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風亭
(541006 廣西師范大學 廣西 桂林)
消費者權利性質辨析
陳風亭
(541006廣西師范大學廣西 桂林)
理論界對消費者權利性質的認識有三種不同觀點即特別民事權利論、復合性質論和人權論,筆者在分析這三種觀點的基礎上得出消費者權利的性質體現了人權屬性。
消費者權利;特別民事權利論;復合性質論
(一)消費者權利的緣起
消費者權利這一概念從其被提出到逐步得到各國立法的承認是一個動態的向前發展的過程。消費者權利這一概念產生于消費者運動的發展,并隨著消費者運動的高漲得到各國的普遍認同。自從消費者權利被提出以來,一方面,消費者權利的內容得到不斷充實。另一方面,從性質上來看,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以法定權利的形式確認消費者權利。此外,世界各國愈來愈重視保障消費者的權利,維護消費者的合法利益。
(二)消費者權利的概念
從法律的角度看,權利實際上是一種利益的確認,它的功能在于定分止爭。消費者權利并非是一種新型的權利,而是從權利主體——消費者角度提出的權利概念①。據此,消費者權利即指由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所確認的,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為或不為一定行為,以實現其利益的能力或資格。
關于消費者權利的性質之定位,主要存在三種觀點即特別民事權利論、復合性質論和人權論。
(一)特別民事權利論
特別民事權利論認為消費者權利是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時依法享有的受法律保護的權利②。 這種觀點認為消費者權利的主體皆為私法(民法)上的主體,因為消費者權利的主體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適用的法律也是民事法律,所以,消費者權利具有民法權利屬性。此外,他們更承認消費者權利具有特別性或現代性。當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消費者可向經營者主張懲罰性賠償。懲罰性賠償這一制度設立的目的是威懾和懲罰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遭受損害的經營者,并對消費者的損失給予特別賠償。國家這些的規定恰好體現了消費者權利是“特別”或“現代”民事權利。將消費者權利定性為民事權利之一種、私權之一種,有助于強化私權利對不正當行使的公權力的抗衡和抵制,有助于實現中國的民主與法制。
但是這種觀點也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它只能解釋具有私權性質的消費者權利,而對于具有公權力性質的消費者權利并不能充分予以解釋,比如知情權。所以,由此可以看出,我國法律對知情權的規定充分體現了國家對消費者這一特定主體的傾斜性保護,因此知情權更像一種經濟法權利,而非民事權利。
(二)復合性質論
1.消費者權利具有多重性質
有學者認為,目前我國法律規定的消費者權利中,安全權、求償權、人格尊嚴權具有民事權利屬性,知情權、公平交易權具有經濟法權利屬性,自主選擇權、求償權具有經濟法權利和民法權利雙重屬性,結社權、接受教育權、民族風俗習慣受尊重權、監督權具有憲法和經濟法的雙重屬性③。原因在于消費者權利這一概念是從消費者的角度對其進行下定義的,所以,消費者權利這一集合中所包含的各種具體權利可能具有多種不同的性質也在常理之中。因此,消費者權利并非具有某一單個權利的性質比如民法、經濟法或人權,而是兼具有多重性質,具有憲法、民法、經濟法相交錯的性質。
2.復合性質論之局限性
雖然這種觀點有一定道理,但筆者并不完全認同這種說法。原因如下:①該種主張消費者權利具有多種屬性并未真正準確定位消費者權利的性質。因為只有在結合國內外立法實踐及各國學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而得出消費者權利的性質只有一個,才是對消費者權利的準確定位。而這種將消費者權利的性質定位為多種屬性,將會導致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性質不明,調整方法、調整對象不明,不利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②根據這種學說,消費者權利的性質具有多種,因而消費者權利究竟是哪一種權利便模棱兩可。當面對消費者問題時,消費者享有的權利究竟應當采用何種法律手段進行保護,如何適用法律也就令人費解。
(三)人權論
1.消費者權利符合人權的普遍性要求
人權的普遍性要求包含了三個內容即主體的普遍性、內容的普遍性以及價值的普遍性。人權主體普遍性的實質是人權主體的平等,即人人皆平等地享有各項權利④。因為人權主體的普遍性,所以,消費者在特定的情況下也是人權的主體,故其符合人權的普遍性要求。消費者權利就是人權的內容之一,其依據在于生存權,因為消費者的各項權利大都以保障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為目標。
2.消費者權利也完全符合人權的絕對性要求
人權的絕對性,主要是指部分權利是由于人性或人的本質而應當并可能在同等程度上適用于一切人的性質⑤。人權的全部內容都以人作為自然生命的存在和發展為依據,這一點與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立法宗旨相符合。消費者權利不單單涉及消費者經濟上的利益,其關注的焦點乃是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消費者與經營者進行消費行為時,消費者的目的在于獲得維持自身生存所必須的基本物質生活資料。
(一)立法現狀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消費者權利如結社權、接受教育權、監督權均在憲法條文中有所體現,這表明這部分消費者權利是憲法中人權的體現,而其他的未被憲法所確立的消費者權利也是憲法中人權的體現。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關系日益復雜,人們對權利的需求也隨之增進,因而導致憲法所列舉的權利并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生活的實際需要。因此,現行憲法第33條增加“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作為其第3款內容,突出了憲法保障人權或公民基本權利這一核心價值取向⑥。“人權條款”是一個概括性權利條款或者說是兜底性的權利條款,為以后公民基本權利的確認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人權條款”入憲,表明“憲法以外還有基本人權”,所以自然需要對那些憲法沒有明示規定但實際上已具備基本權利品格的人權給予同樣的尊重和保障。
(二)消費者權利定位人權的意義
首先,在客觀上豐富了人權理論的內涵,有利于我國法律對消費者權利進行保護。其次,還暗示或揭示了人權是一個發展的概念。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消費者權利的內容將會不斷擴展以更好的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時,人權保障有賴于社會發展,人權保障水平會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提高。這種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的動態關系有利于消費者權利的保護及我國人權的實現。再次,將消費者權利定位為人權使得其在所有消費者保護法規范中居于統領地位,即其他法律規范中的權利均服務于作為人權的消費者權利。因為此時的消費者權利與憲法權利處于并列的位置,不必屈從于其他憲法權利,所以這將會使消費者權利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最后,維護經濟正義和保障人權是各國消費者保護法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因此,消費者基本權利在各國法律中被確認,使人類與消費生活有關的基本人權的實現有了法律上的可能性。
從上文的分析中不難看出,特別民事權利論、復合性質論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將消費者權利定位為人權,肯定了國家對于保護消費者權利的義務。在消費者權利得到保護的過程中介入了公權力,無疑將會使我國以生存權和發展權為基本人權得到充分保障和實現。
注釋:
①董文軍:“平等視野中的消費者權利解讀”,載法制與社會發展(雙月刊)2007年第2期
②李昌麒,許明月:《消費者保護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76頁
③朱牧:“論消費者權利的經濟法屬性”,《時代金融》,2012年第2期中旬刊
④徐顯明:《人權法原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86頁
⑤楊成銘:《人權法學》,中國方正出版社2003年版,第59頁⑥張薇薇:《憲法未列舉權利比較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160頁
[1]王曉曄:《經濟法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
[2]王全金:《經濟法基礎理論專題研究》,中國檢察出版社2002年版
[3]沈萌:“論消費者權利”,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4月
[4]董文軍:“平等視野中的消費者權利解讀”,載法制與社會發展(雙月刊)2007年第2期
[5]李昌麒,許明月:《消費者保護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陳風亭,1992年,女,漢族,江蘇徐州人,法律碩士,廣西師范大學,主要從事法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