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泊涵
天津工業大學,天津 300387
?
完善我國反壟斷法寬恕制度的思考
王泊涵
天津工業大學,天津300387
摘要:企業之間達成壟斷協議的行為會對市場造成很大危害,還會損害消費者的權益所以各國反壟斷法嚴令禁止這種行為,例如美國就采取了寬恕制度。我國《反壟斷法》也將寬恕制度寫入進來,但是相關規定比較原則化,可操作性弱,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所以該文章主要是通過對反壟斷法寬恕制度的相關問題進行研究,結合我國的實際提出建議,使寬恕制度能夠加以完善,在我國得到更好地發展和運用。
關鍵詞:反壟斷;卡特爾;寬恕制度
一、寬恕制度的概述
(一)寬恕制度的定義
寬恕制度是反壟斷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參與壟斷協議的企業可以向反壟斷執法機構告發其內部成員,而且還要提供重要的證據并予以配合,反壟斷執法機構可以依據寬恕制度對該企業減免處罰。
(二)寬恕制度的產生原因
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在國內,達成壟斷協議的現象比較常見的。1990年至2003年,被美國、歐盟等發現的國際卡特爾167個,只占全部秘密存在的卡特爾的10%—30%。[1]所以能夠實現從堡壘內部攻破,及時查處案件的利益權衡機制,即寬恕制度。[2]減免處罰的優惠措施成為卡特爾成員相互揭發的最大誘因,使得競爭者對達成卡特爾具有更多的顧慮,有效防止違法行為的發生。[3]
(三)寬恕制度的發展歷程
據統計全球發現了39起核心卡特爾案件涉及31個國家或地區,包括8個發展中國家,其中24個核心卡特爾持續了4年以上。由此可見其影響范圍非常之廣大。[4]
寬恕制度起源于美國,隨后歐盟、韓國、加拿大等國家或地區也紛紛建立此制度。據不完全統計,歐盟委員會所啟動的對壟斷協議的調查中,70%以上的案件是利用寬恕制度獲取的信息,在市場監管中自行發現的案件僅占30%。[5]由此可知,寬恕制度對于反壟斷執法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我國寬恕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申請主題資格規定過于寬泛
關于申請者資格方面:我國《反壟斷法》第12對申請主體“經營者”的界定范圍過大,出于公平考慮,不能將所有“經營者”都納入進來。如果申請寬恕的是卡特爾事件的領導者、組織者就不能適用寬恕制度,或者有條件的適用。因為和其他普通的卡特爾成員相比,他們更容易獲取有效信息和證據,借此申請寬恕減免處罰。所以他們很可能會利用這種優勢先發起卡特爾行為,再向反壟斷執法機構舉報申請寬恕,以此來打擊同行業的競爭者。
(二)執法機構自由裁量權過大
《反壟斷法》給予反壟斷執法機構很大的自由裁量權。申請結果具有未知性。申請寬怒者對寬恕待遇不明確,這將影響寬恕制度的有效實施。反壟斷執法機構在對案件裁量的過程中,可能會受很多因素的干擾,例如地方保護,行政上面的干預等。
(三)寬恕制度激勵機制不足
我國的法律對壟斷協議的處罰力度不夠,我國反壟斷法只對串通投標的行為進行刑事制裁,而我國的民事賠償制度也很簡明扼要,無關痛癢。相比在美國實行的是“三倍民事賠償制度”,該制度可以激勵受害者、威懾違法者。
我國《反壟斷法》規定導致寬恕制度相對個人來講沒有足夠的吸引力,相較于卡特爾行為所帶來的利益,企業寧可去冒險,也不愿申請寬恕。所以我國在這方面的規定還有所欠缺,這樣就不有利于寬恕制度的有效施行。在責任的減免上,反壟斷寬恕制度也只是進行原則上的規定。這會導致卡特爾成員之間互相觀望,因為前面的申請者和后面的申請者的減免措施有可能會相同。
三、我國寬恕制度有效實施的相關建議
(一)限定申請主體資格
一是排除卡特爾行為的脅迫者。寬恕制度能夠提高執法效率,節約執法成本。但追求效率的同時,也要兼顧公平。[6]在美國不允許卡特爾行為的發起者、領導者以及脅迫者申請寬恕,歐盟也將卡特爾行為的脅迫者排除在外。筆者認為,結合我國的國情,我們可以引進歐盟的做法,不允許卡特爾行為的脅迫者適用寬恕制度。壟斷協議的組織者在達成對壟斷協議的過程中起的是核心的作用,他們擁有著最關鍵的證據。如果不對這些企業實行寬恕,他們就不會主動向執法機構坦白,這樣不僅加大了執法機構的執法難度,也不利于寬恕制度的有效實施。和發起、領導、被脅迫的企業及其他卡特爾成員相比,對其他企業進行威脅的企業對社會有更大的危害,所以必須排除其適用寬恕制度。
(二)細化相關條件與后果
我國《反壟斷法》對申請者的申請形式沒有進行明確規定,筆者認為,在這里形式不是很重要,口頭申請,書面申請均可。但應明確在什么時候,關于申請時間,主要包括兩種含義。第一是申請人的次序問題。以美國和歐盟這兩個國家為代表。以下表格所示,其中百分比表示申請者能夠獲得減少罰款的幅度。[7]
由此可以看出,在美國只有第一個申請者可以獲得全部的寬恕,而在歐盟對申請者的寬恕金額是按照申請順序依次遞減的。
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加拿大采用的是美國模式。德國、法國、英國以及日本主要是采用歐盟模式,只是在幅度上做出的規定不同。[8]
第二就是企業是否是在反壟斷執法機關調查前提出的申請。采用美國模式的國家在調查前申請還是在調查后申請是沒有區別的。而歐盟在寬恕制度的幅度上會做出不同的規定。如下圖所示:[9]
通過比較不難看出歐盟模式對寬恕制度適用的時間條件的規定比較完善。如果只對第一個申請者實現完全的寬恕,勢必使其它參與卡特爾活動的企業產生消極的態度。而且在調查前后對寬恕的幅度做出不同的規定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調動企業的積極性,所以筆者認為我國也應比照歐盟的模式執行。
(三)加重壟斷協議的法律責任
我們當今處于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國家之間的經濟往來關系日益密切,所以卡特爾行為也有國際化的趨勢,而我國的寬恕制度卻沒有很好的和國際形勢相連。現在各國基本上都規定了對卡特爾行為的刑事制裁,我國也應在立法方面進行補充。刑事制裁和其他制裁相比更為嚴厲,威懾效應更大,因此可以減少新卡特爾組織的成立,而且在調動申請者的積極性方面又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針對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向國外學習,引入私人訴訟制度。
四、結論
總之,任何一項制度從創立到發展再到完善都需要一個過程,從最初的原則性規定到后來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自然寬恕制度也有此特點。而寬恕制度的產生對卡特爾案件的偵破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而且有利于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維護消費者的利益,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游鈺.卡特爾規制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51.
[2]王秋良,劉金媯.反壟斷法寬恕制度實施條件比較[J].東方法學,2010,04:100-107.
[3]劉連煜.臺灣引進寬恕政策對付惡性卡特爾之立法趨勢[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521.
[4]王中美.國際核心卡特爾及其規制[J].世界經濟究,2005,01:42-47.
[5]黎明,黨鴻鈞.我國反壟斷法寬恕制度的法律適用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3,03:28-29.
[6]張乃文,賈婷婷.卡特爾寬恕制度之比較研究[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4:31-33.
[7]金美蓉.論核心卡特爾參與者申請寬大的時間條件[J].政法論壇,2008,03:141-149.
[8]葉玲.從“液晶卡特爾事件”審視我國反壟斷寬恕制度[D].西南政法大學,2012.
[9]金美蓉.論核心卡特爾參與者申請寬大的時間條件[J].政法論壇,2008,03:141-149.
中圖分類號:D922.2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9-0226-02
作者簡介:王泊涵(1991-),女,天津人,天津工業大學,2015級經濟法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