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全球科研力量驅動豬業創新思維
——2016中國·豬營養國際論壇在上海隆重召開
[本刊訊]10月20—21日,以“凝聚全球科研力量,驅動豬業創新思維”為主題的2016中國·豬營養國際論壇在上海舉行。論壇由美國動物科學學會、上海亙泰實業集團和上海優久生物科技聯合主辦。
美國動物科學學會主席Dr.Deb Hamernik,丹麥種豬養豬研究中心(SEGES)專家Dr.Flemming Thorup,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動物生產專家Dr.Harinder Makkar,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教授Dr.Hans Stein,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教授伍國耀、法國農業研究所INRA營養與代謝研發工程師Dr.Jaap van Milgen,法國農業研究所INRA專家Dr.Nathalie Le Floc’h,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德發,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教授Dr.John Patience,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教授Dr. Dermot Hayes,中國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動物營養學教授陳代文,意大利IZSLER動物健康診斷部總監 Dr.G.Loris Alborali,澳大利亞豬肉合作研究中心(Pork CRC)首席執行官Dr.Roger Campbell,德國環保專家Dr.Thomas Kaufmann等領導、嘉賓,以及多名中美博士生和媒體代表近600人出席論壇。
本屆論壇圍繞競爭力與可持續性發展、精準定制與自動化飼養的結合、母豬繁殖力的提升、腸道健康與添加劑、中美澳技術合作、養豬與環保六大專題展開探討。目前,中國經濟及養豬產業化進程飛速發展,但同時存在養殖效率低、成本高、規?;潭鹊?、產業結構不完善、政策法規不到位、環保壓力大等問題。結合中國豬業發展現狀,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動物生產專家Dr. Harinder Makkar對可持續型動物日糧和新型飼料資源、添加水平以及可能有毒有害的物質進行了詳細介紹,并認為可持續動物日糧的核心特征是營養均衡、遠離有毒成分、滿足生產目標和生產安全的動物產品等。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伍國耀教授,從動物營養中蛋白質水解物的工業生產以及水解物中活性肽的功能及作用機理的研究進展兩方面著手,為動物副產品和植物性飼料轉換成高質量的蛋白水解物原料提供經濟可行的方法。動物健康不僅僅是指沒有疾病或體弱現象,而是生理、心理、社會功能三方面的完滿狀態。法國農業研究所INRA營養與代謝研發工程師Dr.Jaap van Milgen認為,健康養殖是養豬產業的主要問題。與疾病相關的眾多因素中,飼料營養非常重要。他以豬慢性呼吸道疾病為例,說明良好健康狀態應當在維持飼料利用率和生長率的同時節省飼料成本。精準營養要求既要了解動物不同生長階段的精準營養需求,還要實現飼糧的精準配置。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李德發教授認為,凈能更能精確地評價飼料的有效能值,并對豬飼料原料凈能的研究進展進行了詳細介紹。通過專家全面展示國內外養豬行業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對成功經驗的分享,為解決中國豬業發展中的問題提供了思路。
本屆論壇還采用了現場微信互動式問答模式為大家解惑,業界精英們通過關注掃描論壇二維碼,在討論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隨時在微信平臺向專家提問。在每個專題結束后,專家們根據大家提出的問題一一進行深入詳盡的解答。由于時間所限,論壇組委會還安排了媒體專訪,與專家進行深入交流。
此次論壇專家探討的論題,都十分貼近中國市場,極具前沿性和高瞻性,既有理論深度的指導性,又有高效可落地的實操性,切實以創新的思維和視角,為豬產業的突破性發展提供了可能?!?/p>
業清
10.15906/j.cnki.cn11-2975/s.2016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