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追氣球的熊孩子”事件的思考"/>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張 敬
南京理工大學,江蘇 南京 210094
機器自動拍攝照片的著作權保護
——基于“追氣球的熊孩子”事件的思考
張敬
南京理工大學,江蘇南京210094
摘要:“追氣球的熊孩子”事件中,機器自動拍攝的照片是否應受著作權保護引發爭議。我國立法和司法對該類照片的保護存在分歧。大陸法系鄰接權模式對該類照片保護存在著諸多困境,因而借鑒普通法系的著作權模式以協調立法與司法的沖突。
關鍵詞:著作權;獨創性;法哲學
一、引言
2014年末,一篇名為《少年不可欺》的文章在網上廣為流傳。一位名為NIKOEDWARDS的少年稱,他和朋友們在熱氣球上安裝了攝影器材,航拍地球。并將航拍地球的經歷寫成《追氣球的熊孩子》一文,發布網上,并附上了拍攝地球的照片。優酷網看到文章后,主動其洽談將文章拍成短片,但合作未果。不久,優酷網放出了題為“追氣球的熊孩子”的廣告片,NIKO認為,這段視頻廣告,不單單與他撰寫的文章同名,而且擅自使用了他們拍攝的地球照片。此事一出,熱氣球上相機自動拍攝的照片是否應受著作權保護引起筆者的關注,本文也將圍繞這一問題展開探討。
二、我國對機器自動拍攝的照片之保護現狀
《著作權法》將著作權的保護客體界定為作品,《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對作品進行解釋: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并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創造成果。可見,構成作品的核心要件是“獨創性”。《著作權法》根據獨創性的高低,將動態錄影分為:“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和“錄像制品”,著作權保護前者因其獨創性高,后者因獨創性較低而給予鄰接權保護的模式。對于靜態照片,沒有依“獨創性高低分類,籠統的進行著作權保護。照片與錄影形成過程相似,僅僅前者是靜止的,后者是活動的。英文中,照片被稱為picture,錄影被稱為motion picture,這充分說明了兩者在性質上的高度趨同。①據法律推理,靜態照片和動態錄影應采用同一標準,分為受著作權保護的“攝影作品”和受鄰接權保護的“獨創性程度較低的照片”。熱氣球上相機自動拍攝的照片是雖體現了“熊孩子們”構思,但照片是機器在無人控制下自動拍攝的,沒有較多的體現人的智力勞動,因而不受著作權的保護,僅僅享有由著作權衍生出來的鄰接權。但鄰接權作為著作權的衍生權利,其存在前提是要有作品。這里機器自動拍攝的照片并不是通過傳播作品獲得的,它的拍攝并非借助于已經存在的作品。②因而,邏輯出現了漏洞。
我國司法實踐中曾經發生過類似的案件,但是法院對此類照片的保護采用了著作權保護。在“朱曉明與煙臺萬利醫用品有限公司、上海強健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著作財產權糾紛案”中,法院認為,原告在后期編輯時,處理機器自動拍攝的錄像中部分畫面,是基于其醫學知識進行的,付出智力性勞動,該智力勞動達到了較高的“獨創性”,因而受到著作權保護。
可見,對機器自動拍攝的照片的是否保護及其保護模式,不僅法律條文之間發生了邏輯沖突,而且立法和司法之間產生了較大分歧。
三、國外法對機器自動拍攝的照片保護之模式
國外法對機器自動拍攝的照片的保護模式存在差異,主要是:著作權保護模式和鄰接權保護模式。
(一)著作權模式
普通法系對機器自動拍攝的照片采取著作權保護,這一立場的理論基礎是最低限度獨創說。英國版權法認為,“偶然對準一個方向按下照相機的快門就足以符合(獨創性要求)”美國傳統版權法奉行的是“額頭流汗”原則,盡管這一原則近期有所松動。因為英美法系的版權體系則奉行“個人財產論”,以實用主義功利主義為指引。基于這一目的,智力創作活動被賦予十分寬松的尺度。
(二)鄰接權模式
而大陸法系對這種照片采取鄰接權的保護模式,其理論基礎是創造高度說③。建立在作者權之上的大陸法系的著作權理論,認為作品是作者人格精神的體現,因而作品必須是作者運用創造力而不是單憑技巧從事的智力創造產品。法國Pachot案中,法官將作品解釋為“智力投入”的成果,如果這種投入是強制邏輯性的或自動的,那么將不受保護。④德國受到著作權保護的攝影作品,其題材需要經過作者的選擇取舍,作品既要體現創作者的技術層次,還要融入創作者的后期編輯。沒有達到這種標準的照片只受鄰接權保護。
四、機器自動拍攝的照片受著作權保護之正當性考察
法哲學能夠透過具體規則的各自特性深入到法律的本質,因而對機器自動拍攝的照片保護模式的考察必然要借助法哲學。
(一)所有權理論
古羅馬法中,作為私權之一的物權的客體包括:有體的物質對象和無體的物質對象。雖然古羅馬并未產生嚴格意義上的知識產權權利形態,但是無體物的理念為知識產權的解讀提供了理念基礎。所有權理論認為:知識產權在本質上是無形財產,從表現形式看,無形財產和有形財產固然存在差異,但它們都是勞動者運用其智慧、知識、資金、時間和勞動創造出來的成果,應該被賦予所有權。該理論可被用來解讀機器自動拍攝的照片受著作權保護之正當性。首先,所有權用來解決權利歸屬,對機器自動拍攝照片所有者界定為作者,就意味著權利主體可以掌握話語權并且能夠支配該作品;其次,所有權意味著“熊孩子們”可以從照片中獲得經濟收益,這筆收益又會投入到再創作中,將會產生良性循環。最后,機器自動拍攝照片這一情形萌生于科技高速發達的現代社會,通過立法對該類提供著作權保護,有益于鼓勵文化事業與新興科技相結合。
(二)激勵論
激勵理論認為,如果沒有著作權保護,作者將會受到盜版者的威脅。此時,作者就不會將自己的創作成果展示出來,不受著作權保護的作者,甚至會傾向于不將自己的思想公開。⑤利益激勵論,可被用來解讀機器自動拍攝的照片受著作權保護的正當性。該類照片沒有剽竊他人智力成果,是創作者的獨立構思,運作個人的技能技巧,發揮個人的聰明才智完成的勞動成果。機器自動拍攝的照片,其機器的角度擺放,拍攝程序的設定,拍攝后期的編輯選擇,浸透著智力投入和創造性勞動。對這種智力投入的行為給予足夠的保護,能有激勵創作熱情,進而激發全社會更多的文化表達。
(三)補償論
“利益補償理論”是世界上第一部版權法——《安娜女王法》的法哲學基礎。該理論認為:作品的創作需要一定的投資,與此同時投資也伴隨著相應的風險。⑥基于前述的考量,我們需要對作品的創作者對其“勞動做得”(即作品)給予一定期限的獨占權。讓他們獲得與其勞動或投資相匹配的對價。解讀機器自動拍攝的照片受著作權保護需要“利益補償論”來提供正當性。熊孩子進行創作活動,并運用高科技的電子產品拍攝照片,經濟利益并不是他們的單一追求,更主要的在于將自己的構思展現出來。建立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就是為了調動社會成員參與智力創造的積極性。并授予智力勞動者一定期限的獨占權作為其所付出的補償。
五、結語
法具有回應性。面對人工智能日益發達的現今社會,借助《著作權法》修改的契機,將機器自動拍攝的照片納入著作權保護體系:首先這些照片是“熊孩子們”并非剽竊。其次這些照片是由“熊孩子們”進行拍攝程序的設定,拍攝角度的安排,后期的編輯選擇的成果,體現他們的智力投入,具有“個人的特征”存在。最后不存在成為作品的阻卻事由。例如,“技藝性智力成果”如臨摹或演算數學題和“機械性智力成果”如電視節目表應被排除在作品外。⑦非純粹的技藝性或機械性智力成果。其拍攝過程的介入機械性不能阻礙人的創造性因素,應該受到著作權的保護。
[注釋]
①王遷.著作權法借鑒國際條約與國外立法:問題與對策[J].中國法學,2012(3).
②曹博.論錄像制品在我國著作權法中的重新定位[J].中國版權,2011(2).
③馮曉青,馮曄.試論著作權法中作品獨創性的界定[J].華東政法學院學報,1999(05).
④姜穎.作品獨創性判定標準的比較研究[J].知識產權,2004(03).
⑤馮曉青.著作權法之激勵理論研究——以經濟學、社會福利理論與后現代主義為視角[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6(06).
⑥易健雄.“世界上第一部版權法”之反思——重讀<安妮法>[J].知識產權,2008(01).
⑦何敏.知識產權客體新論[J].中國法學,2014(06).
中圖分類號:J405;D92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8-0214-02
作者簡介:張敬(1990-),女,漢族,江蘇濱海人,南京理工大學法律系,民商法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