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發生交通事故致使機動車車主利益遭受損失的,由酒店、餐廳或娛樂場所承擔民事責任。
3.私人提供的酒后代駕服務
對于該種情形,應分為兩種情況分別討論:第一,親戚朋友提供的無償代駕行為。親戚朋友提供的代駕行為是好意施惠行為,不是法律行為,不受法律約束。因此,只有在親戚朋友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使機動車車主利益遭受損失時,才需要承擔民事責任。第二,他人提供的有償或無償代駕行為。之所以區分有償或無償,是因為這兩種情況下當事人所需要承擔的責任不同。當他人提供的代駕行為為有償時,代駕人與醉酒者之間存在代駕合同,若發生交通事故致使機動車車主利益遭受損失的,他人需承擔民事責任,但也存在例外情況,即機動車車主的損失是由車主故意造成。當他人提供的代駕行為是無償時,代駕人與醉酒者之間是無因管理關系。在這種情形下,只有當他人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使機動車車主利益遭受損失時,才承擔民事責任。
[參考文獻]
[1]王澤鑒.債法原理(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2]王澤鑒.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四冊)[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
[3]張民安.侵權法上的作為義務研究[M].廣東:中山大學出版社,2009.
[4]王利民.民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5]楊垠紅.侵權法上的作為義務—安全保障義務之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6]魏振瀛主編.民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中圖分類號:D9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8-0100-02
作者簡介:郭京(1989-),女,漢族,湖南邵陽人,湘潭大學法學院,2014級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