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暢
長春理工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
刑法立法解釋權與立法權和司法權的糾葛研究
孫暢
長春理工大學,吉林長春130000
摘要:隨著社會發(fā)展,我國的法律法規(guī)逐漸趨于成熟化,但是不可避免的會存在缺陷和漏洞,像刑法立法解釋權與立法權和司法權的糾葛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案例,需要我們不斷對其進行研究和完善。其中,解釋權和立法權間存在的沖突和混淆進一步的對被告人的合法權益造成了損害。本文就刑法立法解釋權與立法權和司法權的糾葛做出簡單研究,希望給相關人士一些參考。
關鍵詞:刑法立法;解釋權;立法權;司法權;糾葛
一、引言
從目前來看,刑法在立法和司法方面都與其解釋權有著不可分離的聯(lián)系,刑法解釋主體往往具有多樣化,這就給解釋權帶來了許多矛盾,刑法的立法解釋權和司法解釋權之間存在較多的沖突。刑法立法解釋權在其產(chǎn)生和發(fā)展階段就與立法權和司法權產(chǎn)生了矛盾,對刑法解釋權利機制造成了較大的影響。一般而言,刑法立法權的適用是包含在刑法解釋權中的,但權利主體具有多重性時就會造成解釋權和立法權產(chǎn)生矛盾,無法進行正當區(qū)分。
二、在權利內(nèi)容方面刑法立法解釋權和立法權的糾葛研究
第一,刑法立法解釋權和立法權之間的混淆。從目前來看,許多人將刑法立法解釋權和立法權進行混淆,其實兩者之間存在加大的差異。我國憲法對這兩種權利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其屬于同一等級的兩種并列的權利,在《立法法》中對全國人大常委會網(wǎng)站的立法權和解釋權有著不同的規(guī)定,在其實行程序中也存在有一定的差異,舉例來說,能夠進行立法解釋申請的主體范圍要遠遠超過能夠進行提出刑法修改草案的主體,其次雖然常務委員會只要有一半支持能夠進行法律草案和法律解釋草案表決,但是在這些草案提出之前要經(jīng)過極其繁瑣復雜的審議、論證和研究環(huán)節(jié),起重要通過很多部門的審核像法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等機構的討論與研究,在這些機構進行專門的整理和修訂后,再進入常務委員會,投票通過審議后,最終由國家主席簽字公布。從刑法立法解釋權與立法權的發(fā)展起源上講,解釋權可以理解為對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立法權的一種補充,在特殊時期可以通過解釋權對立法權的權限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擴張,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立法單位的解釋權和立法權在其發(fā)展起源階段就存在了糾纏。此外,就算是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沒有相應的立法權,但是由于解釋權的存在,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進行擴張到界限模糊和不容易確定的地方,成為了另一種新型的立法方式,這就更加增大了刑法立法解釋權與立法權和司法權的糾葛,將兩者之間的權利進行了混淆。
第二,存在立法單位愿意用刑法立法解釋權來代替立法權現(xiàn)象。從目前來看,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能夠正常使用立法權,但是仍然愿意用刑法立法解釋權來代替立法權,究其原因,刑法立法解釋權在對于比較小的案例進行工作時會更加方便便利。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在立法過程中通常都是針對一條比較細化的條紋或詞匯進行解釋,在進行立法權的使用過程中往往會發(fā)揮大量的時間和人力在其中間的審議過程中,而使用刑法立法解釋權時其工作效率往往會高很多。但是在實行大部分的刑法修正案對會對原有的規(guī)范和條文進行補充和修訂,期間的修訂力度很不好掌握,對于同一個權利機關卻掌握有不同的權利,在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下,往往會采用比較省時省力的方法將其解決,這就導致刑法立法解釋權與立法權和司法權的糾葛更加糾結。
三、刑法立法解釋權和司法權之間的沖突
在整體上,不論是意義明確的刑法立法解釋還是糾紛裁決型的刑法立法解釋都處在一個比較被動的地位,許多場合本能夠有司法部門進行解釋的往往有刑法立法部門進行解釋,對于這種現(xiàn)象不是因為技術原因,也不是因為其內(nèi)容,而只是從權利角度,立法部門成為了最好的解釋主體,借此,相關部門從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得到了解釋權的合理性和正當性,對于其他部門的解釋可以進行相應的否決,從而使其在權利范圍方面進行了很大程度上的擴張,因此可以看做是立法權解釋權對于司法權的一種權利侵奪。其次,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的刑法立法權和解釋權對于像最高人民法院等司法部門的司法解釋權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導致在司法案件中其最終解釋權根本不是法律主體,對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權的實施造成了很大的限制,在法律規(guī)定中,并不是如人們所認為的擁有法律制定權就能擁有法律解釋權,但是在我國體制的影響下確成為了現(xiàn)狀,需要我們將其解決。
四、結語
通過對上述觀點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要想將刑法立法解釋權與立法權和司法權的糾葛問題得到解決,就要將刑法解釋權主體的多重性問題解決,而確定刑法解釋權主體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將主體法定化,將解釋權的權限給以明確化,從問題出發(fā)點將其解決。
[參考文獻]
[1]林維.論刑法立法解釋權與立法權和司法權的糾葛[J].當代法學,2006,05:63-70.
[2]唐稷堯.事實、價值與選擇:關于我國刑法立法解釋的思考[J].中外法學,2009,06:885-899.
[3]喻海松.刑法解釋權配置模式探析[J].刑法論叢,2008,02:183-212.
[4]徐西振,王文娟.刑法解釋的制度設計與體制重建[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8,06:86-89.
中圖分類號:D9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9-0278-01
作者簡介:孫暢(1991-),女,漢族,吉林洮南人,長春理工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