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 丹
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102206
?
自由貿易園區的國際法淵源
叢丹
華北電力大學,北京102206
摘要:國際上對自由貿易園區的規定散見于一些條約法典之中,《京都公約》以自由區的形式對自由貿易園區做出了第一次規定。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分工協作的加強,各國通過簽訂一系列國際公約來規范稅收、監管等行為,以促進國際經貿的發展。
關鍵詞:自由貿易園區;國際法;淵源
一、自由貿易園區概述
(一)自由貿易園區的概念
有關自由貿易區的內涵普遍存在兩種理解:一種是指國家間自由貿易區,即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第24條第8款第2項所定義的Free Trade Aiea(FTA)。另一種是《京都公約》中,Free Trade Zone(FTZ)的概念,我國商務部和海關總署《關于規范“自由貿易區”的函》稱之為“自由貿易園區”,加上一個“園”字,以便于與前者相區分。根據公約的規定,“自由區”是指一國的部分領土,在這部分領土內運入的任何貨物就進口稅及其它各稅而言,被認為在關境以外,并免于實施慣常的海關監管制度。
(二)自由貿易園區的法律特征
1.境內關外的監管模式
“境內關外”的監管模式是自由貿易園區最鮮明的特點,作為一國境內的特殊區域,園區內的關稅、增值稅,流通稅可以減免,在不出國門的情況下,企業能夠享受有關優惠政策,便利化的制度也會提高通關速度,減少繁瑣程序,這樣有利于“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加工貿易發展,減少了企業的物流成本。
2.設區國政府管轄原則
自由貿易園區并非行政上獨立的區域,而是政府在該國境內開辟的一個區域。因此,作為設區國的一個特殊經濟管理區域,設區國政府通過在園區內設立管理機構代表政府對該自由貿易園區進行管理。[1]
3.地理位置具有隔離封閉性
自由貿易園區實際是一國國內的一塊特殊區域,有明顯的物理分割線,隔離設施內外實行不同的經濟政策,由海關進行全封閉管理。
4.一般采取區港聯合形式
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良好的交通條件是園區選址考慮的首要因素。由于自由貿易園區是由自由港發展而來,自由港擁有便利的運輸條件,有利于貨物的進出,因此,自由貿易園區一般會采取港區聯合的形式,即將園區建在港口附近或是相毗鄰地區,發展對外貿易。
5.政策具有特別的優惠性
作為一國具有特殊地位的區域,為了實現其更好的發展,在特定的時期內,國家給予園區特別的優惠政策,以吸引外資,促進園區經濟發展。在自由貿易園區內,可以享受優惠的稅收、投資政策。
二、WTO/GATT關于自由貿易園區的規定
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中第24條中“關稅聯盟和自由貿易區”的相關規定,我們可以視為GATT允許成員方以自由貿易園區或關稅同盟的形式締結地區自由貿易協定。雖然在WTO協定中,關于自由貿易園區的調整并沒有具體的法律規定,但是WTO體制下的基本規則仍適用于自由貿易園區。
(一)最惠國待遇原則的適用
一般情況下,WTO的成員國之間應無條件適用最惠國待遇,但也存在例外情況,GATT第24條下的關稅同盟和自由貿易園區就是協定的例外規定,即對于關稅同盟或自由貿易區成員國之間相互給予的優惠,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其他締約方不能自動獲得。
GATT規定下的最惠國待遇原則應同樣適用于自由貿易園區,雖然自由貿易園區位于一國境內,但是園區對于外國商品或貨物進出實行統一的政策標準,沒有在國產商品和進口商品之間實施歧視待遇,這便是最惠國待遇的現實表現。
(二)國民待遇原則的適用
國民待遇通常是指締約方一方保證締約另一方的公民、企業和船舶在本國境內享受與本國公民、企業和船舶相同的待遇[2]。嚴格講就是外國商品或服務與進口國國內商品或服務處于平等待遇的原則。國民待遇適用于國內稅收和政府管理。對于自由貿易園區而言,對于進入園區內或是由園區內運往國外而不是進入本國市場的商品或服務均視同進口或出口,并且免征關稅。各方在其境內,在投資管理、經營、運營、維護、使用、銷售和清算方面,應當給予另一方投資者及其投資,不低于其在同等條件下給予其本國投資者和投資的待遇。[3]
三、其他國際公約關于自由貿易園區的規定
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分工協作的加強,各國通過簽訂一系列國際公約來規范稅收、監管等行為,以促進國際經貿的發展。
在國際公約上,《京都公約》第一次對自由貿易園區做出規定。對在進入自由區內的貨物實行特殊的關稅政策,包括關稅豁免以及其他各項關稅的減免。其次,在海關監管方面,原則上對自由區內的貨物不受一國海關法的監管,但是這種境內關外的監管模式并不代表不受設區國政府管轄。在行政管理體制方面,仍由國家進行統一管理,國家會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對全國的自由貿易園區進行統一管理。
四、結語
我國的對外開放是逐步演進的,自由貿易園區的發展,從本質上來說是順應經濟全球化的產物,是一國實施更加開放戰略的產物。所以,以國際組織的相關條約為依據,為建立自由貿易園區提供法律保障。
[參考文獻]
[1]張小玲.我國建立自由貿易園區法律問題研究[D].海南大學,2010:34.
[2]沈四寶.世界貿易組織法教程第二版[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1:52.
[3]呂娜.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合作的內容框架——解讀<投資協議>[J].群文天地,2012(14):63-1027.
中圖分類號:D922.29;D9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9-0252-01
作者簡介:叢丹(1990-),女,滿族,遼寧人,華北電力大學,國際法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