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蘭
百色學院,廣西 百色 533000
中越跨境少數民族民事訴訟司法調解機制探討
楊海蘭
百色學院,廣西百色533000
摘要:司法調解也稱訴訟調解,屬于一種在民事糾紛調解中也是比較常用的一種調節機制,通常情況下其影響解決糾紛的因素是多元的也是比較復雜的。本文以具體的研究對象—中越邊境少數民族民事訴訟的司法調解機制入手,對具體的調解模式、關鍵點進行了論述和探究。
關鍵詞:中越跨境;少數民族;民事訴訟;司法調節;機制
在民事糾紛的處理和消除負面,人民調解、司法調解以及行政調解是最為主要三種糾紛解決機制。就當下而言,在中越邊境少數民族地區需要解決跨境少數社會糾紛解決機制主要可以概括為國家糾紛解決以及非國家糾紛解決機制,一般在國家糾紛解決機制方面主要依靠的是國家司法體系來進行解決,而非國家糾紛的處理和解決機制一般都歸入到調解體系來用調解的方式加以解決。其中,司法調解主要是指針對一些社會矛盾調節需要進行給予一定司法效力給予支持的條件下實施的調解機制[1]。對于我國而言,我國的司法調解政策的變化一般大都是為了配合國家治理戰略轉型的需要,司法調解制度的改革也為反思司法改革,重構適合于中國社會新發展的新型司法制度的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機會。在中越跨境少數民族的民事糾紛案件中,通過完善司法調解機制、有效利用司法調解機制,能夠在在解決中越跨境民事糾紛案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這對我國邊境管理、維系良好的少數民族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都具有積極意義。經過一定時間的發展,中越邊境地區少數民族的民事糾紛的司法調解與解決機制也得到了長足的進度和發展,在不斷的摸索中、實踐中已然形成了一套相應的糾紛解決體系。
一、關于司法調解的研究與分析
上面提到過,司法調解的影響因素是多元的,除了受到一般的司法政策、司法自身局限性的影響之外,其本身作為一種比較常用的或者說是常規的糾紛解決模式,在一些糾紛的處理過程中,一般也會受到一些像法律技術性特征、對手效應、案件第三人的偏好與特質、關系距離等因素的影響。通過對法律的社會學研究證實,一般情況對于案件的處理,其處理的結果與案件的社會結構是存在一定的密切關系的,具體到每一個案件都要根據其具體的情況,具體的有針對性的預測和決定案件的處理和解決方法。對于司法調解這種機制而言,在民事訴訟中與一般的訴訟、審判方式相比,一般要以當事人的意愿為主要的遵循和參考原則,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與一般的法律訴訟等相比具有一些如程序便利、情節重視等特點或者說是優勢[2]。因為,司法調解機制對于一些民事糾紛案件的處理需要受到一些社會結構、關系的影響。其自身的性質也決定了司法調解,在司法調解的選擇與適用方面是客觀的也是規律可循的。
在很多時候,盲目地應用一些司法調解來嘗試解決一些民事糾紛,并不一定見得比適用判決方式更為有效和合理。因此在司法政策上,目前在我國很多各地的法院在調解結案上還是要以遵循科學性為依據。從法律技術的角度來看,我國是急需要確一套相對穩定的司法調解民事糾紛解決體系的,以此體系確定司法調解其適用的法定范圍并在這樣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轉介調解機制。在司法調解方面,司法理論的研究以及制度的建設,也要在充分的、客觀的評估司法調解的真實價值的基礎上,科學定位司法調解在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中的角色。
二、中越跨境少數民族民事糾紛司法調解的現狀
對于中越兩國人民來說,兩國人民一直彼此的交往中保持著良好的睦鄰往來,包括一些邊民的生意往來和探親訪友等活動都是從未間斷過的。在中越兩國人民的交往、交易過程以及往來過程中產生的民事糾紛的概率也是比較高的,在這類的民事糾紛中最為常見就是貿易往來中產生的各種糾紛、債務糾紛、婚姻家庭糾紛以及非法務工糾紛等,這些糾紛如果應用我國關于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規定尋求司法程序上的解決和處理往往難以得到及時解決,加上一般訴訟的經濟費用、時間成本也是比較高的。所以在解決糾紛的時候,采用司法調解的方式既可以節約時間成本,又可以得到國家審判機關的效力保證,這對糾紛的解決是很有利的。但從當下來看,中越跨境少數民族民事糾紛一旦發生,當事人一般不會首先想到向法院尋求救濟,而是到公安機關尋求解決,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選擇向法院起訴。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一是由于當事人大多對民事訴訟中的調解程序不了解,擔心糾紛解決的時間成本、金錢成本過高,二是傳統的厭訟觀念使得人們不愿訴諸法院,這些都是中越跨境少數民族民事糾紛司法調解機制在發展過程中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為更好地解決中越跨境少數民族民事糾紛,自2011年起,廣西百色市平孟鎮建立了聯合調解室,也即由法院、司法部門、公安機關共同構建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協聯合工作的“三位一體”調解機制。“三位一體”調解機制能夠發揮各部門的職能優勢,提高了矛盾糾紛調處的成功率,在實踐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建立中越跨境司法調解機制的意義
(一)更有利于構建和諧、安定的區域社會氛圍
建立中越跨境少數民族司法調解機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其在維護邊境穩定都是需要司法調解的。從社會發展的層面和角度上來看,司法調節機制的功能正在向著非國家性的方向上發展,也就是在具體的司法調解領域要弱化國家性的因素。在中越跨境民事糾紛的處理和解決過程中,司法調解機制將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3]。在中越邊境地區,一般的跨境民事糾紛在很多也都涉及到了國家主權的完整性其都是比較敏感問題,司法調解在保證了一定的約束力和效力的同時也能很好的維護少數民族人民生活的安定和諧和促進當前形勢下中越邊境地區民間貿易、群眾往來等活動矛盾糾紛的化解。
(二)中越跨境少數民族司法調解機制有利構建和諧的社會法律環境
從中、越兩國的法律體制上來看還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異的,中國和越南參加的國際條約、雙邊條約情況有很大差異,特別是在與兩國國民和貿易往來相關的國際私法調整上更是相差甚遠。據統計,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參加的國際條約、雙邊條約就有202個。而越南從1980年至今所參加的國際條約卻非常少,且主要是涉及政治方面的國際公法條約范疇為主,并不是調整公民跨國往來及貿易私法方面的條約。例如,1980年《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在全球應用廣泛,對促進全球經濟貿易往來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政府于1981年9月30日就已簽署本公約,1986年12月11日交存核準書,有保留地加入了該公約。而據《越南經濟時報》2010年9月14日報道,越南國際貿易政策咨詢委員會于2010年4月份才提出越南加入該公約的建議。也就是說,越南于2010年才開始計劃加入《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從這方面來看,中、越兩國法制環境差異還是比較大。鑒于這種情況,沒有統一的法律規范對兩國的貿易往來進行調整,要通過行政干預、司法訴訟以及跨國司法協助解決兩國民間貿易往來中的矛盾是有著很大困難的。司法調解雖然是由國家審判機關主持的,但是在程序上一般不會受縛于嚴格的司法執法程序限制,而效力上有審判機關作為支持和保證,其在中越跨境少數民族民事糾紛的調解上是能夠起到積極作用的。
四、如何進一步建立、健全中越跨境少數民族民事糾紛的司法調解機制
(一)確立中越跨境少數民族民事糾紛庭前調解制度,提高法官的調解積極性
對于在中越邊境發生的一些簡單的跨境民事糾紛,可以確立庭前調解制度,賦予法官對民事案件進行調解的職責,即可以樹立法官進行民事調解的責任心,最大限度地提高糾紛的調解率,化解中越跨境民事糾紛,又可以使相當比例的案件在開庭前解決,減輕法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對當事人而言,確立庭前調解制度,民法院可以避免審查復雜的案件事實,當事人也無須承擔嚴格的舉證責任,節約訴訟時間和費用。同時還能避免因當事人在庭審中正面交鋒而引起情緒的對立乃至矛盾激化。對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法官可以根據案情的需要,選擇開庭前調解或者庭審時在綜合聽取當事人的訴辯意見后主持調解[4]。
(二)采取分階段收取訴訟費的方式,提高當事人參與司法調解的積極性
審判實踐中,調解結案的情形很多,當事人在訴訟中的哪個階段、以哪種形式實現調解結案,所動用的公力資源的多少是不一樣的,其所應交納的訴訟費也應當有所區別[5]。因此,對中越跨境少數民族民事糾紛,要提高當事人參與司法調解的積極性,應當設計一個更合理的調解案件收費制度,可以按照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工作量,分階段收取案件受理費,在不同階段達成調解協議的,案件受理費也相應的有所區別。
(三)利用現有的“三位一體”調解機制,建立相關“訴調對接”組織機構
法院應積極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訴調對接模式,利用現有的“三位一體”調解機制,對于一些法院解決不了的疑難復雜案件,可以在聯合調解室中及時與司法部門、公安機關溝通和協調,將案件納入人民調解、行政調解等多元調解機制來解決,利用其綜合社會各方面力量的優勢,化解矛盾。
[參考文獻]
[1]劉峰江.外國環境糾紛行政處理制度的現狀與借鑒[J].法制與社會,2008(12).
[2]呂忠梅.環境友好型社會中的環境糾紛解決機制論綱[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嶺南學刊,2008(5).
[3]劉錚.完善環境糾紛行政處理制度的模式設計與立法建議[J].嶺南學刊,2008(04).
[4]周謹慧.環境民事糾紛行政處理國際借鑒與問題探析[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4).
[5]陳文清,陳永香.淺談邊疆地區的和諧發展與跨境共振——以云南跨境民族為例[C].邊疆發展中國論壇文集(2010).發展理念卷,2010.
中圖分類號:D9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8-0120-02
作者簡介:楊海蘭(1980-),女,碩士學歷,百色學院,政法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