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詩
西華師范大學法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2
拒絕家庭冷暴力
唐詩
西華師范大學法學院,四川南充637002
摘要:2016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實施,反家暴法第二條對“家庭暴力”的范圍作出了規定,這也是家庭冷暴力首次被納入法律的規范當中,本文就將對“家庭冷暴力”的概念、特征等方面來對冷暴力作出探討并提出預防家庭冷暴力的建議。
關鍵詞:家庭冷暴力;特征;成因
一、家庭冷暴力的概述
(一)家庭冷暴力的含義
所謂家庭冷暴力,一般是指當夫妻之間或者其他成員之間發生矛盾時,不是通過理性方式處理,而是對對方表現出冷淡、輕視、放任、疏遠、侮辱等,如不理睬對方、將語言交流降低到最低程度、夫妻之間停止或敷衍性生活、不做或盡量少做家務、或者冷嘲熱諷、侮辱對方人格等,從精神上傷害虐待對方的一種非正式暴力行為。與傳統的以肢體動作為主要表現形式(如拳腳相向)的“熱暴力”,“冷暴力”是以言語為主要工具的,它一開始就是指向精神侵害。
(二)家庭冷暴力的特征
家庭冷暴力是家庭矛盾協調中的一個隱形的殺手,這種方式使得家庭成員之間形成一種慣有的相處模式。根據我國現有的統計數據,家庭冷暴力已成為了我國家庭暴力的主要形式,在三種家庭暴力形式當中居首位,它對家庭、社會及未成年人的危害不容忽視。
1.普遍性
中國法學會曾對浙江、湖南、甘肅三省3500多個家庭作為調查,在發生矛盾的家庭中,有88%會出現夫妻雙方互不理睬的現象,在發生矛盾的家庭中,六成以上的家庭都出現了丈夫不理睬妻子的現象,還有丈夫長期拒絕和妻子過性生活,阻撓妻子和異性朋友來往,對妻子實行經濟上的控制。而中國著名心理學家劉吉吉對北京、天津、武漢、長沙四地兩千多個家庭的調研結果也表明,有93%的家庭對自己的婚姻質量不滿意,70%以上的家庭都有過或正處于不同程度的冷暴力。以上的數據顯示,冷暴力在現代家庭生活中占的比重越來越大。
2.隱藏性
冷暴力多發生在夫妻之間,當雙方的關系沒有達到完全破裂、但是家庭矛盾在上升的情況下,冷暴力的不作為使得這種矛盾只在家庭成員中知曉。同時因為它只是一種精神上的虐待,不見血,也不會有任何受傷的痕跡,同時心理傷害的舉證說明又缺乏可操作性。這些因素減少了外界的介入,給冷暴力形成了一個私密的成長空間,所以使得冷暴力得到了有效的隱藏。不少“冷暴力”家庭看似和睦融洽,甚至令外人羨慕,而實際上夫妻倆貌合神離,只不過是逢場作戲,一旦回到兩人世界,笑臉馬上變成了冷臉,歡聲笑語也隨即消失殆盡,進入了冷漠的僵持、對抗世界。
3.危害性
家庭冷暴力具有極強的隱藏性,沒有身體上的傷痕表明,也不見鮮血,但是危害卻是顯而易見的,甚至可以說家庭冷暴力已經成為現代婚姻的殺手。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每月接診的近500例病例中,因家庭冷暴力引起的占40%。因感情破裂,夫妻雙方長期處在同一個屋檐下,沒有言語交流,在這種尷尬、冷漠的環境中持續生活,對夫妻雙方的心理會造成極大的負擔。有研究表明,受“冷暴力”傷害的婦女,由于長期受到雙方的冷落和漠視,常感到空虛、壓抑等心理情緒,輕者會發生心理畸變,出現抑郁癥;重者會導致精神分裂,甚至自殘、自殺。同時,夫妻間的“冷暴力”也會導致下一代的成長路線發生變軌。有些長期受到冷暴力對待的受害者因忍受不了這種精神折磨而選擇采取過激的行為來宣泄自己的情緒,如自殺或者是傷人、殺人。我國就有五成以上的女性犯罪人是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走上犯罪道路。
二、家庭冷暴力的發展成因
家庭冷暴力在近年來頻頻發生,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析其成因:
(一)男女性家庭地位的轉型
中國從傳統封閉的農耕經濟,經過計劃經濟的轉變,再經過改革開放到市場經濟,這一千多年中,女性的地位在不斷提升。農耕時期,女性只是勞動生產中的附屬品,男性與女性體力上的差異使得男性在生產勞動中起到了主導作用。隨著新時代的到來,體力不再成為謀生的主要因素,女性從家庭的枷鎖中掙脫,不再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也不再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越來越高,思想得到了解放,不再成為男性的附屬物,在經濟上告別了對丈夫的依附。經濟的獨立致使女性提高了自我意識,不再是一昧地聽從男性,她們有了維護自身權利的底氣,改掉了傳統女性軟弱的特質,對于堅持的觀點不愿意讓步。甚至反過來和男性爭論,劍撥弩張,以致于到一種不能緩和的地步。于是這些女性時常會成為家庭冷暴力的“制造者”。而中國男性受中國傳統的男尊女本思想影響上千年,直至現在大部分男性依舊存有大男子主義思想,他們為了捍衛丈夫的尊嚴,或采取熱暴力,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熱暴力容易導致一種失控的場面,于是冷暴力成了主導。于是女性又可能成為家庭冷暴力的“受害者”。
(二)生活壓力的增大
社會的急劇轉型,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壓力的不斷上升。致使人們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經歷在維持生計上,這
種壓力造成現代人的心越來越緊張,越來越敏感。很多人無法轉變自己扮演的社會角色或是家庭角色,于是往往會將自己在工作中受到的挫折失敗帶到家庭中去宣泄。這種現象造成了人們對家庭生活的疏于打理,家庭矛盾的增加。而這種現象更容易發生在年輕夫婦當中,年輕夫婦大多為獨生子女,他們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不愿遷就,不愿妥協,然后容易產生冷暴力。冷暴力的產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夫妻雙方缺乏調解能力的結果。
(三)文化程度的提高
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程度的普及,人們處事上更加理性,再加上法治意識的提升,家庭暴力的形式由熱轉冷。教育程度越高,越會受到君子動口不動手這種思想的約束,覺得肢體暴力并不符合自己高學歷的身份,冷暴力是一種“文明”的暴力方式。盡管冷暴力在性質上依舊是消極的,但是知識人在發生家庭矛盾的時候本能地傾向這種方式。
三、家庭冷暴力的社會干預
雖然《反家庭暴力法》對冷暴力的防治規定了相應的救濟手段,但是要預防和制止家庭冷暴力,光靠法律,靠著公權力的介入是不現實的。因為在家庭冷暴力的實例中,舉證證明冷暴力的存在是很難的。所以即使家庭冷暴力的案件訴至法院,也會因為缺乏證據證明而無法得到處理。
所以家庭冷暴力的解決方式需要不僅僅是事后的懲處,更應該是事前的預防。因此,我們可以以社區為單位,對每戶家庭進行集中宣傳,讓他們了解家庭冷暴力的危害,加強對家庭冷暴力的認識,以期達到預防的作用。同時,公安機關也可以設立家庭冷暴力的投訴受理機構,由專門的婚姻家庭咨詢師和律師作為這個機構的主導人,對此類事件的當事人進行溝通和調節,這也是控制家庭冷暴力發生或者犯罪的有效方法。
在美國,很多州都設有反家庭冷暴力協會,其中會有“婦女庇護所”這樣的分支機構,這是一種非營利性質,專門為受害婦女提供各種服務的民間組織。他們會為受害婦女提供生活上的暫時性包住,也可以對其精神、心理等方面進行輔導和支持。而我國在這方面就相對落后。雖說現在婦女地位提高,但是在很多方面婦女權益依舊得不到保障。針對家庭冷暴力的問題,我國可以借鑒美國成立反家庭冷暴力協會的方式,在婦聯中成立這種分支機構。
筆者認為,社會的干預,道德的影響,比法律更能解決家庭冷暴力的問題。對瀕臨破裂的婚姻家庭給予專業的婚姻指導,對家庭冷暴力的當事人進行溫馨的情感慰藉,比用法律去規范,更能促進家庭的和諧,避免因家庭冷暴力引起的犯罪的發生。
四、結語
《反家庭暴力法》的出臺是為了維護社會的和諧和家庭的安定,但是在法制完善的同時,還需要社會各界一起去建設美好法制未來,為防止家庭冷暴力的發生做共同的努力。
[參考文獻]
[1]李梅.家庭和諧的隱形殺手——家庭“冷暴力”探析[J].東岳論叢,2009(9).
[2]仰瀅,馬建青.家庭“冷暴力”的主要特征與成因分析[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7(2).
[3]成元君.“家庭冷暴力”防治與社會工作干預[J].江西行政學院學報,2007(7).
[4]張樹彧.聚焦家庭冷暴力[J].青年與社會,2013(33).
中圖分類號:B8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7-0195-02
作者簡介:唐詩(1991-),女,漢族,湖南永州人,西華師范大學法學院,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