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明
湖北省保康縣人民檢察院,湖北 保康 441000
?
淺論檢察機關如何適應新常態下的網絡反腐
李吉明
湖北省保康縣人民檢察院,湖北保康441000
摘要:網絡反腐是互聯網時代的一種群眾監督新形式。檢察機關要適應新常態,深入研究互聯網等新型傳媒對反腐倡廉工作的影響,創新理念思路、方式方法和體制機制,不斷提高網絡信息工作能力和水平,正確發揮網絡在反腐斗爭中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檢察機關;網絡反腐;新常態
網絡反腐是互聯網時代的一種群眾監督新形式,它脫離了以往反腐敗工作的模式,使反腐敗工作影響更加廣泛。檢察機關作為反腐敗斗爭的主力軍,尤其要高度重視網絡反腐,正確認識其積極作用,適應新形勢,充分利用網絡反腐的優勢推動檢察機關反腐敗工作向縱深發展。
一、網絡反腐的積極意義
(一)網絡監督的范圍更加寬泛
由于網絡的發展和普及,其觸角延伸到社會各個角落,每個接觸到網絡的個體都可能成為監督者,也都可能成為被監督者。不管你是政府官員,還是普通老百姓,都可能成為監督或者被監督的主體。
(二)監督的方式更加多元化
通過網絡傳播的形式多樣,有微信、微博、說說、論壇等等,有視頻,也有文字。一條熱門的微博、微信、論壇等,就能引起大量的轉發,引發上千人乃至上萬人的熱評。
(三)網絡監督更加方便快捷
隨著手機等移動設備的普及,使得網絡監督更加方便快捷。人人都是自媒體,隨時隨地發布信息,傳播上網,隨時隨地就能開展監督。
(四)網絡監督影響力更大
井噴式的轉發、評論、跟帖等,可以使熱門信息迅速傳播,能夠迅速引起社會關注,迅速引起職能部門的關注,更有利于反腐。
二、網絡舉報存在的問題
(一)網絡舉報信息量大,真偽難辯
網絡舉報多是匿名,且舉報內容似是而非,真假難辨,通過網絡舉報查辦案件難度較大。
(二)傳播迅速,輿情、輿論導向不易掌握
一些網絡舉報、監督,如果相關職能部門不及時回應、處理,極易造成輿論方面的被動,容易被不明真相或別有用心者加以利用,影響輿論走向,對我國正面的推進反腐敗工作造成阻礙。
(三)網絡反腐對職能部門查辦案件影響力較大
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一些網絡舉報通常在公開的網絡平臺進行,容易驚動被舉報人,被舉報人知悉舉報信息后,會采取各種辦法隱匿、轉移、毀滅證據,或形成攻守同盟,給檢察機關查辦案件帶來難度。
(四)網絡監督侵權行為較多
由于法律制約的缺失,加之網民的情緒化,會使網絡監督形成網絡暴力。從而可能侵犯當事人的名譽權、隱私權或其他權利。
三、應對網絡反腐存在的不足
(一)上下重視不夠
由于檢察機關工作的特殊性,從上到下對網絡監督這一塊還存在著重視不夠的問題,有的對網絡舉報一知半解,有的還存在一種排斥性,對新形勢下網絡監督這一塊,探索的少,研究的少,部署的少,沒有正真發揮網絡監督的巨大作用。
(二)隊伍建設不足
目前基層檢察機關線索搜集和處理信訪大部分還停留在電話、來信來訪等單一方式,針對輿情、輿論這一塊在硬件上還沒有專門的人員去進行處理搜集,在軟件上也沒有相關設備去掌握這些信息。
(三)資源共享有限
針對擁有網絡監控專業技術平臺的公安、宣傳部門等,檢察機關沒有充分做到網絡資源共享,網絡監督在檢察工作中仍然存在著很大空白,檢察機關更應該利用現有資源,深入挖掘,擴大案件線索,把實體的反腐敗和虛擬的網絡監督聯合起來。
四、引導網絡反腐的建議
面對新形勢,檢察機關應通過積極正確的輿論導向,合法合理地開展網絡反腐。
(一)加大自身建設,用好網絡監督
一方面要加強網絡舉報硬件建設。健全網絡反腐平臺建設,把握主流網站的反腐輿論導向,開設親民的舉報方式,如運用常用的QQ、微信、微博、論壇等方式,設立舉報網站,主動收集網絡舉報線索,為網絡反腐提供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強隊伍建設。加大對干警的網絡知識培訓,提高干警通過網絡收集辦案線索的能力,逐步適應現代化反腐的需要。
(二)完善舉報收集制度,擴大線索范圍
利用普及率高的郵箱、微信、QQ、論壇、網站等載體全方位收集舉報線索。檢察系統要自上而下確立專人負責網絡反腐信息的收集、篩查、甄別、匯總、研判,對可能形成案件的輿情線索,要做到早發現、早處置,要讓網絡舉報成為檢察機關重要的信息來源之一。
(三)健立“網絡監督”舉報機制,開創反腐工作新局面
推行網絡監督舉報實名制。對一些影響力高的平臺可以專門設立舉報鏈接,探索建立“實行前臺發布匿名制,后臺查看實名制”等制度,這樣不僅能保護舉報人個人隱私,也方便線索的跟蹤查辦,提高檢察機關成案率。對一些編造、誣陷、虛假信息可以做一些刪號屏蔽等處理,降低不良影響。
(四)加強職能部門協作,提高網絡反腐工作效率
檢察機關要充分利用自身職能的優勢,聯合多部門互相取長補短,優勢互補,最快的、最有效的掌握輿情輿論導向,從中發現案件線索,擴大反腐優勢。運用多部門平臺及時對網絡反腐進行有效監測和預警,對查證屬實的要迅速處理和回應,及時披露查處過程或處理結果,讓網民及時得到反饋的信息,打消網民的疑慮,避免網上熱炒。
[參考文獻]
[1]劉序明.網絡監督在反腐敗中的作用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2.
[2]馬長山.網絡反腐的“體制外”運行及其風險控制[J].法商研究,2014(06):3-11.
中圖分類號:D262.6;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9-0169-02
作者簡介:李吉明(1968-),男,湖北保康人,本科,湖北省保康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研究方向:檢察基礎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