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瑩
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2
?
試論葛蘭西的文化領導權思想
張瑩
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保定071002
摘要:早期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葛蘭西,在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提出了文化領導權這一思想。在他看來,掌握文化領導權,是指引大眾走向自覺的重要路線。文化領導權在葛蘭西的意識形態學說以及政治思想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國家統治中處于優勢的統治階級不只是憑借強大的武力來維護統治,也會通過精神和文化來維護自己的統治,這也就是文化領導權。葛蘭西認為取得革命成功的前提就是取得文化領導權。對于文化領導權的爭奪有利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的指導地位,同時有利于當前我國社會的意識形態維度的建設。
關鍵詞:葛蘭西;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領導權
葛蘭西是西方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他受馬基雅維里的政治學說、黑格爾思想、拉布里奧拉的實踐哲學、克羅齊的文化—歷史哲學理論和盧卡奇的著作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他的思想形成有特定的歷史環境和歷史背景,他的文化領導權、市民社會、知識分子等理論,都為當代文化政治研究和意識形態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
實際上,葛蘭西的文化領導權理論可以看作是一種用于指導革命的文化戰略,亦可以看作是一種政治策略。文化領導權,是將資產階級的文化領導權瓦解從而使無產階級的文化領導權建立,而且無產階級要始終堅持為無自己的文化領導權。葛蘭西提出的文化領導權,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上是對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理論的發展。在他看來,意識形態不是資產階級獨有的,無產階級也有意識形態。葛蘭西的兩大貢獻是意識形態的獨立性和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他認為對意識形態的控制就是文化領導權。
文化領導權就是在一個國家中,處于統治地位的社會集團通過采取某種策略,讓那些被統治階級自覺地認同于統治階級的文化。葛蘭西認為,社會力量要先取得領導權然后奪取政權。這里的領導權是既包括暴力手段奪取的也包括文化領導權。“事實上,必須把國家看作是‘教育者’,因為國家的目標就是建立新型的文明或達到新的文明水平。”[1]要知道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必須等量齊觀。以文化教育這種方式,使人們樹立新的意識形態,這也是統治階級要完成的任務之一。“最重要的職能就是把廣大國民的道德文化提高到一定的水平,與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相適應,從而也與統治階級的利益相適應。”[2]
一、文化領導權思想的淵源
這一思想是葛蘭西在總結歐洲國家革命的失敗教訓,在研究資本主義國家革命道路時提出的。在他看來,在資本主義世界進行無產階級革命不僅僅只包括政治革命、經濟革命,還應該包括意識形態領域革命和思想革命,而且意識形態革命和思想革命比政治革命和經濟革命還要重要,它們可以說是革命取得勝利的前提條件。“把廣大居民群眾提高到符合生產力發展需要從而符合統治階級利益的一定的文化和道德水平(或型式)。”[3]取得文化領導權,不依靠傳統的、先前的方式,即暴力、強制方式,而是采取教育或滲透的手段實現控制,從而實現對國家的全面領導。在當時葛蘭西提出文化領導權不是空想,而是以當時的條件為轉移。
二、文化領導權思想的涵義
在葛蘭西看來,文化領導權對知識分子的要求是——不能限于埋頭著述,停留在理論的研究上,應該將自己融入到整個社會中,自覺地承擔起宣傳某些意識的任務,樹立知識分子的美好形象。葛蘭西的文化領導權主要的體現就是非暴力思想,通過控制意識形態,達到被統治階級自覺地接受、認可統治階級。葛蘭西的文化領導權大概包括以下幾點:
首先,將獲取市民社會的同意當作主要的掌握政權的手段的一種新的上層建筑理論。葛蘭西認為,上層建筑主要指包括政治社會和市民社會兩大領域,且權利的行使也分為強制和同意。“在現實中市民社會與國家是被視為同一的。”[4]文化領導權的獨到之處就是區別于以往的強制形式,運用一種相對柔和的方式,讓被統治階級自愿接受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取得他們的同意。
其次,把有機知識分子當作主要的權力,行使者的一種新的知識分子觀。在這里,知識分子階層區別于我們經常說的腦力勞動的知識分子,而是那些擁有著一定特殊的世界觀以及有意識的道德觀的社會集團。葛蘭西認為知識分子的概念是十分寬泛的,在某種程度上,每個人都是知識分子。可以憑借一定的語言知識、技能,來證明他擁有知識分子的能力,有發揮知識分子作用的條件。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并非如此。“知識分子便是統治集團的‘代理人’所行使的是社會霸權和政治統治的下級功能。”[5]有機知識分子指的不只是的是知識財富的創造者和傳播者,還是服務于市民社會以及政治社會的人員。葛蘭西指出:“要是沒有知識分子,那就是沒有組織者和領導者,也就是沒有組織的。”[6]所以,造就有機知識分子的隊伍,并且發揮他們在建立文化領導權中的重要作用,這對無產階級革命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把爭取文化領導當作爭取文化領導權的核心的一種新的革命觀。葛蘭西把國家分為政治社會和市民社會。領導權主要包括是政治領導權和文化領導權。在葛蘭西看來,對于無產階級來說,無論是在在革命還是執政時,獲得文化領導權比取得政治領導權還要重要。對市民社會的領導其實就是對意識形態、對思想文化進行控制。
三、文化領導權思想的特點
葛蘭西認為,就是非強制性、權威性以及動態性這三點是文化領導權的顯著特點。
首先是非強制性,這是針對從文化領導權的社會基礎和獲取方式來說的。統治階級往往會采取暴力的手段來取得領導權來維護自己的統治,而文化領導權主要是采取柔和形式的對精神的控制。統治階級確立文化領導權主要是讓市民自覺地接受他們的新的世界觀,通過新的世界觀對被統治階級也就是市民進行宣傳教育,讓市民自覺地接受他們的意識形態,自愿接受統治階級的統治。
其次是權威性。權威性主要是說的效果。一般我們所說的權威性是指政權存在不容許侵犯。由葛蘭西倡導的文化領導權是在意識形態領域進行的,為了確立無產階級自己的統治地位以及無產階級取得的政權的合法性提供了條件。葛蘭西指出:“一個社會集團能夠也必須在贏得政權之前開始行使‘領導權’(這就是贏得政權的首要條件之一);當它行使政權的時候就最終成了統治者,但它即使是牢牢地掌握了政權,也必須繼續以往的‘領導’”。[7]這里的領導權指的就是文化領導權。
最后是說的動態性。市民認可和接受是文化領導權存在的前提。那么在統治階級獲取文化領導權的同時要注意到被統治階級的利益。只有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是在一種利益均衡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推行以及維護文化領導權。
四、葛蘭西文化領導權的啟示
第一,文化領導權的提出,將對意識形態的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意識形態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后殖民主義研究者把文化領導權的范圍拓展到了整個世界,文化霸權也就成為了發達的國家對不發達國家進行侵略的新方式。
第二,知識分子的作用日益突出。文化領導權的實施不僅僅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它是涉及到整個社會而且是各個層面。在文化消費領域,有機知識分子具有的社會責任感使得他們成為了不折不扣的文化消費的倡導者。他們兼顧統治階級以及被統治階級的利益。
第三,在葛蘭西之后的西方馬克思主義者程度不同地受到葛蘭西的影響,具體表現為“葛蘭西轉向”。意思是以往文化研究中的文化主義和文化結構主義都有著無法克服的缺陷,也就是文化研究危機。而葛蘭西提出的文化領導權恰恰能彌補缺陷。
[參考文獻]
[1]安東尼奧·葛蘭西.獄中札記[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202.
[2]安東尼奧·葛蘭西.獄中札記[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214.
[3]安東尼奧·葛蘭西.獄中札記[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217.
[4]安東尼奧·葛蘭西.獄中札記[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137.
[5]安東尼奧·葛蘭西.獄中札記[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7.
[6]葛蘭西.實踐哲學[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15.
[7]安東尼奧·葛蘭西.獄中札記[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88.
中圖分類號:D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9-0320-02
作者簡介:張瑩(1991-),女,河北唐山人,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