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霍布斯的“自然狀態”理論看“動物農莊”成立及變質的合理性"/>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毛皓強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上海 200042
?
一種新的視角看《動物農莊》
——從霍布斯的“自然狀態”理論看“動物農莊”成立及變質的合理性
毛皓強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上海200042
摘要:霍布斯在其著作《利維坦》中曾討論過人類在原始狀態下的自然屬性,即擺脫了一切加諸于其身的自然關系以及社會關系之后,人作為單一物種或最純粹狀態時所擁有的最原始的秉性。而其概括性的將之總結為“戰爭狀態”,簡而言之,即人與人之間所存在的將對方“比下去的欲望”。初聽之,實不易理解,然而,奧威爾的這本《動物農莊》實為其解讀的最好范本。其書中動物農莊作為一種類似烏托邦的國家形式既有其形成的合理性也有其變質甚至分裂的必然性,用霍布斯之“自然狀態”的眼光加以分析實不難理解。
關鍵詞:《動物農莊》;霍布斯;自然狀態;奧威爾
一、霍布斯對“自然狀態”的定義
霍布斯之自然狀態可以總結為三大因素,即“競爭”——與他人進行比較的原始本能,“猜疑”——將人置于不確定因素之中的恐懼狀態,以及“戰爭”——一切人對一切人的敵對狀態。歸納來說,霍布斯口中的自然狀態是一種去除當今一切社會因素,并以其為時代背景,人與人作為互不干涉的獨立個體存在并在意識上受原始的本能——比較——所支配的不穩定狀態。
根據《利維坦》主張,霍布斯將自然狀態中的“戰爭狀態”這一最原初意識的來源歸結為三點,即對于同一事物的渴望(人在自然狀態下對自身權利的理性競爭),才智上的紛爭與比較和虛榮心理(虛榮的錯誤估價)。在《動物農莊》中我們或多或少都能看到一些印證。舉例說明,當老豬梅杰在列舉人類之種種不公平待遇時,其出發點正是一種比較的心里,這反映出了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比較,源于對生產力支配的渴望與勞動成果的渴望;當拿破侖對雪球大加撻伐和誹謗打擊時,其出發點正是一種對于絕對權力的向往;當農莊中的動物們遮蔽雙眼拒絕相信動物統治下的農莊之生產效率低于人類統治時,這就是一種虛榮心理在作祟,凡此種種不再贅述,足見霍氏理論之影響深遠,奧威爾是不是有意無意地借鑒了他的學說我們無從知曉,但其思想在《動物農莊》這本書中是有諸多體現的。
二、插幾句話——從作者的角度談談“馬諾爾農莊”與“動物農莊”以及其他農莊的象征性意義
讓我們放慢腳步,將視角重新放到作品本身上。談到《動物農莊》這本小說就繞不開對于作者喬治·奧威爾的討論。其生活在20世紀30、40年代歐洲的時代背景決定了其反對極權主義以及身邊所充斥著的資本主義元素等特性,然而其自身的悲慘境遇卻造就了他與社會主義之間的不解情緣。這些元素在《動物農莊》這本書里得到了充分的印證。
奧威爾的一生可以用顛沛流離四個字來形容,他出生于印度,當時仍屬于英國的殖民地;他又接受過伊頓公學良好的教育,篤信真理;在緬甸任職與參加西班牙內戰期間,他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政治見解。我國大多數學者對奧威爾為“諷刺社會主義作家”的觀點一般持否定態度,通說認為奧威爾反對極權但仍堅持社會主義或者說民主社會主義。縱向分析奧威爾的生活背景,我們不難發現,奧威爾書中那個動物農莊的初成立階段貌似是一種列寧之新經濟時期的翻版,而拿破侖的獨裁統治在西方人眼里又被賦予了一種希特勒和斯大林的色彩,或者有些學者干脆將拿破侖直接比喻成斯大林算了。于是乎,動物農莊以及其周圍的農莊之意象就好分析了。
首先,馬諾爾農莊時期,我們不妨將之看成待解放狀態下的沙皇俄國。之所以這樣說并不是空穴來風,沙俄在經過農奴制改革后仍然保留著奴隸社會的諸多因素,整個國家并不像一個健全的資本主義國家,更像一種封建極權社會,于是乎一個擁有馬克思平等、解放之思想的人物梅杰出現了,并灌入式的像動物們傳輸了“不自由,毋寧死”的先進意識,至此埋下了“十月革命”的種子。待到革命結束,動物們算是迎來了屬于無產階級的時代。
接著,脫離了人類統治的動物農莊時期自然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典型代表僅有蘇聯一家,而且也符合小說中后來發生的一些事情。將動物農莊比作蘇聯當然也不是我的臆想,作者口中前幾章的動物農莊時期無疑是成功且富有成效的。這是不是會讓讀者們聯想到列寧主政時期的蘇聯呢?
驅逐了雪球之后的動物農莊在經歷了數次政治大清洗之后便迎來了拿破侖的獨裁統治時期。這大清洗與極權社會主義在當代的視角尤其是當代資本主義國家的視角絕對是像極了斯大林時代的蘇聯的,當時的右翼資產階級甚者直接將拿破侖比作了斯大林。對這意象的合理性我們暫且按下不表,單說這一寓意還是極為形象和深刻的。
最后,動物農莊周邊的兩座農莊——皮爾金頓先生的貍林農莊與弗雷德里克先生的狹地農莊即象征著20世紀40、50年代見風使舵的資本主義國家。結合小說內容以及作者奧威爾的時代背景來看,若將動物農莊看作社會主義時期蘇聯,其周圍不正是來自各個資本主義國家的重重威脅嗎?回到小說中去,弗雷德里克和皮爾金頓在全篇中出現次數雖然不多,但其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妥協性和善變的本質卻經常被奧威爾掛在嘴邊,當我們讀到拿破侖與弗雷德里克的假鈔事件、最后的人豬大和解以及驛站和屠宰場的相關描述時,恐怕對作者想要意會的資本主義世界血淋淋的現實和赤裸裸的金錢誘惑有所了解了。
三、“馬諾爾農莊”時期的“自然狀態”分析
奧威爾僅用了一個章節左右的篇幅描述了動物們在馬諾爾農莊時期的景象,但通過閱讀,讀者們不難發現,隨著小說故事線的推進,是馬諾爾農莊還是動物農莊已經不是那么重要了。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如果這些擬人化的動物之間存在過霍布斯所主張的“自然狀態”的話,那也僅可能出現在馬諾爾農莊時期,至少從奧威爾的行文中我們可以發現自從老豬梅杰的“爐邊談話”之后,動物們似乎一發不可收拾的擁有了反抗與“立國”的意識,可以說老豬梅杰就是所有動物的啟蒙者。啟蒙者的見解之于“自然狀態”中的人可謂新鮮而獨到,其新的思想、新的理論正是社會變革的誘因,商鞅變法如此、孟德斯鳩如此、古今中外皆如此。正如霍布斯對“自然狀態”的觀點,人類應當擺脫荒蠻、原始的自然狀態,轉向理性、富于經驗的社會狀態,故從自然狀態轉向社會狀態也需要一個必經的過程。所以說,若本書前后存在一個如霍布斯所言的自然狀態向社會狀態的過度,那就是“啟蒙思想”深深的印入動物們的大腦之時,故馬諾爾農莊時期就是動物們的自然狀態時期。
按照霍布斯的理論,自然狀態下,人人孤立、人人敵對、人人比較。雖然書中沒有太多描述,我們仍然可以通過老豬梅杰之口略知一二。
“我們過得很悲慘、很費勁、活得也很短命。”這是梅杰對人類統治下動物在馬諾爾農莊中生活狀態是概括與總結。對照霍布斯筆下的自然狀態,這句話更像是它的濃縮版。霍布斯一直在強調人類應當擺脫自然狀態而建立一種具備理性意識和服從絕對權力管轄的社會狀態。這里,人非動物,不能將其納入討論范圍,單純將動物們作為獨立的個體,這就需要它們讓渡權力或經過比較或競爭的方式過渡到社會狀態,這是第一步。梅杰的思想里蘊含著霍布斯、洛克等啟蒙思想家構建政府的理論。這是所謂的第一步,沒有人的奴役與壓迫,這是在梅杰將“先進理論”灌輸給動物們之前的生活,沒有人,或者說沒有動物試圖反抗,它們在為人類所奴役狀態下卻不知被奴役,有如古典神話中的克羅諾斯或宙斯需要通過人類的祈禱方可獲得神力,而人類卻也樂此不疲的祈禱、信仰、供奉著這些天神們。梅杰此時扮演著普羅泰戈拉的角色,大聲疾呼“發現你自己”、“人是萬物的尺度”,這才有了下面的討論。
第二步,通過梅杰的教導,動物們明白了它們應當將人類與自己等量齊觀,于是人類便成了動物們革命的對象。與此同時,自然狀態就有了向社會狀態接近的趨勢了。霍布斯作為自然法學家倡導的是一種天然的、無外界因素干擾時的理性狀態,其筆下所述之社會狀態是作為人類必須進化以期達到的理想境界,單一的、理性的個人趨于統一并服從利維坦之管理,于是乎社會狀態才能應運而生。而人類(瓊斯先生)統治下的農莊并不理性,如梅杰所言“人是唯一只揮霍不生產的動物”。梅杰是多么聰明啊,人也是動物,于是乎人不再作為如古典神話中的神一樣高高在上的存在,而被拉入了自然狀態與社會狀態中的理性所必須討論的范疇之中。按照自然法的觀點,惡法非法,君主不開明怎么辦?“換掉”,這就是答案。所以說,失敗的社會狀態只是自然狀態向社會狀態過度過程中的一種嘗試,動物們的社會狀態并未真正到來。
最后,為什么社會狀態要優于自然狀態,或者說動物們為什么要革瓊斯先生的命呢?雖然梅杰將之歸納為上述的“過得不好、人類揮霍無度”等原因,但這不免太過表象,通過霍布斯的角度似乎更能從根源上加以理解。在自然狀態下,人人獨立,正如動物們在為瓊斯先生工作時并沒有考慮到其他同類或異類動物,更不會從整個動物的視角去考慮福利和平等的問題,在人類的“奴役”下,他們唯一能考慮的就應該像書中的公馬博克瑟一樣多做一些事情或者把對方比下去(奴化心里與自然狀態的結合影響)。自然狀態下的社會又存在著無限的恐懼,朝不保夕,動物們擔心自己哪一天便會成為屠宰場的刀下鬼或者母雞們要擔心自己的蛋哪天又會不翼而飛,這便是來自自然狀態的恐懼,只不過此處恐懼的來源變成了人類而非動物,不過鑒于上一步已經將人類拉入了動物們自然社會的討論范疇,這一恐懼來源作為佐證自然狀態下動物們的恐懼來源當具有其合理性。歸根到底,按照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人只有置之于城邦之中才有其自身的價值”,結合霍布斯之理論來看,自然社會代表著原始、未知、不確定、混亂、無權益保障等多方面落后因素,社會狀態自然成了理性動物的選擇,這也是為什么梅杰的話被大多數動物接收,并最終成為動物們反抗人類統治利器的原因。
四、“動物農莊”時期的“社會狀態”分析
(一)這是一個看似合理的社會狀態
動物農莊的“建國初期”無可厚非可以說是相當成功的,動物們在推翻瓊斯先生暴政的喜悅下干勁十足,這里作者似乎想將這樣的社會寫照與列寧時期的蘇聯相對比,其實不然。這樣的社會看似人人平等,實則人人皆不平等。在沒有監督和管理的體制下,社會福利完全可能變成腐敗和退化的溫床。這就是霍布斯所強調的人的本性,即在不存在任何外界約束之情況下的比較與競爭的欲望。果不其然,拿破侖開始偷喝牛奶、秘密馴養小狗作為如同中國明朝之錦衣衛與納粹德國之黨衛軍一般的存在,豬的等級開始一步一步的特權化,并最終通過愚民手段、“鐵血統治”和把握輿論三大法寶成功的完成了梅杰口中的大逆襲。這一切均肇始于社會狀態下,動物農莊中豬這一階級的特權化,按照霍布斯的理論,社會狀態下的個體在利維坦的運作下不應當存在差別,而奧威爾所要描繪的正是這樣一種假設,即當利維坦的正常運行依賴于或者被杜撰的依賴于需要某以階級的妥協時,其他階級或個人是否可以凌駕于其他人之上呢?這是一個存在巨大張力的假設,霍布斯作為一位保王派,當然同意某一階級或人的特殊化,因為這也是利維坦的正當需要,但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當動物們已經拆解了這樣一種利維坦模式(馬諾爾農莊),再繼續這必然發生的死循環,顯然是缺乏其合理性的。
(二)這是一個不健全的社會狀態
作為一個健全的社會,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便是完備的法律,以及與其相配套的法律執行措施。上述兩點最基本的要求,動物農莊似乎均不具備。首先是完備的法律,這里涉及的法律指的是實體法,與下面要討論的執行措施(程序法)相呼應。根據梅杰的“爐邊談話”所歸納的“七戒”,既非實體法也非程序法,但在動物眼里卻既扮演了實體法的角色,又充當了程序法的角色。無法無天的社會(或者說有法不依的社會)本身就容易走向崩潰,再加上一個隨時準備竊取革命果實的野心家,似乎就更加雞飛狗跳了,我們不好說是拿破侖造成了動物農莊的退化還是這樣的退化造就了拿破侖這一角色,總而言之,在實體法未能健全且僅就創制的部分而言又遭到了毀滅性的篡改,“七戒”的不完備可想而知。再來看看,動物農莊的法律是怎么執行的吧。起先,“七戒”的執行完全靠動物們的自發遵守,并輔之以豬的監督,豬作為動物農莊的策劃階級、建立階級,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其監督或守護階級。漸漸的,由于巨大的“利維坦”沒有建立更進一步的約束機制,使得原本就抽象的“總則性規定”成立被政治所左右的“殺人利器”,在此期間,作為程序法的實施細則終究是沒有出現,正如莫里斯在其《法律發達史》中所提及的那樣“法律的執行實比實質上的優良更易見其制度之優美。”制度上的設計是完全可以彌補實體法制定的不足的,可惜的是動物們沒有霍布斯和莫里斯這樣的頭腦。
(三)這是一個走向畸形的社會狀態
健全社會的發展趨勢都有一種大致的發展趨勢,都是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并駕齊驅、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先從理論上來說,如果霍布斯假想的“利維坦”并不利于人民的物質發展要求,即不適于生產力發展水平,人民應該怎么辦呢?用霍布斯矛來攻霍布斯的盾,當社會狀態不足以維持其社會性,自然就不再是社會狀態了(自然狀態與社會狀態本身并不穩定),人民必然起而反之。載說說歷史上的經驗和教訓,當火藥、造紙術、印刷術傳入西方,這先進的生產力立即被投入到了轟轟烈烈的生產關系改造運動之中,于是文藝復興、啟蒙運動、資產階級資本的原始積累開始了,而我們直到十四世紀還沉浸在火藥能把人送上天的趣聞之中。當生產力沒有被用在發展生產關系上時,這個社會自然會走向畸形,回到動物農莊之中,作者奧威爾運用雪球的意識已經將生產力轉化為生產關系和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這樣的意識注入給了我們,但借用魯迅先生的一句話——“悲劇就是將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作者又將雪球的計劃連同這個任務給徹底終結了。至此,動物農莊“光明正大”地走向了畸形、變質之路。
五、各種動物的形象分析
首先討論的便是無產階級的啟蒙導師老豬梅杰。這是一個頗為復雜的動物。從他的行為舉止來看,他有著豬的特性——好吃懶做,然而其思想卻富有理性且充滿智慧。通過第一章的介紹,我們不難發現,梅杰實為既得利益者,作為既得利益階級,他沒有反抗的原始動力,何以他會將啟蒙思想灌輸給其他動物呢?回想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論及,無產階級之革命通常應當發生在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而實際上,我們都知道沙俄卻是“資本主義鏈條上最薄弱的一環”,此處奧威爾似乎更像是一種對于馬克思的諷刺,因為馬克思本人也是資產階級的既得利益者。說到這兒,又不得不提到奧威爾用心良苦的一處伏筆,在第一章的開頭,作者對梅杰的介紹里提及其參加展覽時被稱之為“威靈頓帥豬”,讀者們不妨回憶一下在歷史上的滑鐵盧戰役中,是誰打敗了拿破侖呢?不難看出,作者言下之意,拿破侖之于社會主義無異于一種修正的、偏激的極權主義,這并不是梅杰的本意。這里的一語雙關若不是作者有意為之,實為妙哉。
接著要討論的便是拿破侖這一角色。有的人說“不同的歷史時期需要不同的人物”、有的人說“不同的歷史造就了不同的人物”、更有甚者說“是不同的人物造就是不同的歷史時期”,然而他們都不可否認的是拿破侖無論作為歷史上的偉人還是本書中的豬都具有濃墨重彩的一筆。奧威爾筆下的拿破侖在統治手段上頗具有歷史教科書上拿破侖的“風范”,無論政治運動、發動戰役還是修訂法典,這一切就好像這頭豬的名字一樣牢牢地與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綁在了一起。然而,奧威爾卻嘗試著用他自己的筆桿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如果150年前一個拿破侖能夠捍衛資本主義制度,那么150年后就能有一個拿破侖毀掉社會主義制度。于是乎,動物農莊中的拿破侖便誕生了。不得不說,奧威爾對這一角色的拿捏是十分到位的,甚至前蘇聯的許多讀者曾經感嘆“他怎么比我們還理解我們”。顯然,這樣的感嘆是基于他們對斯大林以及勃列日涅夫等人之極權社會主義狀態的對號入座,這也從另一角度證明了作者所描繪的這頭豬的鐵腕、事故、圓滑和頗具外交頭腦確實像極了一些前無產階級獨裁者。恐怕這個角色算是本書諷刺極左派的最典型的意象了。
然后要說的是尖叫這一角色。其實,歷史上每一個獨裁者周圍自然必備這樣一位宣傳能手,趙高之于秦始皇、和珅之于乾隆、布魯托斯之于凱撒、塔列朗之于拿破侖,古今中外概莫能是。但這一角色的出現卻讓我想起了兩個人物,德意志第三帝國之戈培爾和我國十大元帥之林彪。如果將納粹德國比作泰坦尼克號巨輪的話,那么戈培爾自然是它的大副無疑,這位第三帝國的政治風向標對希特勒完全可以用“死忠”兩個字來形容,小說中的尖叫對拿破侖的命令從不懷疑、從不拒絕、從不反抗并盡一切可能將之合理化并“歪曲”灌輸給別的動物,這樣的宣傳手腕活脫脫就是戈培爾的翻版。至于談及林彪,當然也涉及他在大躍進、人民公社以及文革期間對錯誤政治導向非但沒有制止,反而越加鼓吹,實有利己誤國之私心。
最后要談及的兩個角色,一個是任勞任怨的老馬博克瑟,另一個是年紀最大、脾氣最壞的驢本杰明。之所以分析這兩個角色,實為這二者一個是政治地位最低之勞苦大眾的化身,另一個實為固守自己利益之士紳、小資產階級的化身。這兩個角色是當時“二戰”結束后,世界上之所有觀望者的典型代表。在這一點上,奧威爾是十分具有前瞻性的。可能有許多讀者會同情吃苦耐勞、毫無怨言、死不瞑目的老馬博克瑟,但從作者本身的敘述來看,似乎看不出對于這匹馬的一絲絲同情,更多的用魯迅先生的話說叫做“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樣的被愚者——在作者看來——是沒有時代中的位置的。另外一種人正如本杰明一樣,是掌握了一套明哲保身的好本領,作者用本杰明來命名驢這一角色并賦予其“執中守一”的性格似乎也象征著一些什么。
六、用霍布斯的視角看,何以會變質
通過上述的鋪墊與解釋,可以說動物農莊的變質存在著它的必然性。
首先,如果霍布斯之所謂的“利己動機”是人類的天性,自然狀態下的本性流露,那么奧威爾筆下的動物們自然也存在著這樣的“利己動機”。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拿破侖這一角色以及其所代表的豬的群體。利己動機是人類在自然狀態下就帶有的一種秉性,出自于自然狀態必然將影響到社會狀態。霍布斯言下之意為了防止人類這一不好的動機,“利維坦”應當采取一些利于集體的方式杜絕這種本能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然而反觀動物農莊非但沒有這種必要措施,反而任由其發展,自然會漸漸變質。
其次,除了統治階級變質以外,另外一點就是存在太多諸如上述所分析之博克瑟這類的人可以被當權者利用,此謂“愚民政策”與“被愚者之屈從”或者說“愚從”。老豬梅杰深知“人民群眾”是最易發動的革命工具,也是被壓迫最深的底層人物,這樣的群體自古便易于反抗且更易于操控,其后也證明了這樣的觀點。如此一往一復、一上一下,確保了變質的道路走得“并駕齊驅”,于是畸形就此產生了。
七、霍布斯之于奧威爾的意義
霍布斯生活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不幸的是他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保王派,這點從他所強調的利維坦的運作狀態下國王作為絕對權力的象征可見一斑。然而,這樣的身份縱使其有萬般才華卻也不得不淪為政治斗爭的犧牲品。查理一世被處死以及英國議會的召開可以稱之命運轉折點,自此霍布斯開始了流亡國外的生活。
通過縱向比較實不難發現,奧威爾和霍布斯真的有太多的相似之處了。這些相似之處或出于偶然或出于必然,通過分析卻能逐漸看清他們的共通之處。
首先,霍布斯與奧威爾同處戰亂的大時代中。霍布斯本人經歷了查理一世與議會之斗爭、克倫威爾戰爭、光榮革命等諸多紛爭,雖然其維護著國王的絕對權威,但也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英國之資產階級議會權力做大做強,以至于其晚年再也不提《法的原理》、《利維坦》中所主張之君主的絕對權力,其郁結之情可想而知。上文所述,奧威爾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而作為站在貧民階級的視角,其對資產階級和極權社會主義又持有反對態度,正如霍布斯既反對“君權神授”又支持“君主專制”導致兩邊受排擠一樣,奧威爾似乎也將自己置于兩邊是不義狀態。不過正是因此,兩位大家才能夠以自己的立場討論、分析當時其身邊所發生的一切。簡而言之,此二人皆具有跳出時代背景來分析問題的獨特視角。
其次,霍布斯與奧威爾都擅于運用比喻或擬人的修辭手法來表達或暗喻其所指。霍布斯將社會狀態下的國家及法律喻作巨人利維坦,以此類推將家庭及城邦喻作小的利維坦,這一比喻既符合其思想宗旨又具有極度的渲染效果。當霍布斯說到將家庭拆分、將教會拆分并以更小的零件作為利維坦的組成部分時,恐怕讀著不難想象著巨大利維坦的復雜構成。而《動物農莊》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當梅杰在干草堆上發表講話的場景被描繪出來時,第一個飄入我腦中的人物便是列寧(當然其大部分施政綱領是由雪球與拿破侖共同完成的,這點區別于列寧),將其稱之為社會主義的開創者并不過分。
最后,如果單純的將奧威爾筆下的“共和”時期拉出來看,其對開明君主的態度并不反感。顯然,作者對雪球這個人物——無論出于私心還是結構需要——是持褒揚態度的,可以說拿破侖統治階段行文中對拿破侖和雪球的關系多一分描寫就是多一分對拿破侖的揭露,相應的對雪球就多一分同情與贊揚,然而政治有的時候與科學偏偏是背道而馳的,這也是奧威爾所不愿看到的。再看霍布斯的觀點,簡單幾個字概括,即“忠君、斥教、談政府”。何謂“忠君、斥教”,通俗一點即反對教會干預世俗權力和提倡君主的絕對權力,這一點在中國人眼里看似矛盾,但在霍布斯、洛克、盧梭的眼里,國王之權力是基于社會契約讓渡出來或基于自然斗爭演化而來的,故霍布斯反對的是“君權神授”,而非“君主專制”。自然狀態之所以被霍布斯所擯棄即因為其“無君、愚昧、無政府”,這樣的狀態當然也被奧威爾所唾棄,最后拿破侖治下的動物農莊恢復馬諾爾農莊的名號,與人類建交等等舉措無疑是一種對無產階級革命的背叛,使動物們重新(逐漸地)回到了自然狀態之中,顯然這是奧威爾與霍布斯都不愿意看到的。
八、結語
奧威爾沒有闡明動物農莊最后的結局,我們不妨透過他在結尾的只言片語和霍布斯對社會狀態與自然狀態特征的總結來預測一下。
文章的結尾稱拿破侖對人類宣布“動物農莊”的名稱改回“馬諾爾農莊”,因為這才是它們正確和最開始的名字。從文學的角度看,作者實在暗喻農莊之性質已變回原本的狀態,恢復的不僅僅是名字更是社會制度。同理,從“自然狀態”的角度來重新分析,這時候的農莊還有哪一點是自然狀態下的社會屬性所不具備的呢?法律虛無、人治代替法治、人人自危、朝不保夕,這不就是瓊斯新生統治時期老梅杰口中的自然狀態嗎?那么這樣的社會究竟會怎樣演變呢?霍布斯已經告訴了我們他的答案。
[參考文獻]
[1]李猛著.自然社會——自然法與現代道德社會的形成[M].北京:三聯書社,2015:120.
中圖分類號:B56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9-0005-04
作者簡介:毛皓強(1993-),漢族,江蘇鎮江人,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2015級法律史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