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雋儀
湖南工業大學,湖南 株洲 412007
道路交通事故中第三人的國內外立法對比
王雋儀
湖南工業大學,湖南株洲412007
摘要:交通事故是社會發展中最頻繁發生的公共事故,交通事故的發生可能造成他人的生命健康或財產安全,尤其是現代國民生活水平的上升,使得人民經濟有所保障,購車已經不再是難事,致使道路上的車輛日益增加,隨之而來的是交通事故率的上升。而針對于交通事故的政策與法規也是較為受到關注,而“第三人”就是在處理交通事故過程中所引用的一項措施。文中從德國、美國與中國三個國家的交通事故責任歸屬立法中,對“第三人”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交通事故;第三人;國內外立法對比
在交通事故問題的處理過程中,會涉及到多個事故關聯人,而進行事故處理的關鍵就是要充分的明確事故的主體方,以便于落實事故責任。交通事故中的利益關系較為復雜,例如在車主與事故司機不屬于同一人時,車主與駕駛人會產生利益矛盾,而這時車主的利益如何保障,所以單一的進行交通事故當事人的相關法律進行判斷顯然是不夠充分的,所以提出了交通事故第三人的處理方式。
一、交通事故第三人制度的簡述
交通事故發生后涉及到的利益關系較為復雜,就現在的法律條例下,如使用交通事故當事人這一法律用語涵蓋交通事故處理各階段的與事故相關的權利、義務人員是不夠充分的。交通事故的發生可能不只是單方面的責任,所涉及到的事故責任方也比較復雜,而明確事故的責任歸屬,是進行事故處理的關鍵因素。明確所有事故相關人員在交通事故處理中所具有的權利與責任,第一步便是對相關的法律地位進行明確,與交通事故處理的法律性質是密切相關的[1]。事故處理的過程是公安機關的行政行為,所以公安機關是行政主體,而車主等不屬于事故的直接承擔人員,參與事故的過程是民事賠償過程,所付的責任是相對的民事責任不是行政責任,但是與行政行為有著間接的關系,被認定為第三人。
二、交通事故中使用第三人的意義
(一)輔助明確事故處理的理論
交通事故的處理理論明確的目的是歸屬事故責任,判斷其是否應承擔行政責任,不屬于事故賠償的范疇,所以對當事人與第三人進行明確的區分,將能夠直接判斷第三人對于事故形成的利益關系,有助于事故分析。
(二)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
由于出現事故后責任人與車主可能不是同一人,所以在事故處理中要切實的考慮車主的利益關系,而第三人的責任明確,能夠明確車主在事故中處于間接關系,不承擔刑事責任,其責任歸屬屬于事故賠償范疇[2]。
三、交通事故中第三人的國外立法分析
(一)德國立法標準
汽車的出現源自于德國,所以德國的交通事故責任歸屬出現的時間較早。德國對于交通事故責任的處理使用的是過錯推定方式,而此原則源自于1952年頒布的《道路交通法》,但是隨著后期的發展也不斷的做出了修改,例如原有條例中的:“機動車在駕駛過程中導致人死亡或受傷,有機動車所有者進行賠償,如屬于不可避免時間,不屬于駕駛者過失或車輛問題則不予以承擔責任”,于1987年進行了修改,按照規定,在德國交通事故中損害賠償責任的成立不以機動車所有者或者駕駛者的過錯為主要因素,也不能通過證明自己無過錯而獲得免責,因此屬于無過錯責任原則。
(二)美國立法標準
美國針對于交通事故責任歸屬,所遵循的原則是以保險制度為中介,從過錯責任到有錯責任轉變的交通事故賠償規則制度[3]。美國的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害原則主要以事故著有過失為條件,其根由是,科技的發展使得激動車已經可以在人的控制范圍內,不屬于危險交通工具。在美國實際發生的交通事故中,事故均是由交融事故保險進行解決。在事故發生后,如不能證明是受害者所導致的事故發生,則交由保險公司進行承擔,所以這里所涉及的交通事故第三人是保險公司。
四、交通事故中的第三人國內立法分析
第三人屬于行政法上的概念,交通事故中的第三人,是交通事故中行政行為中的間接關系人。在交通事故處理的每個階段,對于第三人在交通事故中所存在的責任與權力均需要進一步的規范與明確,按照《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的相關條例,將交通事故規劃為行政處理、協商處理、簡易處理等幾個階段,這里的交通事故當事人不包含第三人,所以在事故的處理過程中存在不同的權利與責任,需要進一步明確[4]。
五、結論
交通事故可能是一種簡單的過失行為,也可能造成行政行為,所以國家對于交通事故的相關處理法規較為重視。通過上文不同國家中對于行政關系第三人的立法原則分析,可以總結在進行事故處理中引入第三人關系,能夠充分的明確事故關系,從而進行責任的落實,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于敏.機動車損害賠償責任保險的定位與實務探討[J].法律適用,2005,01(12):3-8.
[2]汪忠軍,周鵬.淺議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J].道路交通管理,2013,07(05):40-41.
[3]何樹林.談道路交通事故處理中訊問的技巧[J].遼寧警專學報,2013,04:81-86.
[4]趙明昕.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利益衡平問題研究[J].現代法學,2005,01(04):155-167.
[5]鐘良生.機動車第三者強制責任保險制度若干問題研究[J].人民司法,2011:82-86.
中圖分類號:D922.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8-0267-01
作者簡介:王雋儀(1987-),女,漢族,湖南醴陵人,湖南工業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