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新
牡丹江邊防支隊,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
公眾參與趨勢對行政法和行政法學的挑戰
于永新
牡丹江邊防支隊,黑龍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隨著社會不斷發展,我國人民群眾意識形態受到西方國家影響日益加大,在政治民主方面不斷進步,公眾參與進政治中的熱情也越來越高漲。然而公眾參與到政治生活中對我國現行的行政法以及行政法學提出了一些挑戰。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現階段公眾參與到政治生活中對行政法和行政法學所提出得挑戰。
關鍵詞:公眾參與行政法;行政法學發起的挑戰
我國在世界發展的浪潮推動下不斷向前發展,公民意識接受西方先進思想的影響,越來越開放,同時也越來越追求公民自身權利的實現。這一趨勢推動著我國行政不斷向著民主化方向發展,并且公眾參與到行政工作中也成為一個新的發展趨勢。并且公眾參與對我國政府在行政工作的執行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能夠推動國家政府朝著民主化的方向發展。因此政府也順應這一新的發展趨勢,以公共參與政治為基礎,開始針對公共行政進行改革,希望提高整個政府部門的公共管理水平。不過在傳統的行政法和行政法學中對公眾參與涉及內容較少,因此在新階段下公眾參與到政府日常工作中,一定會對行政和行政法以及行政法學帶來很大的挑戰,并且行政法和行政法學要如何應對這一挑戰成為各級專家政府所關注的重點問題。
一、行政法及行政法學的簡要概述
(一)行政法的概述
與英美國家不同的是,我國法律體系是以大陸法系作為借鑒的基礎,立足于我國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律體系。在這一法律體系中,行政法指的是一些政府部門以及社會組織作為行政的主體行使行政職權,以及接受行政監督過程中與行政監督的行政執法機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關系同行政執法部門不同部門內部之間關系的法律法規的總稱。它由四個主要方面組成,分別為規范行政組織的法律規范、規范形成行為的法律規范、規范行政程序的法律規范以及規范行政監督的法律規范。而行政法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一般行政法,一種是特別行政法,而特別行政法主要是針對政府特殊部門進行規定的法律法規,主要指的是規范教育、海關、衛生、郵政、財政、人事、交通、統計、土地等政府部門的法律法規。
行政法的重點是對我國政府部門進行控制和規范,對我國人民群眾合法權益采取強有力的保護措施。從這一方面來看行政法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法律,是我國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行政法律最主要的作用是調解各類行政關系之間的關系,而作為行政法律主要調整對象的行政關系,一共有四類,分別是行政管理關系,行政法制監督關系、行政救濟關系、內部行政關系。
行政法在行使過程中要堅持依法行政、合理行政、行政應急、高效便民、行政公開以及權責統一作為行使的基本原則。
(二)行政法學的具體內容
我國行政法學在發展過程中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起步階段,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第二個階段:初步發展時期,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第三個階段:成熟期,二十世紀末。
在踏入新世紀后,我國行政法學已經發展成熟,成為一門獨立發展的學科,并且幫助國家在行政管理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為國家開展相關行政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礎,為國家規范化的行使行政管理職責提供了法律支持。
二、公眾參與的簡要概況
(一)政治發展態勢下公眾參與是必然發展趨勢
公眾參與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來進行考慮,狹義的公眾參與僅表示公眾參與到相關行政工作人員的投票和選舉過程中,而廣義的公眾參與不僅包括公眾參與到投票中,還包括公眾積極關心國家事務、公共利益,積極參與到相關決策的推進和實施進程中。它最早出現在英國,后來才不被西方民主國家的公共行政領域所引用。這一原則在公共行政場所中運用之后,使得公共行政運作模式發生變化,推動著公共行政向著現代化方向發展。即要想保證公共行政現代化,就必須要實行公眾參與。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其一,世界經濟一體化,使得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要想保證國家在如此激烈的世界經濟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要加大公眾的參與程度。集體智慧能夠保證國家決策的貼合性,從而解決國家遇到的困難問題。其二,網絡的普及使得現代公民接觸的信息越來越多,政府無法再利用傳統的管理方式,封鎖消息無視公眾的知情權。這樣將會引起公眾情緒的不滿。因此,為了保證政府的穩定發展,必須要保證公民知情權的實現,邀請公眾積極參與到日常的決策過程中,實現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
(二)公眾參與的相關理論研究
公眾參與是人民民主權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人民民主權利最早是在法國政治家盧梭的作品《社會契約論》中提出的,所謂的人民民主權利就指的是人民所特有的權利,人民所擁有的最關鍵的權利是國家的立法權。因此,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人民民主權利也得到不斷的擴展,公眾參與就是在不斷擴展中融入其中的。
公眾參與到行政主體進行行政管理的基本思想主要是行政法對行政行為進行調節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控制行政主體權利,從而保護公民合法權益不會受到非法行為的侵害。國家各個行政機關部門在對行政相對人的行為做出反應時要充分地按照相關法律程序來進行。例如,事先向行政相對人說明行政行為的根據;事后為行政相對人提供相關的法律幫助方法等等。因此,公眾參與從理論上來看,各種行政行為都應該在正當法律程序范圍內進行。行政在立法過程中應該廣泛地吸取公眾參與意見和觀點。人民主權原則和行政法學中的控權論以及正當的法律程序原則是公眾參與行政立法的理論基礎。
(三)公眾參與的優點和不利于行政工作發展的缺點
公眾參與在整個政治發展過程中是一把雙刃劍,能給公眾行政政治帶來好處的同時,極有可能對公共行政政治產生一些不利的因素。
1.公眾參與的長處
我們必須要注意到,公眾參與到行政管理工作過程中,是我國政治朝著民主方向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整個親身參與到行政工作過程中,群眾作為決策的直接受惠者可以在參與到行政執法中時,來發表自己的意見,并且從群眾最切實的角度來提出反對意見,能夠幫助公共行政機關針對行政工作做好及時的調整工作,從而幫助公眾行政機關做出正確的行政決策,推動公正行政機關更加合理的運行。同時,能讓公正行政機關更好的尊重人民大眾,保護人民大眾的基本利益。尤其是針對社會上的弱勢群體,例如:農民工,農民工討薪難以及農民工子女上學難等具體問題得到行政管理方面的重視處理,也能使他們的合法權益得到很好的保障。此外,加強了人民大眾對行政主體的監督管理,減少行政機關作出不利于人民發展的決策。行政機關不同于其他政府機構,它不能夠完全徹底的掌握所有所需要的信息,無法針對所面對的客觀事實作出正確的決斷。這就需要公眾參與其中由公眾提供所需要的信息來進行決策的判斷,幫助公眾與人民政府之間達成一種共識,提高整個行政單位的行政效率。
2.公眾參與的弊端
公眾參與不僅存在著長處,同樣對政府的運作存在著阻礙的弊端。這主要表現在公眾參與行政工作中所持有的態度是否端正。如果態度端正并且行政決策符合自身利益,那么兩者之間統一的關系可以促進行政單位工作的順利展開和正常進行。但是如果態度并不端正并且認為行政決策阻礙著自身的利益,那么兩者之間存在的是不統一的關系,這樣的關系不利于行政工作的順利開展,并且有可能導致行政機關受到人民群眾的指責,并且不利于整個政府機關的良好運作。
公眾參與過程中,強調的是集體利益高于一切,并且在進行決策的過程中所堅持的是少數服從讀書的原則,這就在整個參與過程中可能會損害少數人的利益。而且民眾盡管參與到決策中,但并不是全部決策都是由民眾做出的。民眾只是在一個決策形成過程中將人民的意見反映給行政機關,最終的決斷還是需要專業部門進行決定。然而在公共參與行政決斷的過程中,使得行政機關將行政的責任虛擬化,讓行政機關缺乏了必要的責任意識,讓行政主體有了狡辯辯解的機會。另外,公眾參與給行政機關帶來了巨大的財政壓力,同時降低了工作效率,導致整個工作進程成本的增加,不利于行政機關健康的發展。
三、公眾參與對行政法和行政法學的挑戰
(一)對行政機關的挑戰
社會不斷飛速發展,行政單位在行使行政權力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問題,從而導致整個行政部門在行政執法過程中無法做出滿足人民群眾需要的行為對策。因此,在行政執法過程中要求公眾參與其中,可以幫助決策更好地貼近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因為公眾在參與到實際的行政決策制定過程中,能夠幫助公眾更好的理解行政決策,因此在不同的行政機關都需要將人民群眾的意見作為自己決策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公眾參與到各行政機關的決策制定過程中,消耗著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導致整個行政部門再展開行政工作過程中成本加大。因此,如果在公眾參與行政決策的過程中只是為了擺出一種政府和人民親好的形式,那么公眾參與到行政決策中的價值也就無從下手去考慮和思索。目前我國在整體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因此不同地區之間的經濟結構存在著很大的不同。
(二)對行政理論方面的挑戰
目前,公眾參與的背景下,行政法學需要對相關而的行政理論的內涵和外延進行重新地界定,并且在此原則上對行政理論進行進一步地認識。行政法中的行政訴訟以及行政法學的研究領域都會因為公眾參與的介入而發生新的變化。我國在對行政立法方面還沒有完善的制度來進行規范,公眾參與的領域不斷延伸則會給行政理論的發展帶來巨大挑戰。無論是在私法方面,還是在公法方面,公眾參與都會進行不同程度的干涉和影響。
(三)對行政行為方面的挑戰
當前社會不斷發展,公眾參與得到很好的推動,在當前整個社會發展態勢之下,行政部門在采取一些行政行為時也要與時俱進。并且如果在采取措施過程中,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將會給國家政治帶來了很大的壓制。因此,公眾參與到行政管理中會對行政主體產生一些限制作用,并且對整個行政主體的威信方面產生十分不良的影響。另外,如果在公眾參與過程中,缺乏一個有效的鼓勵機制,將會嚴重地束縛公眾參與到行政管理中的積極性,并且公眾會對行政主體產生一種質疑的態度。這對政府的發展起著十分不利的作用。并且現代政府受到我國傳統政府管理的影響,對人民民主持有忽視的態度,并且法治觀念還需要進一步的增強。從這一個角度來看,公眾參與到形成管理過程中一定會對行政單位采取的行政行為形成挑戰。
四、結語
公眾參與到日常行政單位中的行政執法過程中,不僅緩和了公眾與社會行政機關之間的關系系,同時還能為目前社會行政機關工作轉型提供群眾支持,從而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立貢獻屬于自己的一份力。
[參考文獻]
[1]孫麗敏.公眾參與趨勢對行政法和行政法學的挑戰[J].中國法學,2005(6):132-134.
[2]王思穎.公眾參與趨勢對行政法和行政法學的挑戰[J].法制博覽旬刊,2014(4).
[3]馮天舒.公眾參與趨勢對行政法和行政法學的挑戰[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132-134.
中圖分類號:D9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9-0127-02
作者簡介:于永新(1985-),男,吉林柳河人,本科,牡丹江邊防支隊,研究方向:刑法和行政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