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雅州
大竹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四川 達州 635199
有序推進群體性利益矛盾化解研究
孫雅州
大竹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四川達州635199
摘要: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速,作為達州市工業主產區之一的大竹縣正在邁向一個新的里程碑。人均總產值在增加,行業涉及面在擴大,人口在增長,生產總體在長足前進,同時,在生產也發展的過程中,相應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群體性事件也日益增多,部分員工鬧事現象明顯,這些都有礙生產的發展。為了突破這些障礙,理清發展思路,建立和諧勞動關系,我們單位緊密聯系實際,成立專門機構、組織專門人員進行了實地調研,為這次重點課題調研做好了充分準備。
關鍵詞:群眾性利益糾紛;經濟發展;法制建設
一、大竹縣群眾性利益矛盾的重點領域、難點及原因
(一)重點、難點領域
大竹縣主要工業支柱產業是煤炭生行業,也是群體性利益存在重點行業,全縣員工總數中煤礦生產行業的員工占員工總數的80%以上。本縣除了煤炭行業以外還有水泥廠、麻紡織廠、機械生產廠等。
目前,根據勞動行政部門和勞動仲裁部門的糾紛及實地調查,發現群體性利益矛盾重點、難點發生在:
1.由于《勞動合同法》實施以前就存在很多不規范的因素,比如很多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等,勞動合同法實施以后,仍然未簽訂,用人單位為了避免法律上的麻煩,就將這部分員工予以辭退,造成大量的員工上方,申請仲裁等,演化成群體性事件。
2.部分員工為了申請社會保險,以養老保險為主,而用人單位根本不想為員工繳納,這部分員工只能通過向勞動部門申請解決,而廠方為了避免這部分的矛盾,就將該部分員工予以辭退,同時又演化成大量員工上方的群體性矛盾糾紛。
3.工傷、工亡事件的處理難度較大。工傷、工亡事故發生以后,當事人家屬為了索取高額補償,難以調解、不愿意調解,對仲裁裁決不服、對法院判決不服,不斷上訪等。
(二)原因
1.廠方對員工的權益保護不足
部分廠方為了多收獲,少付出,不愿意為員工繳納各項社會保險。從勞動行政部門及實地調研中發現,各行業一般在工傷保險的繳納比例相對較高,約占50%左右。養老保險的繳費人數比例低于20%,其他社會保險幾乎為零。這是員工與廠方矛盾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勞動合同的簽訂率較低,幾乎只有20%的簽訂率,簽訂勞動合同存在不同程度的違法性,勞動合同只有一份、勞動合同由廠方持有,格式條款明顯違法等。
2.生產安全意識淡薄,保護措施不當,工傷發生頻繁
部分工廠,生產設備落后,環境惡劣,安全保護措施不當,受經濟利益的驅使,存在讓員工長期加班現象明顯,員工的安全防護措施不當。生產設備不當,導致安全事故頻繁發生,員工因工死亡現象也經常發生。在井下煤礦行業,很多員工上班期間沒有要求戴防護口罩,導致職業病患病增長率的增加,員工的安全意思不強。
3.員工的維權路程艱辛
員工維權路程艱辛,舉證艱難,證據被廠方持有,證明自己與廠方存在勞動關系艱難。比如廠方一直持有工資表等證據,員工無法查實自己的工資詳情等,對于仲裁工作中,實地調取證據也很難。
4.工傷事故發生后,處理不及時,不妥當
部分職工發生工傷,由于不能繳納醫藥費用,廠方也不愿意為其繳納,員工只好以向行政部門投訴或者以極端的方式處理。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矛盾糾紛。
二、化解群體性利益矛盾的經驗教
訓化解群眾糾紛是勞動部門的主要職責。在處理相應糾紛上我們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但經驗同時也會成為解決實際問題的主要障礙,因為問題是在不斷變化,我們要時時關注著各類問題。這是解決問題的永恒的規律。
目前勞動者存在的糾紛很多,有的勞動者被無故解雇,導致情緒化。很多勞動者沒有獲得社會保險待遇。請求該權利時道路險阻。我們勞動部門應當將勞動者請求的主要社會保險,如,養老保險作為我們監管的主要任務來抓。部分員工在維護權益時,維權路程艱辛。
我們工作人員應當對具有糾紛的人員進行疏導,安撫他們的情緒。分析問題,根據問題的大小給群眾一個解決問題的時限,并要如實履行。否則造成對政府工作的不信任。
目前大竹不論是群體性事件還是個別問題在發生時,我們給予了充分的重視,但是還有不足之處。我們應當:
(一)加強對群體利益糾紛的研究,主動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措施予以化解
對于當前涉及群眾根本利益,極易引發矛盾糾紛,影響社會穩定的幾類突出問題,各主管部門要逐一地進行專項研究,制定妥善的處理對策。
(二)科學、民主決策,將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寓于改革、發展的方案和措施中
堅持以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為決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于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問題,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以及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決策之前要經過深入的調查和充分論證,廣泛吸取各方面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了解群眾的意愿和情緒,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維護本縣的社會穩定,保證改革和發展的正常進行。
(三)完善、暢通民主渠道,建立、健全矛盾化解機制
首先,推進民主政治是調節人民內部糾紛的有效機制。要建立和完善民主選舉,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等各項制度,保證人民表達意愿的渠道暢通、完善,使人民內部矛盾得到及時、有效化解。
(四)各級黨委政府要進一步加強責任意識,高度重視并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必須從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立場思考和處理一切社會矛盾,維護群眾的根本利益,重視群眾呼聲,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要認真貫徹落實黨委、政府關于信訪工作和排查調處工作的各項制度,把化解處理群體性利益矛盾作為具體落實科學發展觀思想的重要工作來抓,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公仆意識,明確職責和任務,力爭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
(五)加強法制教育和法制建設,規范各社會主體行為
強對各級政府部門依法行政的教育和監督,完善監督機制,切實使各級政府部門做到履行職責,同時又不越權,提高政府部門維護人民群眾正當權益的職能和最大限度地減少侵害人民群眾利益現象的發生。
三、探索化解群體性利益矛盾的思路與辦法
如何化解群體性利益矛盾,建立和諧的勞動關系是我單位的重要工作。下面就化解群體性利益矛盾提出解決思路與辦法。
(一)各級政府部門尤其要建立健全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構建統一指揮,形成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確保各種利益矛盾及時、有效解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要充分發揮社區、人民調解等組織的作用,堅持社會熱點滾動排查制度。
(二)建立超前介入預警機制,引導人民群眾采取合法的方式和程序反映訴求,提高危機管理和抗風險能力,避免矛盾和沖突在一些領域過度壓抑、聚集甚至總爆發,減緩或者避免相關社會成員與政府直接對抗。當前尤其要在土地征用、城鎮房屋拆遷、企業事業單位重組改制過程中,維護好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在勞動關系領域,勞資雙方的強弱差別是明顯的,政府注重保護處于弱勢的勞動者的利益是維護爭議的內在要求。[1]
(三)對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行為進行清理,不得讓用人單位鉆空子。勞動合同的簽訂,養老保險的繳納是群體性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勞動行政部門應當主動出擊,將那些存在嚴重違反《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的用人單位依法進行罰款,集中整頓。尤其是現在部分廠方負責人無視法律、無視政府、無視勞動者。對鬧事的群眾進行辱罵、毆打現象略有發生。
(四)安全生產部門要加強監管,如實制止各種違法生產的現象發生。對存在隱患的生產單位進行集體糾正。對主要負責人進行安全生產強化學習。對存在隱患的生產單位進行處罰。多次不改正的,進行關閉整頓處理,力求監管到位。
要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健全申訴、信訪、人民調解等制度,充分發揚民主,堅持依法辦事,規范政府行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積極培育和支持社會組織發揮作用,提升黨和政府的公信力。
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今天,勞動者可以說是這個社會的主要力量,他們的滿意就是我們的滿意,我們要力求法治建設的根本精神,確實保障各類勞動人群的法定利益,不僅要為實現勞動群眾的利益努力,同時也要為中國法治建設能力,為建設美麗中國努力。祝愿中國夢早日實現。
[參考文獻]
[1]高景芳,于春敏.論和諧勞動關系構建中的政府角色定位—基于“國家悖論”的理論分析[J].理論與改革,2010.
中圖分類號:D9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8-0316-02
作者簡介:孫雅州,男,四川人,法律碩士研究生,大竹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