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倩倩
華東政法大學,上海 200042
?
夫妻分居期間的債務歸屬認定
宋倩倩
華東政法大學,上海200042
摘要:鑒于夫妻分居期間婚姻關系的特殊性,在此期間夫妻一方舉債的歸屬認定在立法上應區別對待,建立起優先適用夫妻約定的原則;在沒有有效的夫妻約定的情況下,適用以夫妻個人債務為原則、共同債務為例外的推定規則。
關鍵詞:分居;共同債務;個人債務
案例一:朱某與陳某、吳某民間借貸糾紛案,見于(2014)鄂咸寧中民三終字第163號民事判決書。法院認為該借款發生在被告吳某與被告陳某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故認定被告吳某向原告的借款屬二被告婚姻存續期間的共同債務,二被告應共同償還。
案例二:譚某與何某、吳某民間借貸糾紛案,見于(2014)清連法民二初字第47號民事判決書。法院根據《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婚姻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第7條的規定,認定該債務是何某在夫妻分居期間的個人債務,吳某依法不承擔償還的連帶責任。
以上案例皆是夫妻一方在分居期間對外舉債,然法院對該債務是個人債務還是共同債務作出了截然相反的認定,這顯然有失公允,亦揭示了我國立法的缺失。因此,須對我國現行夫妻債務立法進行完善,以實現法律保護分居期間夫妻雙方的合法權益及第三人債權利益的平衡。
一、我國對夫妻分居期間債務認定的法律規定
夫妻在分居期間的關系與正常狀態下的關系有很大不同,但我國法律似乎并未對這兩種狀態下的夫妻關系作出區別規定:
第一,《婚姻法》第41條規定,夫妻在離婚時,原來為了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屬于夫妻共同債務,應當共同承擔。也就是說,夫妻之間是否有共同生活是衡量夫妻對某項債務承擔共同債務抑或個人債務的標準,這一點完全符合了人們對婚姻關系的一般認知。
第二,《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①和《婚姻法》第19條第3款②規定,在婚姻期間,夫妻中任何一方以個人名義對外所負的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夫妻承擔共同清償責任。當然,該規定中亦明確了幾點適用該條款的例外情形。
但是,上述兩點規定不無問題。③首先,不符合家事代理制度的基本原理。夫妻間的家事代理權應限于家庭日常生活事務,否則將危及家庭關系的穩定,損害夫妻另一方的合法權益。若夫妻一方對外舉債行為目的明顯非與家庭日常生活有關,抑或其舉債數額明顯超出了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范圍,此時并不能認定夫妻舉債一方的債權人是善意且無過失的。若不論用途、數額的將一方所負債務一律推定為共同債務,會與家事代理的基本法理相背離。其次,我國《婚姻法解釋(二)》認定夫妻共同債務的標準是負債時間,只要債務是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發生的,推定為夫妻共同債務。那么,按《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的規定,即便夫妻非舉債一方能夠證明該債務未用于家庭生活、經營,仍要對其承擔共同的清償責任。必須承認,這樣的結果對夫妻非舉債一方明顯不公,難以獲得社會認同,亦背離了《婚姻法》第41條的立法本意。
二、國外對分居期間夫妻債務歸屬的認定
我國雖無分居制度,但其已是國外較為成熟的法律制度。以下是幾個國家對此的規定:
《法國民法典》對分居的各種情形、程序、效力以及終止做了較為詳細的規定④。據其規定,夫妻婚姻關系的解除并不會因為分居引起,但是,分居卻會使夫妻間的同居義務得以解除;此外,分居具有使夫妻的共同財產關系中止的效力,而且此種狀態下的夫妻分別財產制直接對夫妻產生效力,無需法官進行裁判,但若想其產生對外效力卻必須進行登記;最后,該種分別財產制下夫妻間的救助義務仍然需要履行。
《德國民法典》關于分居的規定散見于親屬編各章節中⑤。根據該法規定,分居會引起夫妻間同居義務的解除,夫妻間的日常家事代理權也會因此而中止;另外,若夫妻雙方分居達到3年以上,夫妻中任何一方有權向法院提起訴訟,夫妻間的共同財產關系在法院就該訴訟做出的判決發生既判力時中止,此后,夫妻間施行分別財產制。可見,在德國夫妻分居并不會當然引起夫妻間財產分別制的實行。
《瑞士民法典》有關分居的法律規定在“親屬法”中⑥。據其規定,在分居期間,夫妻實行分別財產制⑦。
綜上,法國、德國及瑞士三國立法中有如下共同之處:一是分居成為夫妻財產制當然或由司法裁決轉換成分別財產制的法定事由,在此期間夫妻一方對外舉債產生的債務被認定為個人債務;二是夫妻分居期間雖中止婚姻共同生活,但夫妻仍互負扶養義務;三夫妻分居期間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義務并未解消,因負擔撫養子女的費用所生之債為共同債務,由夫妻共同予以承擔。這幾個國家的立法中,均考慮到了夫妻間財產權利義務關系在分居期間的不同,亦與社會實際的客觀需求相符合,值得我國立法借鑒。
三、完善我國分居期間夫妻債務認定的建議
鑒于夫妻之間的權利義務在分居期間具有的特殊性,以及我國《婚姻法》第41條與《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規定的債務認定規則并不一致,使得建立一套專門適用于分居期間的債務認定規則很有必要。
(一)在立法上確立分居制度
分居指“依法院判決或合意免除夫妻同居義務之制度”。⑧分居制度的設立符合我國國情,其不僅是社會的現實需求,也是法律自身完善與發展的需要。
當然,分居制度的設立應從我國的國情出發,考量社會的現實需求,并可借鑒德國法中的相關規定。《德國民法典》規定⑨,夫妻在分居期間取得的財產屬于個人財產,因此產生的債務當屬個人債務,然因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所生之債應屬于共同債務。另外,夫妻一方可以向另一方請求適當的扶養費,由此所生扶養費之債為夫妻的共同債務。⑩
(二)分居期間夫妻債務歸屬的認定規則
對于分居期間夫妻一方所舉債務的認定,筆者認為應該遵循以下兩點規則:一夫妻間的約定先于法定;二在夫妻間沒有約定或者約定無效的情況下,適用個人債務為原則、共同債務為例外的推定規則。
首先,意定先于法定。由于《婚姻法》屬私法性質,因而應當對夫妻之間的意思自治行為給予充分的尊重。因此,夫妻一方在分居期間所舉之債,若夫妻間有約定且該約定乃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內容不違反法律法規與公序良俗,亦未對任何第三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在法律上應予以肯定。
當然,夫妻之間關于債務歸屬的約定并非總是有效的。第一,這種約定不具有對抗善意第三人的功效,特別是在夫妻將本屬于共同債務約定為個人債務時,否則會使債權人的權利得不到保障。第二,若舉債一方與第三方惡意串通、大肆舉債,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夫妻雙方仍舊約定該項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也不應保護惡意舉債一方與惡意第三人,而應該認定該約定無效,仍舊對該項債務作出個人債務的認定,否則不僅違背常理,亦將違背《合同法》52條?的強制性規定。同理,若夫妻為逃避債務,以假分居為由,約定對外所負債務為個人債務,此即《合同法》52條規定的“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約定,應為無效,以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其次,在無有效約定時,因夫妻財產在分居期間為事實上的分離狀態,夫妻一方在此期間對外舉債的行為應認定為該舉債一方的個人債務,由其承擔清償責任,不應涉及夫妻另一方,否則將侵害夫妻非舉債一方的合法權益。
最后,若夫妻一方向第三人舉債是為了履行法定義務,那么該債務應為夫妻的共同債務。我國《婚姻法》第20條第1款、第21條第1款及《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17條規定,夫妻間有扶養的義務,父母有撫養教育子女的義務,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分居不會解除這些婚姻的基本義務,因而夫妻間的扶養義務以及夫妻雙方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教育義務仍然存在。夫妻一方因履行這些法律規定的基本義務而對外舉債,因此所負的債務應被認定為夫妻的共同債務。
四、小結
夫妻分居期間一方所負債務究為夫妻個人債務還是夫妻共同債務,首先要看夫妻之間有無第三人知曉的關于夫妻債務的有效約定,有約定則按約定;若無約定,原則上推定為夫妻個人債務,除非是因履行法定義務所負的債務。故此,在案例一中法院以“債務發生于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作為認定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的做法未免過于死板;案例二中法院考慮到夫妻關系在分居期間的特殊性而作出該債務為個人債務的認定,符合夫妻在分居期間各自財產分離的狀態,值得借鑒。
[注釋]
①我國<婚姻法解釋(二)>第24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于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
②我國<婚姻法>第19條第3款規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③姚旭斌.夫妻共同債務認定規則的缺陷及其修正[J].江南論壇,2015(11).
④羅結珍譯.法國民法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89-90.
⑤陳衛佐譯.德國民法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387.
⑥殷生根,王燕譯.瑞士民法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42-43.
⑦<瑞士民法典>第155條規定:“分居時,應依法執行分別財產制”.
⑧史尚寬.親屬法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522.
⑨陳衛佐譯.德國民法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德國民法典>第1357、1360a、1361、1385、1388條.
⑩姜大偉.我國夫妻分居期間所生債務歸屬認定規則論[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83-89.
?我國<合同法>第52條規定:”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無效.”
[參考文獻]
[1]史尚寬.親屬法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
[2]王利明.民法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3]殷生根,王燕譯.瑞士民法典[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
[4]陳衛佐譯.德國民法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5]閆俊敏.論夫妻分居期間債務的認定[D].西南政法大學,2013.
[6]姜大偉.我國夫妻分居期間所生債務歸屬認定規則論[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
[7]姚旭斌.夫妻共同債務認定規則的缺陷及其修正[J].江南論壇,2015(11).
[8]王富超.夫妻分居制度在我國設立的探討——以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為基點[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4).
[9]錢敏焰.夫妻分居后債務如何認定[J].江蘇經濟報,2007(11).
[10]沈旭紅.審判實務視角下的分居制度構建[J].法制與社會,2012(12).
[11]陳葦,羅曉玲.設立我國分居制度的社會基礎及其制度構想(上)[J].政法論叢,2011(3).
[12]羅結珍譯.法國民法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中圖分類號:D9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9-0115-02
作者簡介:宋倩倩(1992-),女,河南新鄉人,華東政法大學,2014級民商法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