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慶剛
山東省鄒城市公證處,山東 鄒城 273500
淺議公證實務中如何踐行誠實信用原則
蔣慶剛
山東省鄒城市公證處,山東鄒城273500
摘要:誠實信用原則是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是私法中的“帝王條款”,并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法治國家進程中發揮著重要意義。本文是在現有研究基礎上就誠實信用原則及其與公證公信力的關系以及誠實信用原則在公證實務中的具體應用實踐的探究。
關鍵詞:誠實信用原則;公證;公信力
一、誠實信用原則的含義
我國《民法通則》第四條明確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叭收邜廴恕?孔子語),必當惠及他人和無損他人。誠信,是一條最低限度的道德準則,應當指出的是,誠實信用原則僅僅可以列舉卻無法窮盡其含義,它要求民事法律行為的主體完全履行已達成的合同協議;善意且極盡合理的告知與披露義務;任何一方不得以不合理的方式導致另一方的不利益;言而有信并保護對方的合理期待。
它作為民法中的“帝王條款”,既是一條守法原則,也是一條司法原則。公證制度是國家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公證機構是代表國家行使證明權的機構。因此,我國公證機構作為司法證明機構,在公證證明活動中也應當以誠實信用原則為業務指導。
二、誠實信用原則與公證公信力
公證是對民事法律行為、事實和有法律意義的文書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證明的活動,它被法律賦予了特定的公信力。公信力是一種社會系統信任,同時也是公共權威的真實表達,它主要是建立在社會公眾對公權力行使的信用體驗和認定的基礎之上的,其核心是信任、信賴,這種信任的主體是社會公眾。公證公信力則是公證機構根據其公共權威所獲得的社會公眾的信任和尊重程度,是社會公眾從道義上、思想上對公證機構及其公證行為的認同與信服。
公證與信用有著天然的聯系,公證的產生源于信用的需要,其本質及我國現階段已設立的公證制度均與誠實信用存在契合。公證公信力與誠實信用原則在本質上是契合的。
首先,公證機構和公證員要講誠信,若公證不正,公證不信,那么公證制度就失去了生存和發展的社會基礎,所以公證機構的誠信建設和公證員的職業道德素養是提升公證公信力的基礎,在公證活動中堅持誠實信用原則,是提升公證公信力的應有之義。
再次,我國公證業務主要集中在對民事法律行為的公證,誠實信用原則本就是民事法律行為的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及司法裁量的依據。在各類民事法律行為公證活動中保證公證公信力,需要公證機構嚴格按照法定程序辦理各項公證,堅持真實性、合法性的公證原則,堅持客觀、公正的公證原則。真實性、合法性和客觀、公正的公證原則不但是公證公信力的保障,也是踐行誠實信用原則的基本保障。由此我們看出,在公證證明活動中,公證機構嚴把公證質量關,極盡審慎核實和告知義務,不但保證了公證公信力,也體現了誠實信用原則作為民法基本原則對民商事活動總的規范指導。
三、誠實信用原則在公證實務中的應用
從宏觀層面上看,現階段公證行業的改革方向是向公益三類管理模式轉變,公證是依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申請,通過適度介入民商事活動,為民商事主體提供預防性的法律服務。公證機構正是通過規范和引導民商事主體踐行誠實信用原則,確保各種民事法律行為的真實、合法、公平、公正。一旦民事法律行為主體之間產生了糾紛,經公證的民事法律行為類公證和民事法律事實類公證均可以為司法機關提供可靠證據,因為《公證法》第三十五條明確規定了經公證的法律行為、法律事實和文書,除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該項公證的外,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從具體的公證實務角度看,我國《公證法》第十一條和第十二條嚴格規定了公證機構依法能夠辦理的公證事項及事務,同時在辦理上述事項及事務過程中,公證機構應嚴格遵守《公證法》、《公證程序規則》及各項具體辦證規則,從公證申請人提出公證申請到受理、審查、核實,再到最后出具公證書,都必須遵循法定的程序,最終出具的合法有效的公證書是交易當事人社會信譽的可靠載體,從而為公證申請人避免并降低了各種交易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作為公證事業的生命線,真實、合法是公證制度的基本要求和首要基本原則。我國《公證法》第四章公證程序的內容,著重對公證事項的真實性和合法性的審查、核實進行了規定,對于當事人虛構、隱瞞事實,或者提供虛假證明材料的,當事人提供的證明材料不充分或拒絕補充證明材料的,申請公證的事項不真實、不合法和違背社會公德的,公證機構不予辦理公證。(二)從上述(一)引申出來,公證程序中的審查、核實程序是確保公證實務貫徹誠實信用原則的保障。作為司法證明機構的公證機構,其基本義務就是對公證申請人提供的材料進行審查、核實,進而決定了下一步是否受理申請人的公證申請并出具公證書。
特別需要說明是的是,根據公證事項的不同,對真實性、合法性的具體內涵的要求也不同。比如遺囑公證主要證明立遺囑人意思表示的真實性,所立遺囑的內容表面合法;再如只證明簽字屬實的公證,該種公證主要證明公證申請人在公證員面前簽了字,所簽署文件的內容表面合法。而像繼承權公證、合同公證則要強調同時具備真實、合法才能辦理公證。由此,不同的公證事項對真實性、合法性的具體內涵要求上的不同,進一步引申出了不同的公證事項辦理過程中公證員的審查、核實責任的不同,簡單分為實質審查和形式審查,在此不再贅述。
四、從一件委托公證的不予辦理看誠實信用原則對公證業務實踐的指導實例
委托公證是公證機構主要辦理的民事法律行為類的公證事項之一,在我處每年辦理的民事公證中,約有三成以上是委托公證??此坪唵蔚囊豁椆C,其實對公證員的審查責任要求很高。尤其是房屋委托涉及到賣房、抵押擔保內容的委托公證,公證員在辦理的時候更應慎之又慎。轟動一時的北京張某某案,是公證行業同仁不愿提及和觸碰的傷口,此案發生后仍有類似的案件不斷發生。再比如去年某公眾人物黃某的司機在公證處騙過了臉部識別儀冒充黃某,簽署了出售黃某名下房產的委托書,最終事情敗露訴至法庭,再一次把公證推到了大眾視野最前端。因此,委托公證在辦理過程中,公證員應嚴格堅持真實、合法、客觀、公正的基本原則,極盡審慎核實和告知義務,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委托公證要求委托人應當親自向公證機構提出申請,并親臨公證處在公證員的面前親筆在委托書的委托人處簽名并捺右拇指指印。
(二)公證員要認真審核委托人提供的身份證件和資格證明,以確定委托人的身份是否屬實,委托人是否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
(三)涉及房產的委托需嚴格審查核實房產權屬證書及委托人是否有充分的物權處分權,有無被抵押、查封、扣押等限制處分的情形,該項物權是否有其他共有人,尤其要注意鑒別所處分房產是否屬委托人夫妻共同財產,若屬委托人夫妻共同財產或有其他共有人的,簽署處分房產的委托書時需征得委托人配偶或其他共有人的同意,處分已設定抵押權的房屋,應當在處分前征得抵押權人的同意,并將上述同意書留存在公證卷宗中以供備查。
(四)提醒并告知委托公證申請人委托他人在收取房款前代辦變更登記或委托他人代收房款(租金)應當注意的風險。
(五)在委托書中需對委托受托人辦理的事項應逐一明確羅列,并且嚴禁在處分物權類的委托書中出現流押和流質條款。
下面就介紹我處并未予以受理的一對老夫婦的委托賣房公證。對于委托賣房公證尤其是老年人申辦的委托賣房公證,我處在辦理過程中一直予以重點審查核實。對其二人提供的證明材料進行了審查核實,然后向其二人詢問了辦理委托公證的原因、目的、用途并告知了委托的法律意義、后果及相關風險。在上述過程中,承辦公證員經核實發現二老選擇的受托人與二老非親非故,且受托人為這個公證跑前跑后非常勤快,并對公證員辦證過程中的審查核實行為表現的極不耐煩。針對該現象公證員又重新驗證了當事人提供的身份證件、結婚證、房產證,并核實確定了二老確實系房主本人,當事人并不存在提供虛假證明材料、冒名頂替的現象。出于謹慎,承辦公證員在受托人不在場的情況下,經詢問兩位老人家得知出售房產實際是因為他們兩位的兒子要借錢做生意,因年紀超齡銀行不批給二老貸款,他們的兒子就找到民間借貸公司借錢,借貸公司的人要求兩位老人辦理一份委托賣房的委托書,而受托人正是該借貸公司的員工。承辦公證員進一步了解到兩位老人名下僅有這一套房產,按照我國《民事訴訟法》有關執行方面的規定,債務人或擔保人名下僅有一套住房的,有可能發生執行不能的風險,難怪借貸公司會想到委托售房公證的點子。于是公證員認真向兩位老人說明了該售房委托授予的權限很大,如果出具了公證書,受托人拿著這個委托書隨時都可以賣兩位老人的房子。老人聽后也覺得法律后果和他們預想的有所出入。隨后公證員又勸說兩位老人如果想達到為兒子借款擔保的目的,應當作為擔保方和貸款方、借款方共同在公證處申辦一件賦予借款合同強制執行效力公證,然后將房產在登記機關辦理他項權登記,而不應采取辦理委托賣房公證的形式。受托人在得知公證員不予辦理該委托公證后提出意見,“我們的證件都屬實,老人的意思也明確,為什么不能辦理?”公證員對他解釋道:“你方要求老人辦理的這個委托實際上是用于民間借貸的擔保,如果我為兩位老人辦理了這個委托公證,勢必讓兩位老人處在弱勢一方,你方的債權隨時可以實現,但是兩位老人卻將面臨無家可歸的風險。”隨后公證處為兩位老人出具了不予受理該項委托公證的決定,表面上看是拒絕了申請人的辦證請求,但是卻及時保障了兩位老人的合法權益,制止了貸款方使用委托公證這種形式導致兩位老人的權益損失,只有這樣才能符合公證預防糾紛、減少訴訟的目的,才能符合誠實信用原則性的要求。
五、結論
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公證在維護社會信用平衡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公證業務活動中嚴格恪守真實、合法、客觀、公正的辦證原則,通過嚴格的審查核實程序,提高公證公信力,為公證申請人出具有效的公證書,才能真正保障民事法律行為各方當事人權利義務的履行,進而降低風險和糾紛的產生,進一步保障社會的公平和效率,這就是在公證活動中貫徹了誠實信用原則的本義。
[參考文獻]
[1]張文章.公證制度新論[M].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9.
[2]吳鳳友.誠實信用原則及其對公證之影響[J].中國司法,2002(06).
[3]段正坤.公信力是公證的生命線[N].法制日報,2002-5-14.
[4]王勝明,段正坤.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釋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9.
中圖分類號:D92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8-0180-02
作者簡介:蔣慶剛(1962-),男,山東鄒城人,本科,山東省鄒城市公證處,三級公證員,研究方向:公證基本理論及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