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昂
云南財經大學法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1
?
DNA親子鑒定法律程序的研究
晏子昂
云南財經大學法學院,云南昆明650221
摘要:親子鑒定在法醫學上的應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的滴骨親法。隨著近現代科技的發展,1854年,孟德爾遺傳定律的提出為親子鑒定理論奠定了基礎。近年來“包二奶”、“一夜情”等反傳統現象的出現使親子鑒定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并得到廣泛運用,它不但是只涉及生物、化學、醫學的技術,同時也是涉及法律、社會、家庭、倫理、道德等因素的社會問題。因此,在運用親子鑒定技術時需要完善的法律程序進行規范。
關鍵詞:脫氧核糖核酸;親子鑒定;倫理;程序;立法
一、引言
三國時期便有“親者血氣相通”的說法。南宋提刑官宋慈根據辦案的實踐著成《洗冤集錄》,提出將血液混合,觀察是否相融合來判斷親子關系。現代法醫學家認識到滴血認親的實質是交叉配血的凝血反應,其科學性遭到否認,于是尋求一種科學的鑒定技術,DNA親子鑒定便應運而生。
DNA(脫氧核糖核酸)分子中存在一些特定片段STR(短串聯重復序列),其雜合度高,等位基因多,是目前最常用于親子鑒定的序列,且在生殖過程完全遵循孟德爾遺傳分離定律,是親子鑒定的理論基礎。
二、親子鑒定的應用
(一)公安機關在解救被拐賣兒童時,將被解救的孩子與DNA數據庫進行比對,從而認定其生身父母。
(二)由于醫院管理疏漏等原因,抱錯嬰兒的新聞偶見報端,親子鑒定可以用于尋找自己的親生骨肉。
(三)生父不愿認領私生子女時,可以申請對其生父進行親子鑒定,使私生子女取得婚生子女相同的法律地位。
(四)為了確認子女是否親生而運用親子鑒定。除了確認親子關系外,也有否定親子關系為目的的。
三、親子鑒定的價值
(一)打擊違法犯罪
近年來,拐賣兒童的案件多發,在前段時間朋友圈瘋傳“拐賣兒童一律判處死刑”的呼吁,這體現了民眾對拐賣兒童犯罪的痛恨。公安機關建立了打拐DNA數據庫以打擊此類犯罪。從打擊違法犯罪的角度來說,其具有其他科學方法無法比擬的優勢,也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的良好有序的發展。
(二)維護婚姻家庭制度
我國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強化了對家庭的責任和義務,也使得父母子女之間由于血緣關系產生的權利義務更加值得保護。證明血緣關系的DNA親子鑒定技術大量用于實踐。筆者認為,親子鑒定有效地證明了親緣關系,維護了現代婚姻家庭制度,對于抵制性濫交、性墮落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四、親子鑒定倫理思考
(一)侵犯知情同意權
目前的親子鑒定技術已經可以進行單親鑒定,實踐當中,由父親一方委托的單親親子鑒定呈高發態勢,孩子的母親無法得知親子鑒定的任何信息。這不僅是對知情同意權的侵犯,也是男女不平等的一種體現。
(二)過分重視自然血緣
受傳統儒家文化的影響,形成了強烈的血統觀念,縱觀世界各大文明,希伯來文明同樣重視血統,由于處在亞歐大陸中心,因而包容了西方以感情為基礎的家庭觀念,他們認為親子關系應當是社會性的而非生物性的。親子鑒定只能確定自然血緣,而無法涉及更為復雜的社會關系。如此看來,親子鑒定備受關注是缺乏信任的表現,也使得親情變得淡化。
(三)漠視胎兒生命權
在眾多親子鑒定的案例中,還有通過羊水穿刺采集胎兒細胞進行鑒定的。羊水穿刺造成感染的風險暫且不論,一旦鑒定結果是非婚受孕,相當部分的當事人會選擇墮胎。
五、我國立法現狀與域外經驗
我國涉及親子鑒定的主要規范有《婚姻法解釋(三)》、《司法鑒定程序通則》和《親權司法鑒定技術規范》等。隨著法治觀念深入人心,親子鑒定的規范化使用已經引起了立法界的較高關注。但是,縱觀親子鑒定的專門規范性文件,多為行政立法和司法解釋,其效力上不及法律,且在親子鑒定的啟動條件立法尚處于空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國是世界上最早運用DNA親子鑒定的國家,早在1969年,議會頒布《家庭法改革令》規定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指令血液鑒定。可以看出,英國對于遺傳學的研究成果表示信賴,并尊重當事人的自主決定權。此后貴族院的判例中確定了“有利于子女”的原則。
六、規范立法的構想
(一)規范親子鑒定機構
1.親子鑒定不應該是一項單純的生命分析技術,而是涉及人身權益的社會問題,因此設立親子鑒定機構必須通過更為嚴格的行政許可程序。
2.親子鑒定因人為疏忽導致錯誤結論的因素中占比最大,建立統一的親子鑒定管理機構,實施鑒定人員準入機制,負責組織資格考試和對現有從業人員進行資格審查,定期培訓和考核,以規范從業人員的素質。
3.錯誤的親子鑒定將嚴重侵犯到當事人的各項權益,而對于鑒定人的責任在現行法律體系下尚處于空白。建立追責機制并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以約束鑒定人。對于過失錯誤可以追究相應的民事責任,而對于故意出具假的鑒定報告則應當追究其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二)確立親子鑒定原則
1.子女最佳利益原則。在家庭關系糾紛中,子女永遠處于最弱勢的一方,如在非婚生子的情況下,賦予其生母進行親子鑒定確定其生父的權利,從而使其生父承擔應盡的撫養義務,不僅在經濟上,更是對子女情感上的支持。
2.信息自決原則。親子鑒定無論做出確認或是否認的結論,都將極大的影響當事人的家庭,在處理家庭糾紛時,委托親子鑒定應當依當事人申請來進行。行政機關應當尊重其對自身信息的選擇與控制。
3.適當干預原則。尊重信息自決為原則,適當干預為例外。事實上很多親子鑒定是在無端猜疑的情況下進行的,親子鑒定極易加重夫妻間的不信任感,大數據顯示親子鑒定排除概率僅約為10%,但因親子鑒定導致婚姻家庭信任危機以致于離婚的比例甚至超過10%,國家公權力的適當干預,可以要求申請鑒定一方提供與他人同居等相應證據。
4.合法合理原則。由于親子鑒定的不確定性,現行的國際標準要求蓋然性達到99.76%,我國可以在此基礎上建立相應的國家標準。并且DNA親子鑒定意見應當與案件其他證據相關聯且被法律認可。另外,親子鑒定意見被采信后,法庭仍需要權衡各方當事人利益,在合法的前提下,合情合理地處理好已經產生糾紛的婚姻家庭等社會關系。
(三)建立親子鑒定啟動程序
親子鑒定的啟動程序的立法尚處空白,筆者認為父母雙方申請親子鑒定且子女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可以進行親子鑒定;父母一方申請親子鑒定但另一方反對的或者父母雙方申請親子鑒定但子女反對的,應當綜合考慮實際情況以及親子鑒定后可能產生的后果,由法院或者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做出是否進行親子鑒定的決定,如申請鑒定一方有較為確鑿的證據證明且親子鑒定不會對子女產生不利影響的,可以決定進行親子鑒定,反之,應當做出不予親子鑒定的決定;公安機關基于刑事偵查需要進行親子鑒定的,應當由檢察院進行審查,如是否屬于嚴重暴力犯罪、是否有利于被鑒定人、是否有必要進行親子鑒定等,在得到檢察院的許可后方可進行親子鑒定,防止公安機關濫用權利侵犯公民自由。
(四)親子鑒定的司法規制
DNA親子鑒定作為一種新興的法醫技術,其本身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同卵雙胞胎現象,由于同卵雙胞胎所帶有的DNA完全一致而無法做出區分。另外,運用DNA親子鑒定的運用是為了處理家庭糾紛,因此必須考慮到子女的利益,如果個案運用親子鑒定將會對子女的成長和身心健康造成極大影響時,便應當適當做出個案平衡,不能因為拒絕DNA親子鑒定而推定不存在血緣關系,但如果有確鑿的證據證明不可能存在血緣關系,如因感情破裂長期分居沒有受孕可能,即使不進行親子鑒定也可以否認婚生。最后,作為用于訴訟當中的親子鑒定意見,其取得程序必須完全合法,由當事人申請,法院同意后委托司法鑒定才能作為庭審的證據。
[參考文獻]
[1]鄧學仁,嚴祖照,高一書.DNA鑒定——親子關系爭端之解決[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84.
[2]鄧亞軍.DNA親子鑒定實用指南[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8,1:103.
[3]伍鑫.論我國親子鑒定法律適用[D].華中科技大學,2011.
[4]李學博,丁明霞.我國親子鑒定中的倫理學問題及對策[J].醫學與法學,2015,06:30-32.
中圖分類號:D923.9;D92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9-0220-02
作者簡介:晏子昂(1993-),男,漢族,湖南益陽人,云南財經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訴訟法;導師:佴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