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京
揚州大學法學院,江蘇 揚州 225127
?
反家暴干預機制探討
林京
揚州大學法學院,江蘇揚州225127
摘要:反家暴法,相關干預機制需盡快跟進。干預機制主要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三個階段。有關部門和全社會通過多種渠道保護家暴受害者,使受害者能夠走出家暴陰影,回歸正常生活。
關鍵詞:反家庭暴力;干預機制
2016年3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是一部預防和制止家暴的立法,體現了國家對人權的尊重。為了有效控制和處理家庭暴力案件需要相關干預機制進一步細化。
一、反家暴的事先干預機制
(一)舉辦普法宣傳活動
利用“三八”婦女節、國際反家庭暴力日、國家憲法日等各類節日,組織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委員會各成員單位聯合開展各種形式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組織婦女學習法律文化,提升女性維權意識;組織成立反家庭暴力志愿宣傳隊,在社區、農村舉辦反家庭暴力宣稱。轉變社會態度,提高公眾對家庭暴力的認識,改變人們對于家庭暴力是“家務事”的傳統看法,讓社會公眾知道家庭暴力并不是個人和家庭間的私事,而是一種嚴重侵犯人權、違反社會道德的犯罪行為。
(二)農村反家暴的基礎建設
由于其經濟地位獨立性較差,“男尊女卑”、“夫權至上”、“寧拆十座廟,不會一樁婚”傳統觀念的影響,農村女性遭受家暴的比例相比于城市更為普遍。農村婦女受文化水平不高、法律意識淡薄的影響,她們常常遭遇舉證難、維權難,不知道如何去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2010年陜西省開展的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顯示,在整個婚姻生活中遭受過配偶侮辱謾罵、毆打、限制人身自由、經濟控制、強迫性生活等不同形式家暴的女性占26.4%,其中,明確表示遭受過配偶毆打的已婚女性為11.9%。陜西省農村女性遭受配偶不同形式家暴的比例是城市女性的2-3倍多。基層法院辦理的離婚案件中有三分之一涉及家暴。因家暴引發受害婦女殺夫等“以暴抗暴”的刑事案件不在少數。從受暴對象看,妻子占90%以上,老人占4%,兒童占3.3%。①
基層村將“反對家庭暴力、構建和諧家庭”寫入《村規民約》,對全體村民進行有效的自治約束。發揮好農村反家暴維權平臺作用,完善婦女的訴求表達渠道。加強婚姻家庭調解員、人民陪審員等群體的法律政策、心理咨詢和工作業務等方面的學習培訓,積極配合法院、公安等部門涉及家庭暴力案件的調查、取證、調解、審理等工作。
二、反家暴的事中干預機制
(一)設立家庭暴力110報警救助中心
在各基層派出所設立反家庭暴力報警中心,負責管轄范圍內涉及家庭暴力的各種求助,對受害人投訴的家庭暴力事件予以勸阻、調解;對正在實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報案的,派出所應及時出警處理;對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家庭暴力,應視情節輕重對施暴者依法予以治安處罰。對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于行為不構成治安處罰標準的,長沙市東屯渡派出所的做法值得借鑒:對第一次投訴進行調解,對施暴者進行批評教育;對第二次投訴進行調解,予以50元罰款;第三次投訴,對施暴者進行拘留。
(二)建立家暴案件回訪追蹤制度
對當事人進行危險評估,對危險的較高地近期定期回訪追蹤,從根源杜絕家暴行為反復發生。婦聯、派出所對發生過家庭暴力的家庭制作檔案,通過數據分析,例如施暴頻率,屢教不改者比例、施暴者的心理狀態、受害者的應激反應,從而制定更為合理高效的對策。
(三)鼓勵反家暴NGO組織建立
反家暴NGO組織在反家暴中有著多種作用,如婦女工作技能培訓、心理治療、反家暴宣傳等。筆者認為西方的互助會模式值得借鑒。與會者大都是家暴受害者,基于同病相憐,別人的遭遇和鼓勵更能觸動內心,從而打開心防,走出家暴陰霾,樹立自信,積極利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三、反家暴的事后干預機制
(一)發放人身保護令
發放“人身安全保護裁定”。法院在審理離婚、離婚后損害賠償、婚姻無效、撤銷婚姻等四類重點民事案件中,運用“人身安全保護裁定”等措施,加強司法保護,并對家庭暴力行為進行相應民事制裁。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及時發現和制止家庭暴力情形,以充分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人民法院依法受理的涉及家庭暴力的民事案件,公安機關作出的家庭暴力告誡書可以作為人民法院認定實施家庭暴力的證據。
(二)多渠道救助家暴受害者
法院聘請心理咨詢師對受害婦女進行心理治療、對加害人予以心理矯正,調解修復破損婚姻關系。有關部門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咨詢、醫療救治、庇護所、心理輔導、行為矯正、就業培訓和推薦就業等服務,在各階段為受害者提供多渠道的支持與保護,從源頭上預防與制止家庭暴力發生。
四、結語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暴并不是家務事,反家暴關系著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反家暴任重而道遠,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反家暴干預機制主要從制裁家庭暴力違法犯罪行為和預防家庭暴力行為兩個方面,綜合運用法律、行政、教育、調解等多種有效手段進行治理。
[注釋]
①http://sn.ifeng.com/zixun/jinrishanxi/detail_2015_11/23/4586199_0.shtml.
[參考文獻]
[1]巨東紅,林榮海.社區介入:家庭暴力干預的一種途徑[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2]楊肖光,梁鴻,趙德余,錢序.廣西家庭暴力干預政策制定與執行過程分析[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1(2).
[3]侯國鳳,戴香智.湘潮社會生態系統視角下家庭暴力干預路徑分析[J].湘潮(下半月),2011(9).
中圖分類號:D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9-0259-01
作者簡介:林京,男,江蘇揚州人,揚州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婚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