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佩華
廣東財經大學法學院,廣東 廣州 510320
論兩大法系的民事訴訟方法
黃佩華
廣東財經大學法學院,廣東廣州510320
摘要: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在對羅馬法和日耳曼法的繼承與發展過程中演變出不同的訴訟觀,以成文法為訴訟基點的羅馬法系從規范出發把握訴訟,日耳曼法系則以案件事實為出發點從事實出發考慮訴訟。在兩種不同的訴訟觀的影響下,形成了兩大法系不同的訴訟方法。
關鍵詞:羅馬法;日耳曼法;訴訟方法
一、兩大法系民事訴訟訴訟觀的演變
目前世界民事訴訟法大致可分為歐洲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在法的形式、內容和思維方式上有諸多的不同,其差異源于法律淵源是否為成文法,這種差異深刻地體現在現代民事訴訟理論之中。
(一)羅馬民事訴訟
羅馬在古代已經存在完善的成文法典,其民事訴訟法以成文法為特點,所有問題皆以成文法出發。羅馬法的基本構造為一元化的法律體系,其圍繞法所認可的訴(actio)為核心。[1]羅馬法初期的法律訴訟程序,嚴格規定了在審理民事案件時,如果當事人的請求權符合法之規定者,即可實現權利的訴訟救濟。在該階段的訴訟中,原告必須首先向法律事務官要求得到審理救濟的許可,其理由是擁有法律規定的請求權,該法不允許類推、擴張。隨著訴的數量的增加,法律訴訟程序受理案件的有限性,已經無法適應社會關系日漸復雜化的需求,其嚴格的形式主義使得當事人的權利無法有效實現。在帝政時期,羅馬帝國全面推行程式書程序,在訴訟上允許類推、擴張解釋既存的法律,承認符合適宜的程式書,后來演化為法務官法。在元首制時期,羅馬成立了非常訴訟程序,該程序根據具有制定法性質的永久告示錄所認可的訴進行裁判。訴是由法律所規定的,故羅馬的民事訴訟是從訴的規范出發而構成的。[2]
(二)日耳曼民事訴訟
古日耳曼作為部落民族,維護部落的穩定除了由簡單的部落成員會議解決,同樣存在著事實與規范相結合的情況,存在作為社會規范的法。這種習慣法,是從祖先開始代代相傳的爭議與和平的秩序,并在民族的法律信念中逐漸確立起來,“法”不是人們有意識性地制定的,而是一種被發現的東西。日耳曼沒有成文的法律,其訴訟適用于社會的正義與和平的秩序遭受破壞時,向法院起訴請求恢復秩序與和平,日耳曼的裁判從案件中發現應適用的法,因此,日耳曼訴訟是從事實出發加以考慮的。
二、兩大法系民事訴訟方法論的比較分析
(一)規范出發型的訴訟演繹推理方法
大陸法系的訴訟主要以成文法為訴訟的邏輯起點。規則是指導人們在特定情況下作為或者不作為的行為規范,而對案件事實進行認定需要經過規則推理。規則推理是指一個已知的一般性的前提出發,結合事實,得出符合邏輯的結論。[3]在規范出發的訴訟觀下,權利人的事實和權利主張以演繹推理三段論的方法中得以裁判。庭審的任務,是確定當事人所主張的小前提是否存在。而對于小前提的基本要求,是符合大前提即規范對于要件事實的規定。[4]以羅馬法系為基礎的大陸法系,在事實出發型的訴訟模式下,采用演繹法的裁判模式,在訴訟的適用上通常表現為司法三段論的形式,對于實現司法裁判的確定性、一致性和可行性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事實出發型的訴訟類比歸納推理方法
英美法訴訟主要通過“遵循先例”的方式,其運用首先必須對以往的有關案例有所了解,并找出用于眼前案件的規則,再將其用于解決當前的糾紛。普通法通常把法律看成是“法官在證明其判決正當性時所運用的那些判例、規則、原則和政策的集合”。[5]英美法系以規范出發的訴訟模式,法律的應用主要依靠經驗,但經驗的應用是以邏輯為根據的,這種具備邏輯性的法律適用過程就是訴訟的方法的推理過程,英美法系的法律推理方法是例推法。這種例推法,就是從個案到個案的推理,即以舉例的方法來進行辨認、說服與推理。[6]例推法以“先例原則”為基礎,在提煉個案的相似之處的前提下,總結出先例案件中的蘊含法律原則或者法則,最后將相關的法則運用于解決當前的案件糾紛中。因此,例推法可以化解為類比推理、歸納推理與演繹推理三個具體的推理過程。在判例主義下的裁判,首先在以往判例中尋找出與爭議案件的事實關系相同或相似的案例,其次再在先例中找出存在的法律。在推理過程中,演繹法則的運用也是必要的,因為歸納推理的方向是從個別到一般的,而法院需要裁判的案件是具體的,這就必然再需要從一般到特殊的推理過程,即必須要經過演繹推理具體化,將法律的正義落實到個案上。
[參考文獻]
[1][日]中村宗雄,中村英郎.訴訟法學方法論[M].陳剛,段文波譯.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178.
[2]江偉,邵明,陳剛.民事訴權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64.
[3]于興中.法律的形式與法律推理[J].法律方法與法律思維,2003(00):93-106.
[4]段厚省.規范出發型的民事訴訟觀與待證事實的確定[J].2010(8):11-13.
[5][美]史蒂文.伯頓.法律和法律推理導論[M].張志銘,解興權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289.
[6]李安.歸納法在判例主義法律推理中的有效性與論證[J].法律科學,2007(02):40-48.
中圖分類號:D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8-0259-01
作者簡介:黃佩華(1990-),女,廣東東莞人,廣東財經大學法學院碩士生,研究方向:民事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