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柱 馬 昭 鄭明岳 劉金濤 潘衛東
(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 201203)
?
太極拳對老年帕金森病與風濕性相關疾病平衡障礙的療效
張玉柱 馬 昭 鄭明岳 劉金濤1潘衛東2
(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 201203)
太極拳;帕金森病;風濕性相關疾病;平衡障礙;意念
平衡失調導致的跌跤是老年人發生外傷的一個常見原因。很多情況下由于平衡障礙,使得老年人不能進行正常的活動和工作。老年人失足、跌跤可能是由于病理改變所致,也可能是由于空間定位能力衰退及步態改變能力退化,同時與精神情緒因素也有很大關系〔1〕。目前針對帕金森病(PD)和風濕性相關疾病對癥治療的藥物,雖然能夠控制疾病的一些主要癥狀,但是對于平衡障礙療效不顯著,并且在使用西藥治療中存在療效減退、開關等現象,劑量過大易出現較明顯的毒副反應〔2〕,而太極拳在治療上有著其他治療方式不可替代的獨特療效。本文圍繞太極拳對老年人平衡障礙相關的PD和風濕性相關疾病的綜合療效進行綜述。
太極拳是一種結合靜態和動態平衡的行動,是兩種形式之間的過渡動作,是一種系統的多節段、多關節、多方向的行為,它已經成為一個有效的封閉形式的物理動力學鏈為基礎的康復活動。這些具有治療功能的運動方式通過進一步的演變,成為一個以武術鍛煉為基礎同時具有健身功能的運動方式,從而有效提高控制姿勢、步態和身體功能〔3〕。對于PD及亨廷頓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及一些肌肉運動控制不良的骨關節炎和多種慢性疾病均具有很好的輔助治療效果。目前對于平衡和跌倒風險相關因素的研究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其中PD和風濕性相關疾病所引起的功能障礙是兩項重要因素。
PD一種難治的、進展緩慢的原因不明確的腦病。主要的病理改變是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且導致這一病理改變的確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姿勢步態障礙等是PD主要臨床表現,其中起步困難,易跌跤為引起PD患者意外傷害主要原因。大量研究表明太極拳在緩解PD患者平衡障礙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Hackney等〔4〕發現PD患者通過10~13 w的每次1 h的20次太極訓練課程,在Berg平衡量表、PD統一評定量表(UPDRS)、定時起立走測試、前后腳站立試驗、6 min步行試驗及倒走實驗等各項評價指標均明顯改善,同時患者表示在實驗過程中得到了自信,并感受到自身健康狀態改善的滿足感。States等〔5〕安排20例PD患者參加2次/w持續1 h的太極拳訓練,發現患者在6 min步行試驗和握力的測試中,短期與長期訓練均有明顯改善;但在步速、定時起立走測試中沒有明顯的改變。Li等〔6〕對17例在PD Hoehn-Yahr分級評分表評分為Ⅰ~Ⅲ級的輕中度PD患者安排為期5 d每天90 min的短期太極拳練習項目,結果顯示患者在15.24 m(50英尺)速度行走、功能測試等方面有顯著改善,所有參與者在試驗后精神狀態良好,并有繼續參加的意愿。Li等〔7〕進行了太極拳治療PD的多中心、隨機、評價者單盲研究,隨機將195例PD Hoehn-Yahr分級評分表評分在Ⅰ~Ⅳ級的PD患者分為太極拳訓練組、負重訓練組和拉伸訓練組,所有患者按照分組需要參加為期24 w,2次/w,每次60 min的練習課程。結果顯示太極拳組在平衡穩定偏移測試和方向控制測試比其他兩組表現更好,在步態和強度測試、功能性前伸的評分和坐、起、走時間測試、UPDRS中的運動部分評分(PartⅢ)等表現都要好于拉伸訓練組,在跨步長度和功能性前伸優于負重訓練組。在防止跌撲方面,太極拳組和拉伸組效果相近且太極拳的訓練療效在干預訓練結束后3個月依然存在。太極拳能降低輕中度PD對患者的平衡損傷,提高患者的運動能力且有明顯減少摔倒的作用,故太極拳可以作為一個合適的、安全有效的PD輔助治療方法。
風濕性疾病病變場所涉及廣泛,無論是致密結締組織如軟骨和肌腱,還是疏松結締組織,均可有廣泛的不同程度的損害,繼而影響患者的平衡功能。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慢性、全身炎癥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導致肌肉骨骼系統的破壞。現代醫學治療的主要目標是緩解疼痛,減輕炎癥反應,減慢或阻止關節損害,預防殘疾,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常用治療藥物有非甾體抗炎藥、抗風濕藥、糖皮質激素、中草藥制劑和生物制劑。但是藥物治療常會引起胃腸道反應,肝腎等內臟損害〔8〕。大量研究顯太極拳對于風濕性相關疾病是一個可行的運動療法。Uhlig等〔9〕讓15例RA患者接受2次/w,每次60 min,為期12 w的太極拳訓練,結果顯示太極拳練習提高了患者下肢肌肉功能,同時定性分析表明患者自覺身體狀況有所改善,運動時更加自信,平衡能力也有所提高且每天的活動時間有所增加,日常生活中身體的疼痛也有所緩解。Wang等〔10〕采用隨機對照單盲試驗將40例脛骨關節炎的患者隨機分配到太極拳訓練組和注意力控制組,各組進行12 w,2次/w,每次60 min訓練。結果發現太極拳組在骨性關節炎指數評分表(WOMAC)疼痛評分、WOMAC軀體功能、病人的整體視覺模擬評分、定時站測試、醫師評分、抑郁量表評分、自我效能感評分等有明顯的改善。Wang〔11〕采用隨機單盲試驗將20例處在功能性Ⅰ或Ⅱ級RA患者隨機分為太極拳訓練組和注意力控制組,各組進行為期12 w,2次/w的訓練。通過美國風濕病學會(ACR)20個評判標準,對患者功能能力、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及抑郁指數進行評估,結果發現太極拳組評分較高,并在殘疾指數、抑郁指數上有較大改善。Wang等〔12〕將66例纖維肌痛患者隨機分為太極拳組與健康教育合并拉伸訓練組,各組進行為期12 w,2次/w、每次60 min訓練,通過纖維肌痛影響問卷評分對患者的癥狀改善進行評分(評分越高,代表癥狀越嚴重),結果提示太極拳組在纖維肌痛影響問卷評分較低。太極拳在治療風濕性相關疾病時,能夠通過增強下肢力量、緩解身體疼痛等改善運動能力,增強軀體的活動能力從而調節人體平衡能力,并可以增強患者自信心,提高生活質量。因此,對于風濕性相關疾病,太極拳可以作為一個安全有效的鍛煉方法。
4.1 太極拳在研究中干預時間的長短 在相對較短的干預時間內太極拳所產生的作用主要是減輕疼痛,提高肌肉力量等。Osteras等〔13〕通過讓骨關節炎患者經過為期12 w的太極拳訓練,同時應用WOMAC疼痛量表進行評價,結果發現太極拳有減低疼痛的作用。Audette等〔14〕通過讓受試者進行為期12 w,3次/w的太極拳練習發現可以提高受試者下肢力量及平衡功能和靈活性。太極拳干預時間較長的情況下,其產生的作用則主要是改善患者整體的平衡功能。Wong等〔15〕通過讓受試者練習為期4年的太極拳,5次/w,結果顯示,受試者在穩定性、重力中心速度等整體的平衡功能都要優于對照組。短時間太極拳訓練對機體的調節主要是通過改善肌肉功能,調節局部位置(比如肘腕關節功能)等實現的,但只有通過長時間的練習才能達到整個平衡系統的改善。
4.2 太極拳在老年疾病治療中強調意念的運用 傳統認識認為太極拳不是單純的身體活動,而是一種意念先行,身體隨之而行的活動,并且有著特殊的運動規則。國際上關于太極拳的臨床研究中很少會明確提及太極練習中意念的問題,但是通過結合研究結果發現這些研究同樣可以證明意念的存在。如Li等〔7〕在應用拔伸體操、負重訓練及太極拳3種方法治療PD,雖然三者都是通過活動身體進行治療,但是半年后太極拳效果最好。正是因為太極拳是在意念先行,身體隨后,而體操是隨意活動,身體到哪里不需要事先想,是隨意的重復運動,這便是強調了意念的重要性,也是太極拳不同于體操與無意識運動的重要因素。Li等〔16〕采用低強度鍛煉和太極兩種方法治療有早期睡眠障礙的老年患者,為期6個月,結果顯示太極拳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量表得分、PSQI總得分、睡眠評價量表獲得更高分數〔17〕。太極拳練習不僅在動作外形上,更重要的是鍛煉意志與動作一致,順乎自然地密切配合〔18〕。這種通過意念引導的方式,也正是太極治療作用的關鍵。
4.3 太極拳中“式”的選擇 太極拳在國內流派甚多,招式亦各有所側重,國家機構認定的就有6家:陳式、楊式、吳式、武式、孫式、和式〔19〕。但是目前有關太極拳治療作用的研究中不特別強調太極拳種類,Li等〔20〕僅提到采用的是太極拳24式,并未說明哪一類,有的研究者〔21〕采用的是簡化的楊式太極,甚至有研究者采用的是直接由傳統太極拳化裁出來的動作,Zeeuwe等〔22〕采用的是傳統的楊式太極拳的化裁動作。雖然選用太極拳種類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都起到了較好的治療作用。太極拳這項采取“由內而外”重視意念的鍛煉方式,可能成為一種高級的理療康復手段,為老年性疾病所導致平衡及運動障礙得到有效緩解和治療提供了新的手段。
綜上,太極拳對PD和風濕性相關疾病患者有很好的恢復作用。太極拳可以提高老年人握力,增強下肢力量和肌肉的功能、平衡和靈活性,緩解身體疼痛、抑郁和焦慮,改善運動能力,并增強自信繼而提高生活質量。但是量化研究仍限于太極拳的某個動作或連續幾個動作或簡單的套式,系統研究尚有很大空間。練習太極拳的時間長短及意念的并行可能是進一步研究的方向之一。
1 李日臻,劉運林,王良鑫.腦靈湯結合太極拳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康復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7):693-4.
2 潘衛東,元唯安,方正龍,等.增效安神止顫2號方對帕金森病運動與非運動癥狀療效評價〔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23(4):29-34.
3 Mao DW,Hong YL,Li JX.Characteristics of foot movement in Tai Chi exercise 〔J〕.Phys Ther,2006;86(2):215-22.
4 Hackney ME,Earhart GM.Tai Chi improves balance and mobility in people with Parkinson Disease〔J〕.Gait Posture,2008;28(3):456-60.
5 States RA,Spierer DK,Salem Y.Long-term group exercise for people with Parkinson's disease:a feasibility study〔J〕.J Neurol Phys Ther,2011;35(3):122-8.
6 Li F,Harmer P,Fisher KJ,etal.Tai Chi-based exercise for older adul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a pilot-program evaluation〔J〕.J Aging Phys Act,2007;15(2):139-51.
7 Li F,Harmer P,Fitzgerald K,etal.Tai Chi and postural st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J〕.N Engl J Med,2012;366(6):511-9.
8 徐榮娟.內科學〔M〕.第2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309-15.
9 Uhlig T,Fongen C,Steen E,etal.Exploring Tai Chi in rheumatoid arthritis:a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study〔J〕.BMC Musculoskelet Disord,2010;11:43.
10 Wang C,Schmid CH,Hibberd PL,etal.Tai Chi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knee osteoarthriti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rthritis Rheum,2009;61(11):1545-53.
11 Wang C.Tai Chi improves pain and functional status in adul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results of a pilot single-blind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Med Sport Sci,2008;52:218-29.
12 Wang C,Schmid CH,Rones R,etal.A Randomized trial of Tai Chi for fibromyalgia 〔J〕.N Engl J Med,2010;363(8):743-54.
13 Osteras N,Fongen C.Tai Chi reduces pain and improves physical function for people with knee OA 〔J〕.J Physiother,2010;56(1):57.
14 Audette JF,Jin YS,Newcomer R,etal.Tai Chi versus brisk walking in elderly women〔J〕.Age Ageing,2006;35(4):388-93.
15 Wong AM,Pei YC,Lan C,etal.Is Tai Chi Chuan effective in improving lower limb response time to prevent backward falls in the elderly〔J〕?Age(Dordr),2009;31(2):163-70.
16 Li F,Harmer P,Fisher KJ,etal.Tai Chi and fall reductions in older adult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05;60(2):187-94.
17 Li F,Fisher KJ,Harmer P,etal.Tai Chi and self-rated quality of sleep and daytime sleepiness in older adult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Am Geriatr Soc,2004;52(6):892-900.
18 王 崗.太極拳對現代人心理調節的作用〔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1;35(1):107-8.
19 史美雄.還原太極拳之本貌〔J〕.武當,2011;(4):32-4.
20 Li JX,Xu DQ,Hong Y.Effects of 16-week Tai Chi intervention on postural stability and proprioception of knee and ankle in older people 〔J〕.Age Ageing,2008;37(5):575-8.
21 Woo J,Hong A,Lau E,etal.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Tai Chi and resistance exercise on bone health,muscle strength and balance in community-living elderly people 〔J〕.Age Ageing,2007;369(3):262-8.
22 Zeeuwe PE,Verhagen AP,Bierma-Zeinstra SM,etal.The effect of Tai Chi Chuan in reducing falls among elderly people:design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in the Netherlands 〔J〕.BMC Geriatrics,2006;6:6.
〔2015-09-04修回〕
(編輯 苑云杰/王一涵)
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金項目資助(J1103607)
1 嘉興市中醫院心血管內科
2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神經內科
潘衛東(1968-),男,博士,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神經變性疾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
張玉柱(1989-),男,博士,主要從事中醫藥防治乳腺病研究。
R212.7
A
1005-9202(2016)23-6031-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