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 韻
河南中醫藥大學人文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8
淺析管理人中心主義
師韻
河南中醫藥大學人文學院,河南鄭州450008
摘要:在新的企業破產法頒布后,關于管理人方面內容的探討一直比較激烈,本文對于管理人選任的標準和管理人的具體負責事務等內容展開的一系列的論述和探討,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進而更好的學習和了解新的企業破產法。
關鍵詞:管理人;內部關系
眾所周知,企業破產法是規范破產程序的相關法律,其中的程序理念和設計是針對債務人的破產財產展開,以如何更好地保全破產財產和保障各方利益的相對公平為主線,探索如何更好地選擇管理人以及管理人如何更全面的保全債務人的財產。一旦企業進入破產程序,所有財產將會受到人民法院的處置和保全,并且,這種保全行為和債務人的身份位置無任何關系。
企業破產法在債務人財產這一部分,應著重在財產的處置和管理上。如,在債務人財產的處分方面,由于管理人的介入,如何更好地應對收益和處分的問題等,這些都是新的企業破產法進步的地方。然而,在企業進入破產程序后,企業的財產則會被定義為破產財產,進而進入處分的狀態,所以由此看來,不管人民法院何時通過法定的程序,破產財產都會發生一系列變化,如占用、使用、收益和處分。源于此,完全交給人民法院來處置和管理債務人的財產,并不是十分合適。因為人民法院并非專業的管理人員,更進一步說,人民法院很難保證債務人財產實現價值的最大化目標。為了保證企業進入破產程序后的所有事務高效有序的完成,新的企業破產法將這部分權利移交給了管理人,管理人作為主管破產財產的法定代表人,將被賦予處理一切破產事務的權利,當然,如果有需要作出最終或者比較重要的決定的時候,還是應當交給人民法院來處理。
由此可見,具體的事務應當由管理人來跟進,這種管理人中心主義不僅保障了破產程序的效率,同時,在企業進入破產程序后,管理人便依法對債務人的財產進行接管,從而更好的保障債務人和債權人的利益。管理人中心主義是司法程序上的制度。管理人不僅僅應當對債務人的財產進行管理,同時還應當對其財產合理的規劃和經營,從而使得財產利益最大化。由此可見,管理人中心主義不僅僅減輕了人民法院的負擔,從而加強了對債務人財產的保護?;诖?,管理人中心主義在新的企業破產法中也有所顯露,比如第13條,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產申請的,應當同時指定管理人;第23條,管理人依照本法規定執行職務,向人民法院報告工作,并接受債權人會議和債權人委員會的監督。這些條款都顯示出了管理人的重要性,即管理人中心主義的思想。
而針對管理人中心主義,我國的破產法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并不是是否堅持,而是應當在此架構下,更加合理的協調管理人與人民法院和債權人之間的關系和利益的分配。
在破產程序中,人民法院的地位是起主導作用,并擔任對破產程序的進行的一個主要負責的角色,相對于人民法院,管理人負責的主要是具體的事務,并接受人民法院的領導。當然,管理人的具體工作內容也是人民法院制定的,并且在規定范圍內有一定的自主權,可以獨立處置債務人的財產。破產法中針對管理人的主要職責做了以下的具體闡述,首先,管理人應當負責債務人財產的處置,同時,還應當管理債務人的一系列相關資料,如印章和文書等;第二,對于債務人的財產情況,管理人應及時調查,若需要,應制作財產報告并及時上報給人民法院;第三,有獨立的權利可以決定債務人的內部事務以及債務人的日常開支等;第四,有權在第一次債權人會議之前,決定是否繼續營業債務人的破產企業;以上一系列內容都是管理人具體負責的事務。當然,法律給了管理人獨立的權利,也應當針對其權利進行相應的監督,所以,在管理人獨立執行事務時,應當受到債權人會議和債權人委員會的監督,若有異議,可以直接上報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做最后裁決。由此可見,管理人中心主義在強調了管理人的重要性的同時,還給予了債權人一定的權利,從而更好的協調多方利益,在順利開展破產工作的同時,更好的保障了債權人的權益。
目前,隨著新的企業破產法的推廣,管理人中心主義也已經得到了一定階段的認可,同時也基本確定了管理人中心主義的指導思想。然而,回到最初的問題上,關于管理人的選任標準和質量問題,還有很多地方需要不斷的改進和完善,筆者研究之后,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善。
首先,管理人選任標準。《企業破產法》第24條規定,“專業的社會中介機構”或“個人擔任管理人”,這本身就有很大的問題和矛盾,應當更加細化管理人的選人和接任標準,并做到統一管理。
第二,破產當事人之間的關系問題。企業一旦進入破產程序,主要涉及三方,分別是管理人、人民法院以及債權人會議。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既有交叉又有空白。比如管理人是法院指定管理債務人財產的“人”或“機構”,既不是債務人的代表也不是法院的工作人員,關于如何向人民法院報告工作依然存在問題和疑慮。而管理人向法院匯報工作,法院是否也應對管理人的工作承擔相應的責任,這是一個需要深究的問題。按照正常流程,三者之間應該是相互監督相互促進的關系,然而,管理人作為一個社會組織,由
人民法院任命,和人民法院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單純的上下級,管理人雖然負責具體的破產事務,但是決定性的問題還需要人民法院出面,那么就存在一個誰負責的問題。如果管理人在管理具體事務時出現問題,是否應當是人民法院負責;另外,如何定奪哪個屬于具體事務,哪個屬于大的決定,這些地方都存在著法律的空白。另外,債權人會議可以對管理人進行監督,但是在新的破產法中,并沒有具體明確的規定,所以,債權人會議以何種方式監督或者在哪些方面可以監督,也是一個空白。這些方面,都有可能造成破產過程中資產的流失和管理的不作為等情況的出現。
第三,管理人內部關系。如果管理人是一個中介機構,他們之間的關系以及責任如何劃分。如果管理人共同執行職務,相互各為代表,是否都應當對債務人財產的管理承擔連帶責任。在破產法中,除了清算組是人民法院指定的一個人為管理人,其他情況下,管理人都會涉及到多個人,那么,當管理人是多人時,應當如何劃分權利和責任,在這方面,也沒有具體的規定。按照一般的規定,管理人內部互相協調,若為一個組織,則按照團體執行事務為主,若各自負責,則各自約定負責的內容并向人民法院匯報工作。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依然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責任連帶,若債權人的財產出現問題,經查證是個別人所為,那么是否應該連帶處理,這也是破產法的一個不甚完善的地方。
第四,在重整程序中管理人的職責問題。我國《企業破產法》第73條規定有管理人監督下的債務人自行管理財產和營業事務的制度。由此可見,在重整過程中,債務人自行管理自己的事務和財產,在這種情況下,管理人不得介入管理。因此,在監管問題方面,就存在著漏洞。在重整期間,管理人只能對重整計劃進行監督,沒有別的監督管理手段。這種監督缺乏力度并且只是流于表面,并不能真正的保證財產的正確合法的運用。所以,在重整程序時,管理人的具體負責事務,還應當再加以完善。
本篇文章主要是針對管理人中心主義的意義展開淺顯的探討,可以看出在破產法中,很多具體的規定還需要完善,尤其是管理人的一系列相關的補充規定。這里所說的補充規定主要是為了更好的推進破產進程以及保障債務人的破產財產。當然,新的企業破產法在很多地方都有很相當大的突破,不管是民主性還是市場性都得到了全面的完善,這對于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死而復生的機會,所以,在以管理人中心主義為主線的破產法里,不斷的完善和改進后,將會更好的服務于社會大眾。
中圖分類號:D922.291.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8-0192-02
作者簡介:師韻(1986-),女,河南鄭州人,碩士學歷,河南中醫藥大學人文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法律(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