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愛國
中共咸安區(qū)委黨校,湖北 咸寧 437000
?
《國家賠償法》解讀
戴愛國
中共咸安區(qū)委黨校,湖北咸寧437000
摘要:國家賠償制度是重要的人權保障制度。我國《國家賠償法》的制定和修改,我國國家賠償制度的逐步完善,對于更好保護被侵權人依法獲得國家賠償?shù)臋嗬?guī)范和促進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使職權,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都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國家;賠償;修法;亮點
國家賠償制度是重要的人權保障制度。我國憲法第41條第三款規(guī)定:“由于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guī)定取得賠償?shù)臋嗬!薄橐婪ūU瞎襁@一憲法權利的實現(xiàn),八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于1994年5月12日制定了《國家賠償法》,這標志著我國國家賠償制度的正式建立。從立法目的看,《國家賠償法》兼有權利救濟功能和權力監(jiān)督功能,兼顧了權利保護與職權監(jiān)督。這有利于充分體現(xiàn)“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精神和“以人為本、立法為民”的法治理念,有利于落實“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jiān)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的現(xiàn)代法治精神,有利于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wěn)定。從構成要件看,國家賠償必須具備五個要件,一是主體要件,國家賠償?shù)那謾嘀黧w是國家機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二是行為要件,國家對侵權主體實施的職權行為承擔賠償責任;三是損害結果要件,有損害才有賠償。確定損害的存在是取得國家賠償?shù)牡谝灰凰氖且蚬P系要件,損害后果必須是職權行為導致的才能獲得國家賠償;五是“有法律規(guī)定”要件,國家賠償?shù)姆秶①r償程序、賠償方式、賠償標準等,都必須在《國家賠償法》或其他法律中有明確規(guī)定,這是國家賠償責任的一個重要特點。
國家賠償?shù)呢熑沃黧w是國家,賠償費用由財政支付,賠償義務機關具體履行,而實施職務侵權行為的公務人員并不直接對受害人承擔賠償責任。行政賠償義務機關的確定實行“誰行為,誰負責”、“行政主體原則”、“有損害必有承擔責任的主體”原則。刑事賠償義務機關包括行使偵查、檢察、審判職權的機關以及看守所、監(jiān)獄管理機關。
《國家賠償法》被譽為“國家保護人權之法”,但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舊《國家賠償法》存在賠償范圍過窄,賠償程序?qū)r償義務機關約束不夠,沒有明確檢察機關的監(jiān)督程序,賠償經(jīng)費不到位等問題,以致《國家賠償法》被人們戲稱為“國家不賠法”。為解決這樣突出問題,2010年4月29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對《國家賠償法》進行了第一次修改。這次修法主要修改了國家賠償?shù)臍w責原則、賠償范圍、賠償程序、監(jiān)督程序、精神損害賠償、賠償費用支付保障等方面,從而大大完善了我國國家賠償制度。為與新修改的《刑事訴訟法》相銜接,2012年10月又對《國家賠償法》進行了第二次修改,這次修法只修改了《國家賠償法》第19條第三項。
2010年4月對《國家賠償法》的修改,修法亮點明顯,至少可以概括出以下五大修法亮點:
一是國家賠償?shù)臍w責原則多元化,不再強調(diào)“違法”,拓寬了國家賠償范圍。行政賠償實行違法歸責原則,以職權行為違法為承擔賠償責任的前提和標準。這與依法行政強調(diào)的職權法定、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等行政法基本原則、基本要求相一致,也與行政訴訟法確定的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相符合,可以避免過錯原則主觀認定方面的困難,便于受害人取得國家賠償,也便于區(qū)分國家賠償與國家補償。刑事賠償實行違法歸責原則與結果歸責原則相結合。結果歸責原則,又稱為無過錯責任原則、危險責任原則,指在公務活動中,只要有損害結果發(fā)生,國家就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二是取消了刑事賠償中的確認程序。舊法規(guī)定的司法賠償?shù)倪`法確認程序飽受詬病,常被賠償義務機關用來阻止權利人獲得賠償。因此,修法刪除違法確認程序,有利于公民求償權的順利實現(xiàn),恢復《國家賠償法》的救濟功能。新法規(guī)定賠償請求人在2年內(nèi)可直接要求賠償義務機關賠償,暢通了刑事賠償請求渠道。
三是規(guī)定了檢察機關的監(jiān)督權,強化了賠償監(jiān)督。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作出的決定,發(fā)現(xiàn)違反《國家賠償法》規(guī)定的,應依法向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提出意見,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應依法重新審查并依法作出決定。
四是明確規(guī)定了精神損害賠償。《國家賠償法》第三十五條規(guī)定:“有本法第三條或者第十七條規(guī)定情形之一,致人精神損害的,應當在侵權行為影響的范圍內(nèi),為受害人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造成嚴重后果的,應當支付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五是明確了賠償決定的履行期限,完善了賠償費用支付方式。賠償請求人憑生效法律文書向賠償義務機關申請賠償。賠償義務機關應依法向有關的財政部門提出支付申請,財政部分依法支付賠償金。
總之,盡管《國家賠償法》只有42條,但《國家賠償法》的出臺仍是我國法治建設和人權保障的重大進步,具有里程碑意義。經(jīng)2010年和2012年兩次修改后,我國國家賠償制度已經(jīng)比較完善,對于更好保護被侵權人依法獲得國家賠償?shù)臋嗬?guī)范和促進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使職權,促進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等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陳國棟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適用與實例[M].北京:法律出版社出版,2013.4.
中圖分類號:D922.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9-0243-01
作者簡介:戴愛國(1969-),男,漢族,湖北咸寧人,法學本科,中共咸安區(qū)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行政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