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斯揚
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四川 成都 610041
互聯網中的著作權侵權問題
王斯揚
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信息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網絡作品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隨之而來的網絡作品著作權問題成為學者們熱議的一大問題。網絡作品作為作品的特殊形式,著作權對其著作人的合法權益給予保護是毋庸置疑的。相比傳統著作權,在網絡環境下著作權的內容、主題、對象具有一定程度的變化。因此我國對網絡作品侵權行為能否妥善解決給著作權保護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關鍵詞:著作權;網絡作品;侵權行為;保護建議
自90年代以來,網絡新媒體以其快捷方便、覆蓋面廣泛等特點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是互聯網無限的復制性、傳播性給現有著作權體系帶來了強大的沖擊。譬如新型社交平臺“微博”的出現,其平臺上微博文被復制轉發上千、上萬次,其中涉及的著作權侵權問題如何界定?如何解決?因此,加強著作權體系建設、為網絡作品著作權保護提供更多保障已經迫在眉睫。
一、互聯網中的著作權侵權現狀
網絡作品,是指將作品或錄音制品數字化的一種復制行為。由于互聯網廣泛的包容性,各種文化資源在搜索引擎上均有所表現,因此網絡作品著作權人面對如此強大的競爭對手——互聯網,常常難以主張自己的合法權利。目前網絡作品著作權的侵權形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一)擅自轉載、下載網絡作品
在網絡發達的今天,網站成為作者們發表文章、上傳作品的首選。網站發表的注明真實信息的文章都是作者的勞動成果,作者擁有對其文章的合法版權。但目前的事實是,一方面未經授權許可的作品被隨意轉載、下載使用,另一方面網站編輯對其采納的文章作者往往都是一次性支付稿費,文章后續轉載或用于其他用途通常沒有經過作者許可或另行支付稿酬。此現象已經嚴重侵犯了作者的合法著作權。
對于已注明“不得轉載”的網絡作品必須經過其合法權利人許可后方可借鑒使用;對允許轉載的網絡作品,理應要求使用者在轉載使用時標注出處。否則擅自使用網絡作品就是對著作權的侵犯。
(二)侵犯傳統書面作品
報紙、雜志等傳統書面作品由于容易陳舊、不方便攜帶等問題,在網絡信息發達的今天越來越少被大眾使用,于是出現了將傳統書面作品以電子形式發表在網絡上的現象。我國《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明確規定,復制作品除合理使用外,使用人在復制作品前必須經過著作權人的授權,否則被認定為對著作權人合法權利的侵犯。因此若想將他人書面作品數字化并在互聯網傳播,在此之前需征得原有作品著作權人的同意,尊重其想法,若未經許可、不支付報酬,私自使用書面作品上傳、傳播等都屬于著作權侵權行為。
二、我國現行對網絡作品著作權的保護
在我國《著作權法》中明確規定,只要在計算機互聯網上出現的、傳播的作品符合規定要件,就應屬于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范圍。因此無論是通過技術進行數字化處理的書面作品、還是通過電腦寫作直接上傳的、本身就處于數字形態的著作,只要符合著作權法保護的要件,均應受到法規的限制與保護,并不因為這些原有作品的“數字化”而剝奪法律對著作本身、著作權人的保護。
我國作為典型的成文法國家,立法存在相對滯后的弊端,在網絡著作權保護領域,雖然有判例作為參考依據,但是還需要正式、詳細的法律法規對網絡作品侵權問題進行規范。2006年5月10日,國務院通過了《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并于2006年7月1日起實施。該條例借鑒國外互聯網著作權法律的同時,結合了大量的相關司法實踐,無疑是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互聯網著作權保護條例向前邁進的重要一步。接下來,進一步細化、深化網絡著作權法律法規,增加實踐性、可操作性,是爭取切實保護版權人的合法利益重要步驟。
三、對網絡著作權保護的建議
目前我國對互聯網著作權的許多問題還未妥善解決,并且由于網絡發展迅速,立法速度遠遠趕不上其發展速度,老問題還未解決,新問題又隨新技術的出現而產生,因此對網絡作品著作權的問題時刻不能松懈。
(一)加強立法建設
如今人們對網絡作品的使用愈加頻繁,若不將加強網絡作品著作權保護提上日程,該現象的無限蔓延將會嚴重影響著作權法律體系,打擊著作權人對爭取合法版權利益的信心。互聯網是現代高科技的產物,涉及互聯網的許多問題都需要科學技術手段加以幫助才能解決。若單一地通過法律名詞進行限制和規范,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在網絡作品著作權保護方面,如果能夠在現有立法中或未來網絡著作權的立法中增加程序立法、技術立法等內容,想必對法律法規的實踐應用和解決實際問題起到極大的幫助。
(二)明確使用者合理使用概念
在我國,網絡作品著作權侵權問題如此嚴重的原因之一是使用者對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甚至有些使用者不認為擅自使用他人網絡作品是侵權行為。著作權作為知識產權的體系之一,有效保護著作權人利益不僅促進知識產權體系的發展,整個社會也會隨之受益。因此明確如何合理使用網絡作品、確定合理使用限度是十分必要的,使使用者知曉其付出是對著作權人的尊重、對知識產權保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李銳.高校圖書館聲像資料利用中的版權問題初探[J].高校圖書情報論壇,2004.12.
[2]張國權.網絡著作權法律保護現狀及建議[J].經濟師,2009.04.
[3]楊忻.知識產權理論與實踐[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4]賈暉.論網絡環境下的著作權保護[J].重慶大學學報,2003.03.
中圖分類號:D92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8-0275-01
作者簡介:王斯揚(1991-),女,漢族,遼寧淩海人,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