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廣乾
吉林財經大學法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
?
論秘密偵查的法律規制
萬廣乾
吉林財經大學法學院,吉林長春130117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許多犯罪行為越來越職業化、智能化、隱蔽化,不僅造成的社會危害日益嚴重,而且難以偵破案件。秘密偵查能夠有效的獲取犯罪證據、打擊新型犯罪,因此我國確實有必要對秘密偵查進行法律上的規定和制約。
關鍵詞:秘密偵查;法律規制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許多犯罪行為越來越職業化、智能化、隱蔽化,不僅造成的社會危害日益嚴重,而且難以偵破案件。為有效打擊該類犯罪行為的發生,很多國家已將秘密拍照、秘密錄像、電子監聽等秘密偵查措施廣泛運用于司法實踐中,我國也不例外。但秘密偵查措施的運用,具有其兩面性。從法律效益上講,秘密偵查措施是一種有效的偵查手段,但從社會效益上講,無疑對公民的隱私權造成侵犯,這不僅不符合我國刑事訴訟保障人權的價值取向,而且違背了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根本理念。因此,要將秘密偵查的應用納入合法化的軌道,必須將其適用的條件、權利限制、實施的程序等多方面做出全方位的規制,以實現其規范化,法治化。
一、秘密偵查的概念
在我國,秘密偵查是指公安機關基于偵查的必要性,經過公安機關負責人的決定,指派有關工作人員隱瞞身份進行的偵查活動。
二、我國秘密偵查的立法缺陷
2012年對《刑事訴訟法》的重大修改,使我國的秘密偵查入法發生了重大轉折,但仍然存在一些遺憾,需要我們不斷的去完善。從宏觀的角度講,我國的秘密偵查在立法上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憲法對隱私權規定不夠明確
秘密偵查步入法治化時代,對于公民隱私權如何保障又成為一大難題。雖然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對公民隱私權做出了相關的規定,但只是區限在私法的領域內,而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法,并沒有對如何保障公民隱私權作出明確的規定。因此,憲法對公民隱私權的保障需要進一步強化,為秘密偵查的實施提供法律保障。
(二)刑事訴訟法對于偵查機關的權利制約不足
1996年《刑事訴訟法》只將對人的強制措施的審批程序作出了嚴格的規制,而對于物,并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制,將決定權授權于偵查機關。2012年刑訴法修改也只是在立法上對1996年刑訴法的延伸,沒有建立對秘密偵查權的法規制機制。依照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將公民人身權的保護放在首位,財產權次之,隱私權依舊尚未納入保護范圍。因此,在對公民的人身權和財產權還沒有實現充分保護的背景下,我們也似乎很難期待在對公民得隱私權保護上會有更大的突破。
(三)法律規定過于粗疏
雖然新刑訴法已經對秘密偵查的適用作了相關的規定,但這些規定依然比較粗疏,比如要求享有偵查權的偵查機關在進行秘密偵查活動時必須嚴格按照法定程序,但在司法實踐中,有可能出現異化,導致不僅不能夠更好的實現秘密偵查的積極價值,反而侵害了公民的基本權利。
三、我國秘密偵查法律規制的具體建議
就我國秘密偵查的具體法律控制而言,應當對秘密偵查的適用條件、適用程序、適用方法以立法的形式將其以法律上的規制:
(一)秘密偵查的適用條件
為防止秘密偵查權利的濫用,在立法上,秘密偵查應當具備以下適用條件:(1)前提必要性原則,也就是秘密偵查的實施是“必需的”、“必要的”,其他偵查措施已窮盡,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可實施;(2)對象特定性原則,即秘密偵查措施的適用對象必須是與偵查案件有關的犯罪嫌疑人,與偵查案件無關的人,均不得適用;(3)目的正當性原則,適用秘密偵查措施的目的必須是為查明案情,打擊犯罪保障人權。
(二)秘密偵查的實施程序
1.秘密偵查的實施應當經過法定機關的嚴格批準。為了防止秘密偵查權的濫用,必須經過享有秘密偵查權的法定機關經過嚴格的審批程序,經相關負責人批準才可實施。
2.秘密偵查的實施應當經過書面批準。在立法上,對每一種秘密偵查行為都應當作出具體的程序性規定,在申請和批準的材料上應當寫明授權實施的秘密偵查手段的名稱、實施程序、時間、實施范圍等相關事項。
3.采取非法秘密偵查的排除和制裁機制。鑒于濫用秘密偵查權等司法現狀,必須從實體性和程序性兩個方面采取非法秘密偵查的制裁和排除機制:一方面對違法實施秘密偵查措施的偵查人員采取相應的法律制裁,另一方面對通過秘密偵查違法所取得的證據,根據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應當予以排除。
(三)秘密偵查的實施方法
對于秘密偵查的實施,應當排除使用以下兩種方法:一是誘使他人犯罪。不得將沒有犯罪意圖的人采取故意引誘等方式使其產生犯罪欲念并實施犯罪的行為,包括渲染犯罪的益處、打消對方的顧慮、為對方提供犯罪條件等,使沒有犯罪意圖的人產生犯罪意圖。二是采取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或者發生重大人身危險的方法,這里強調的是可能,即只要存在危害公共安全或者發生重大人身危險的可能性,就應當避免采取相應的偵查行為。
[參考文獻]
[1]張俊.司法權合理運行視域下秘密偵查法治化研究——基于2012年新刑訴法的分析[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4(7).
[2]苗青秀.我國秘密偵查的立法完善[D].鄭州大學,2013.
[3]張建偉.特殊偵查權力的授予與限制——新<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的得失分析[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2(5).
[4]陳光中.刑事訴訟法(第五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6.
中圖分類號:D9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9-0269-01
作者簡介:萬廣乾(1992-),男,甘肅環縣人,吉林財經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理論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