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彥麗,馬國亮
(1. 河北地質大學土地資源與城鄉規劃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31; 2. 華北理工大學輕工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以測繪標準為導向的測繪工程專業教學改革
高彥麗1,馬國亮2
(1. 河北地質大學土地資源與城鄉規劃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31; 2. 華北理工大學輕工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結合現行測繪標準,對河北地質大學測繪工程專業的教學內容進行完善,提出了該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建議,并對測繪標準指導下的教學改革長效更新機制進行了探討。通過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整合教學資源,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實現了教學手段多樣性,為培養“卓越測繪工程師”奠定了基礎。
測繪標準;教學內容;教學體系;更新機制;測繪工程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存在人才培養質量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課堂教學內容與社會實踐內容相互獨立;二是行業要求、職業資格要求及課堂教學要求相互分離,不能形成一個有機的統一體。這一系列問題在工科專業學生培養中尤為明顯,具體表現為:①專業課教材往往更新較慢,所授技術內容較為陳舊,且教材較多地闡述專業理論,對于最新的技術應用涉及很少。因此,若僅以教材為依托來培養學生,勢必造成“只懂理論,不懂實踐”的培養結果。②工科行業中,行業標準對整個項目的實施進行控制,因此,在具體的工程實踐中,行業標準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學生培養過程中,包括教學內容和教學體系在內,并沒有涉及行業標準的講授,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不能將所學知識與行業標準進行有機結合,造成“在校學習一套,畢業后工作又一套”的學無所用的結果。本文以測繪工程專業為例,研究測繪標準指導下該專業教學改革的途徑、措施,以期對工科相關專業教學改革提供思路。
按照標準法的規定,我國通常將標準劃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4個層次,為適應某些領域標準快速發展和快速變化的需要,我國在上述4級標準之外,增加了一種“國家標準化指導性技術文件”,作為國家標準的補充。截止2012年2月,我國現行的測繪與地理信息標準共201項,其中國家標準89項、行業標準106項、指導性技術文件6項[1]。此外,《測繪法》第五條規定:從事測繪活動應當使用國家規定的測繪基準和測繪系統,執行國家規定的測繪技術標準。因此,測繪標準是從事測繪活動的準則,更應是測繪教學的技術依據。在當前培養卓越測繪工程師和注冊測繪師的背景下[2-3],測繪人才培養更不能輕視測繪標準的教育,反而應反思現有教學模式,將測繪標準融入日常教學過程中,完善授課內容,更新現有培養方案,以提升測繪專業大學教育的產品質量,切實響應國家卓越人才培養的號召。
測繪標準為實際工程的開展提供了依據,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但在學校教學中,課本涉及標準較少,即便有所涉及也常常由于教材更新較慢,使得教材上的標準部分不具有時效性。此外,在野外實習中,指導教師的常規做法是將實習內容所涉及的標準、規范附到實習指導書中,這樣做雖然方便了學生查閱,但會造成脫離實習指導書后,學生不知去哪里查找相關標準,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下降。針對這一問題,河北地質大學測繪工程專業增設了《測繪管理與法律法規》課程,該課程的開設目的之一即為讓學生熟悉測繪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通過這門課程,學生樹立了“工程實踐中多查、勤查測繪標準”“一切工程的開展不能脫離標準限定”的意識,較以往沒有開設該門課程的測繪專業畢業生,有很大進步。但由于該門課程開設較晚(大四第一學期),且不是和專業課程同步講解相應規范,這就造成了學生僅了解有哪些規范,但對規范內容不熟悉,同樣在實踐中不能靈活應用的情況。因此,迫切需要對現有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尋找一條以測繪標準為導向的測繪工程專業教學改革新思路,切實提高畢業生的實踐能力。
(1) 完善授課內容
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測繪工程專業是根據學校歷史發展而開設的,具有一定的側重性和自身特點,不能較全面地涵蓋測繪工程專業所有學科。另外,很多高校測繪專業教學還是以傳統知識進行教學,對于一些新技術、新動態、新理論、新方法涉及較少,或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3]。而對測繪標準的理解和應用必須建立在全面、深刻地掌握測繪理論知識之上。因此,各高校均應使學生的測繪業務范圍進一步拓寬,專業知識結構、能力結構進一步優化。具體來講,在授課內容方面應及時增設對相關測繪新技術、新理論等的講授,并且對于授課內容中涉及測繪標準的知識點,要結合相關標準進行講解,尤其是工程實踐應用較多的規范條文應多加強調,盡量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2) 加強實習,在實踐中切身體會測繪標準的重要意義
測繪工程專業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實踐教學是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環節之一[4]。以河北地質大學為例,實踐教學按年級可分為:一年級地貌(地理)認識實習、二年級數字測圖實習、三年級專業實習和四年級畢業實習。這4項實習均為校外實習,其中地貌認識實習和數字測圖實習在校外實習基地開展,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均在生產單位進行,這樣可較好地避免校內實驗的場地單一、地形簡單的弊端,在實習內容上最大限度地與實際工程相接近。在實習過程中,學生切身體會測繪標準貫穿于項目始終,感受測繪標準對于本專業的重要意義。思想上的重視,是學生認真學習、理解測量標準的基礎保證。因此,應加強實習,多給學生提供工程實踐機會,讓學生盡快盡早地樹立起重視標準、學習標準、參考標準的思想意識。
(1) 融標準于授課之中,教材、標準雙參考
課堂授課是大學教育的主要手段,授課過程中教材起著重要作用。近年來測繪事業迅猛發展,高新技術與測繪學科相互滲透,而測繪專業教材卻存在著與之不相適應的問題,如專業用語不夠規范,重要概念缺乏科學定義,測繪法律、標準、規范意識淡薄[5]。以“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編號”知識點為例,該內容是測繪工程專業的基礎知識,且在工程實踐中經常涉及,因此其理論和實踐意義都十分重要。該知識點在測量學、地圖學教材中均有體現,但是絕大部分教材與現行規范差異較大,具體如下:
1) 內容陳舊,時效性差。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編號方法以1990年為界,分為舊式編號法和新式編號法兩種。兩種編號方法差異較大,且在1992年《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和編號》(GB/T 13989—1992)標準頒布后,舊式編號法即不再使用。但是,絕大部分教材仍以舊式編號法講授為主,對新式編號法根本沒有提及,這對教學來說是錯誤的誘導,是十分不利的。
2) 深度不夠,講解不透徹。對于測繪專業學生來說,僅僅掌握新式地形圖編號法是遠遠不夠的,對于編號應用的相關計算都應熟練掌握。如已知圖幅內某點的經緯度或圖幅西南圖廓點的經緯度,計算其在某比例尺下的編號;已知圖號,計算該圖幅西南圖廓點的經緯度;在同一幅1∶100萬地形圖圖幅內不同比例尺地形圖的行列關系換算等。這些知識是工作中經常用到的,但是現有絕大部分教材均未對其進行深入講解,而2012年頒布的《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和編號》(GB/T 13989—2012)對這些知識都進行了深入剖析,并給出了相關計算公式[6]。
類似的問題在其他知識點講解中也多有見到。鑒于以上現象,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參考同門課程的多本教材和相關的最新學術論文,更要選擇與本門課程、所授知識點有關的測繪標準,這樣才能保證所授內容的時效性、深度和實用性。同時,在授課過程中,也要把相關測量標準介紹給學生,讓學生課下自己查閱、復習,真正做到“融標準于授課中,教材、標準雙參考”。
(2) 搭建網絡教學新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及其技術的推廣應用,網絡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習慣和教學模式[7]。網絡教學平臺既是課堂教學的輔助和延伸,也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8]。由于測繪標準不獨屬于某一門課程、某一個專業方向,而是貫穿、滲透于整個測繪行業,因此,應構建一個多專業方向、全學科的測繪標準網絡教學平臺。通過該平臺,不僅要實現各常用測繪標準的上傳共享,更主要的是建立各門課程與相關標準的對應關系,以及各重要知識點與測繪標準規定的一一對應。這樣既解決了學生學習僅僅參考教材的問題,又降低了學生獲取、學習測繪標準的經濟和時間成本。此外,測繪標準網絡教學平臺還應與實踐教學相聯系,在各門專業課程的實驗教學、各年級的實習中,所涉及的測繪標準均應明確提及,讓學生從教學平臺自行下載、查閱,使學生養成勤查勤翻測繪標準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河北地質大學測繪工程的專業課程體系處于不斷完善過程中,但最新的培養方案未充分考慮學生對測繪標準的學習和認知規律。針對這一問題,提出幾條課程體系更新建議:
1) 在一年級增設《測繪學概論》課程,引導學生盡早對測繪工程專業有全面正確的認識。開課方式可采用專家講座的形式,邀請業內各方向權威專家講授,讓學生迅速對測繪工程專業有感性認識,啟迪學生。通過該課程的開設,讓學生宏觀了解到測繪工程就業的兩大方向: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而工程實踐離不開測繪標準的規范和引導,在思想意識上盡早樹立起測繪標準的意識。
2) 適度提前講授《測繪管理與法律法規》課程。河北地質大學測繪工程專業于大四第一學期開設該門課程,但由于該學期學生面臨考研、就業的壓力,存在著學生到課率不高、授課效果不理想的問題。該課程雖定性為專業選修課,但實用價值高,對學生畢業后的測繪從業意義深刻;同時,該課程對測繪標準有詳細的講述,有利于學生系統認識測繪標準。此外,該課程涉及多門專業課知識,開設過早同樣不利于學生消化吸收。因此,可將該課程適度提前到大三下學期開設,這樣學生基本學完大部分專業課程,也有足夠精力保證學習效果。
4. 建立長效更新機制
(1) 鼓勵教師多參與工程實踐,提高教師隊伍專業技能水平
優化專業課程體系、合理選擇課程內容是實現卓越測繪工程師和注冊測繪師培養目標的關鍵,但積極實施師資隊伍建設,培養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也不容小覷[9]。高校工科教師很大一部分是從學校畢業,緊接著又到學校任教,這種“學校到學校”的模式,使這類教師存在理論扎實、實踐薄弱的缺點,要解決這一普遍問題應鼓勵教師多參加工程實踐,提高自身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且測繪標準也是在工程實踐中應用最多,通過參與實際工程,熟悉現行標準與規范,這對教學工作也是十分有益的。學校應鼓勵教師不斷學習本專業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多參與工程實踐,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走馬觀花式的各種考查培訓上。
(2) 緊密跟蹤測繪標準變動情況,實時更新授課內容
測繪工程專業具有涉及面廣、實踐性強、技術發展快等特點[10]。在我國當代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測繪科學技術也隨之迅猛發展,技術更新十分快速,同時測繪標準也不斷更新。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緊密跟蹤測繪標準變動情況,實時更新授課內容,保證教學內容與專業發展不脫節。同時,也要讓學生樹立起“活到老,學到老”的持續學習意識,培養學生的知識更新和自我完善能力,真正做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在培養卓越測繪師和注冊測繪師的背景下,結合測繪標準對測繪工程專業進行教學改革是一種工科人才培養新嘗試。本文針對當前測繪工程專業的教學普遍問題,結合河北地質大學測繪工程專業的現行培養方案,提出了一系列顧及測繪標準的教學改革新措施,以提高測繪工程專業的學生培養質量,同時也可為其他工科專業的教學改革提供思路。
[1]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 測繪管理與法律法規[M]. 北京:測繪出版社,2012:82.
[2] 戴吾蛟, 朱建軍, 邱斌,等.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研究——結合中南大學測繪工程專業培養方案[J]. 創新與創業教育,2012,3(3):54-57.
[3] 肖海平, 陳蘭蘭. 注冊測繪師制度下測繪工程專業教學改革研究的探討[J]. 測繪通報,2012(1):108-110.
[4] 許才軍, 黃勁松, 花向紅,等. 測繪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改革研究[J]. 測繪通報,2003(7):59-62.
[5] 過家春. 關于“測量學”教材建設的幾點思考意見[J]. 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4,37(1):93-95.
[6] 國家測繪局測繪標準化研究所.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和編號:GB/T 13989—2012[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
[7] 于曉平,楊國東,張強. 基于網絡的測繪教學體系研究與實踐[J]. 測繪通報,2004(7):60-61.
[8] 鄭偉,呂嫣. 電動力學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的研究[J].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1(4):531-534.
[9] 石雪冬,黃楊. 基于注冊測繪師制度的工程測量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J]. 測繪通報,2013(7):109-111.
[10] 馮甜甜,程效軍. “卓越計劃”背景下測繪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改革與實踐[J]. 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5,38(1):27-29,36.
GeomaticsStandard-orientedEducationReformforGeomaticsEngineering
GAO Yanli,MA Guoliang
高彥麗,馬國亮.以測繪標準為導向的測繪工程專業教學改革[J].測繪通報,2016(9):143-145.
10.13474/j.cnki.11-2246.2016.0315.
G64
B
0494-0911(2016)09-0143-03
2015-09-22
河北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研究課題(JRS-2015-1047);河北地質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3J24)
高彥麗(1985—),女,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遙感分析與應用。E-mail:gaoyanli200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