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兵四川省會理縣委常委、縣政府常務副縣長
?
多元發展推進會理工業轉型升級
唐曉兵
四川省會理縣委常委、縣政府常務副縣長
2015年,會理縣共有工業企業290戶,納入規模以上考核企業58戶,較2014年減少5戶。58家規模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17.2億元,同比下降13.4%;實現銷售產值109.5億元,下降14.2%;10種工業品1增1平8減,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0.02億元,同比下降30.7%;實現利稅總額4.43億元,下降48.3%,利潤總額2.56億元,下降40.3%。
可以看出,會理縣的工業經濟發展面臨困境,綜合經濟大環境和會理自身實際梳理分析,資源型經濟抗市場風險能力弱,存在諸多不可回避的問題。
一是資源環境約束日趨嚴重,要素供給與發展需求的矛盾日趨突出。“水、電、路老三難”和“土地、資金、環保新三難”瓶頸制約嚴重。
二是工業化發展水平不高,資源綜合利用不足,產業集約化程度低、結構不合理。會理縣工業主要產品以原材料開采、粗加工為主,科技含量低,市場競爭力弱,工業生產以礦山采選為主,多為初級產品,產業鏈短、附加值低。受資源萎縮、貧化、入選品位下降影響,生產成本上升,企業效益下降。
三是科技創新動力不足,機制不完善,科技人才缺乏,科技投入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會理縣大部分企業經營規模不大、產品檔次不高,技術創新缺乏動力和壓力,全縣工業企業大部分尚未形成自主創新機制,高新技術產值所占比重為零。高科技人才和領軍人才匱乏,推進科技創新的機制尚不完善。
四是礦產資源保障力下降制約經濟可持續發展,環境消耗大,生態文明建設任務艱巨。勘查開發程度低,資源保障力相對下降,地下礦產資源采掘加工業占會理縣工業經濟總量的87%,而地下礦產資源屬一次性不可再生資源,以地下礦產資源為基礎的產業,既有發展可持續性問題,又有如過度開發極易引發地質災害、環境破壞等一系列問題。同時資源型產業是受國家政策調控、市場供需情況變化等沖擊最大的產業,采掘比重過大,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結構調整形勢嚴峻。
五是產品銷售渠道單一。鐵精礦、釩鈦磁鐵礦銷售渠道僅有攀鋼一家,工業企業產品積壓,資金回籠難度增大,時間拖長,企業正常運轉困難。
新常態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會理縣經濟發展在面臨“陣痛顯現”的關鍵時期,著力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是必由之路、勢在必行。
——建設特色園區,促進轉型升級。依托資源稟賦,立足區位特點,緊緊抓住并充分利用國家、省“一路一帶”戰略、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新型城鎮化、烏蒙山扶貧開發、少數民族全面小康示范區、省工業強縣示范縣建設等政策疊加優勢,以園區作為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空間載體,增強園區招商引資和集聚集中發展特色產業的能力,在“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會理縣特色產業園區空間布局,確定發展方向、彰顯產業特色、分門別類推進,努力加快有色產業園區、東壩食品工業園和甸沙關飛地鉛鋅產業園區建設,加強園區間資源互通、優勢互補、功能共享,形成統一規劃、特色明顯、相互配套、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四川省會理縣地處攀西國家級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腹心地帶,礦產資源豐富、儲量巨大,素有攀西“聚寶盆”的美譽。然而,主要依賴礦產品開發的經濟屬資源型經濟模式,2012年以來,受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影響,工業經濟承受下行壓力。2014年,鐵精礦、銅精礦等礦產品價格斷崖式下跌,全縣經濟壓力倍增、下滑明顯,2015年上半年呈低位運行態勢。
——突出產業引領,促進轉型升級。一是做優特色產業。加快技術改造步伐,大力實施品牌戰略,著力延長產業鏈,打破“小、散、亂”經營模式。傳統特色產業會理石榴控制規模、提高品質,推進黑山羊標準化規模養殖項目,積極發展“永不落幕的朝陽產業”——農產品、食品加工業,因地制宜、整體規劃、擴大規模,推進魔芋、油橄欖、核桃、松子、塊菌、松茸等農產品、林產品產業化發展,加快石榴、魔芋等農產品和堅果、山珍等森林食品加工業發展,以三益公司、金葉廢棄煙草集中銷毀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大涼山正達食品有限公司、果果果業公司等企業為龍頭,開發石榴濃縮汁、石榴有機質提取、廢棄煙草綜合利用等深加工項目。挖掘會理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所具備的商貿旅游業發展潛力,開發會理豐富的自然風光、人文歷史、紅色旅游和多元文化等旅游資源。
二是壯大優勢產業。工業經濟是會理經濟的脊梁,繼續實施工業強縣“五十百千”工程,努力做大做強銅鎳、鉛鋅、釩鈦鐵、電煤等現有產業,扎實推進會鋅公司10萬噸氧壓浸出鋅冶煉、昆鵬公司新增5萬噸/年陽極銅、15萬噸/年陰極銅等重大項目建設,推動產業園區上檔升級,打造500億級全國有色金屬材料基地。同時,引導企業調整產業結構,爭取國家技改項目資金,促進工礦企業升級換代,圍繞骨干重點企業,支持加大研發投入,開發先進適用的新工藝、新設備,研制適銷對路的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和企業的生存能力、競爭能力,切實推進“工業強縣”戰略的實施。
三是提升新能源產業。經投資初步勘察,會理縣風能開發規模達120萬千瓦以上,能夠提供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場地裝機可達100萬千瓦以上,吸引了大唐、華能、中電投、三峽、中海陽、迪盛(MEMC)、新疆特變電工、發勤量子新能源公司等30余家國內外電力企業及成勘院、云南電力設計院等到會理考察。積極探索太陽能農光互補開發模式,做好項目備案、跟進簽約項目、推進在建項目,促進建成項目達產。目前,中海陽新能源公司與三峽新能源公司合作開發的樹堡大黑山5萬千瓦太陽能并網發電項目作為四川省首個山地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已建成投產,風能開發方面,全縣有五期項目取得省發改委核準并開工建設,應以這些已建、在建項目為先導,總結經驗、抓準時機、主動作為,將會理打造成為全省新能源示范基地。
四是培育新興產業。做深生物產業鏈,引進具有國際國內先進技術的企業,主要開發紫杉醇、生物農藥、生物柴油等項目。推動石榴、畜牧、特色果蔬等優勢農業資源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籌建占地32畝集電子商務、金融服務、土地流轉等六大平臺一體化的現代農業服務園區,發揮“會理縣石榴產業物流協會”和“會理縣石榴產業倉儲冷鏈協會”作用,深化農村電子商務綜合運用試點建設,加快推進與中國網庫和京東商城合作。加強劃行規市工作,爭取廢舊品回收市場、農機、汽車、五金、建材等專業市場落地建設。
——強化招商引資,促進轉型升級。按國家產業政策要求,找準縣域經濟發展定位,收集、挖掘、篩選、論證、包裝一批有市場、有效益、有吸引力的招商引資項目,多渠道吸引外來投資者投資建設;創新招商方式,圍繞現代農業、食品加工、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等產業筑巢引鳳、招大引強。從宏觀規劃著眼,從項目管理入手,充分發揮大企業、大集團對產業鏈的規模帶動作用,鼓勵其憑借自身的品牌效應和規模效應,開展產業集聚式招商和配套招商,吸引上下游企業落戶,發展壯大產業集群。根據州委、州政府的安排和要求,排好“十三五”期間的重大項目,加大與上級部門對接力度,千方百計爭取擠進國家、省、州規劃的“籠子”,確保重大項目早日落地開工。
——優化企業服務,促進轉型升級。鼓勵幫助企業尋求第三方參與重組整合,有條件的企業開展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通過謀求資產重組和多方合作度過經濟寒冬。切實抓好企業、產品、重要生產要素供需情況的監測,抓好水、電、路、煤、運、油、火工產品等生產要素保障工作,準確掌握企業運行動態。落實《會理縣關于促進當前經濟穩增長的十九條措施》,形成企業協調服務管理工作機制,下深水幫助企業緩解或解決面臨的土地、手續、農賠、欠稅、工資社保拖欠等矛盾糾紛問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優化審批流程,簡化審批手續,加快審批速度。進一步貫徹國家和省、州鼓勵自主創新、科技創新、推動科技進步的各項優惠政策,扶持企業、行業創建技術研究中心,大力提升產學研合作層次;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堅持市場配置和組織選拔相結合,引導人才向關鍵行業、重點企業聚集。
——抓好節能減排,促進轉型升級。把環境保護工作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抓手,把加強環境保護作為園區、項目建設的基本原則,促進發展理念、發展思路、發展舉措、發展方向轉變和發展方式的轉型,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打造生態經濟強縣。著力抓好重點耗能行業和重點耗能企業的節能減排,綜合運用行政、法律和經濟手段,引導和倒逼企業關停并轉落后產能,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科學發展之路。強化行政執法,加大對破壞資源、污染環境的企業的懲處力度。認真落實環境保護工作責任,明確職責、嚴格獎懲,認真落實環保“三同時”制度(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推進全域會理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